摘要:近日,由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倾力打造的广播剧《幸福三顺店》荣获第十六届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加上此前斩获第十四、十五届该奖项的广播剧《为了那一抹靓丽》和《老牛坡》,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广播剧类评选中实现连续
广播剧《幸福三顺店》
斩获自治区 “五个一” 工程奖
续写文艺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新篇章
近日,由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倾力打造的广播剧《幸福三顺店》荣获第十六届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加上此前斩获第十四、十五届该奖项的广播剧《为了那一抹靓丽》和《老牛坡》,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在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广播剧类评选中实现连续三届获奖的亮眼成绩。这不仅是中心在文艺创作领域的丰硕成果,更是呼和浩特市文艺创作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为城市文化建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聚焦城市治理,《为了那一抹靓丽》诠释精细管理之道
广播剧《为了那一抹靓丽》以现实题材为切入点,将视角对准城市管理这一关键领域。剧中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督查组组长王小龙为原型,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城市管理者形象。作品深刻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针一样精细” 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城市管理工作中那些关乎百姓生活的细微之处,通过广播剧的艺术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
从创作层面看,该剧录音效果逼真,人物刻画传神,精准地把握了广播剧的制作要求。一经播出,便收获市民的广泛喜爱和众多文艺工作者的高度肯定,先后荣获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它的成功,是我中心紧扣时代主题,以文艺作品反映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一次成功实践,让城市管理的“精细绣花功”深入人心,也为后续城市题材文艺创作树立了典范。
讴歌乡村振兴,《老牛坡》绘就基层奋斗画卷
作为呼和浩特市委宣传部立项的“五个一工程”重点扶持文艺作品,广播剧《老牛坡》是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作的献礼之作。该剧主题鲜明,故事曲折动人且充满正能量,聚焦村党支部书记牛魁武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历程,塑造了基层党员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鲜活形象。
在艺术表达上,《老牛坡》亮点频出。富有本土气息的方言对白、原创农村题材音乐、现场还原的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营造出独特的艺术听觉效果;人物塑造形象丰满,演员声音与人物个性特征高度契合,制作精良,堪称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该剧不仅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监管日报》专刊专题点评,《监督日报》也以专题文章充分肯定了其艺术价值。截至目前,《老牛坡》在新华网刊登后阅读量达150万,“学习强国”平台阅读量突破200万,并在第六届声动中国“中广联”广播媒体融合影响力指数发布中,荣获全国2021年度融合传播优秀广播剧十佳称号。它用艺术的力量,为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命题奏响了激昂的乐章,成为向外展示呼和浩特乡村发展与基层党员风貌的重要窗口。
展现社区治理,《幸福三顺店》彰显民族共同体力量
《幸福三顺店》以回民区通道街三顺店社区书记李一芝为原型,讲述她为群众排忧解难、宣传落实国家政策、凝聚人心的故事。故事从1993年李一芝开启社区工作生涯讲起,面对辖区老旧楼房多、无物业管理等难题,她积极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发动党员和居民参与管理,带领大家逐个解决问题,开创了小区居民自治管理的新路子,让曾经的老旧小区如今变得整洁安宁、和谐美满。
更重要的是,李一芝在工作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居民当亲人,聚焦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三顺店社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社区、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50余项荣誉,成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样板。这部剧是对我市基层社区治理成果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艺术化呈现,让城市基层的温暖与力量通过广播传遍四方。
以文艺为笔,书写城市发展与文化繁荣新篇章
这三部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的广播剧,是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深耕文艺创作的硕果。长期以来,我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紧扣城市发展脉搏,从城市管理、乡村振兴到社区治理,全方位、多角度地以文艺作品反映城市发展进程与精神风貌。
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更成为传递城市温度、彰显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有力推动了呼和浩特市文艺创作与城市发展的同频共振,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讲好呼和浩特故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文化支撑,也让外界通过这些文艺佳作,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这座不断发展进步的城市。未来,相信呼和浩特市融媒体中心的文艺创作将继续与城市发展携手同行,书写更多精彩篇章。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