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为何建议刘邦大修宫殿,他这么做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1 01:40 1

摘要:秦汉那会儿可是个大热闹时候,秦始皇带着秦国横扫六国,硬是把天下归拢到一块儿。这位爷三十九岁当上皇帝,把老祖宗几辈子攒下的家业整成了大秦王朝,还给后世立下了两千多年的规矩。

文/编辑 玉箫苒的笔记

秦汉那会儿可是个大热闹时候,秦始皇带着秦国横扫六国,硬是把天下归拢到一块儿。这位爷三十九岁当上皇帝,把老祖宗几辈子攒下的家业整成了大秦王朝,还给后世立下了两千多年的规矩。

要说秦始皇确实有两把刷子,又是统一文字又是统一车轮印子,连秤砣都让全国用一样的。

可这人啊就是爱折腾,盖房子比谁都来劲,阿房宫修得老百姓骨头都累散架了,结果没等修完呢,大秦朝就让人给掀翻了。

转眼到了汉高祖刘邦坐天下,这时候的世道比秦朝刚倒台那会儿还惨。仗打了十几年,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地里头连个像样的庄稼都长不出来。

史书上写得明白,皇帝出门连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都凑不齐,当大官的只能坐牛车出门。米价贵得吓人,一斗要十万钱,马匹更是金贵得要命,这光景比现在闹饥荒还邪乎。谁要是这时候说要盖大房子,老百姓准得抄家伙拼命。

可偏偏就出了个萧何,这位刘邦的老伙计、大汉朝开国宰相,愣是顶着雷说要修未央宫。刘邦刚打完仗回来,看见自家新盖的宫殿比秦始皇的还气派,气得直跳脚,指着萧何鼻子骂:"仗还没打利索呢,成败还两说着,你倒好,先把房子修得这么阔气!"这话搁谁听着都占理,毕竟秦朝就是让大工程给折腾垮的。

要说萧何这人精着呢,他早就摸透了刘邦的心思。当年刘邦在沛县当亭长那会儿,见过秦始皇巡游的车队,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嘴里念叨着"大丈夫就该这么威风"。现在好不容易当上皇帝,心里头其实痒痒着想住大房子,可面子上还得装体恤百姓。萧何就抓住这个心理,给刘邦找了个台阶下。

这台阶头一层是给朝廷撑场面。萧何说:"天子住的地方不气派,怎么镇得住场子?"这话在理,就好比现在县政府大楼要是破破烂烂,老百姓肯定觉得当官的不顶事。第二层台阶更绝,说是"这次把房子修到位,省得子孙后代再折腾"。

这话说到刘邦心坎里了,谁不想给儿孙留点家业?最后一层台阶最要紧,说是能拉动经济。项羽那把火烧了咸阳宫,正好腾出地皮用旧料,省了拆迁费还用了现成材料,连运输费都省了。

要说这未央宫修得确实讲究,占地比现在六个故宫还大,前殿光地基就有四百米长,十五米高。老百姓虽然眼下苦点,可这宫殿一修就是千年基业,后来新莽、西晋那些朝代接着用,连唐朝皇帝都在里头办过公。

萧何这手笔,既让刘邦过足了皇帝瘾,又给后世省了大事,可比秦始皇那半吊子阿房宫强多了。

这里头还有个门道,萧何把六国贵族都迁到长安边上住着。这些有钱人来了总得吃喝拉撒,带动了长安城的买卖,又方便朝廷盯着他们别闹事。这就跟现在搞开发区似的,既拉经济又稳政权,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买卖。

说到底,萧何这招看着是拍马屁,实际上藏着大智慧。他明白治国不能光省小钱,该花的钱得花在刀刃上。未央宫修好了,老百姓看着气派朝廷心里踏实,诸侯王们见了不敢造次,连带着把长安城的经济都带活了。

这就跟家里盖房子一个理,虽然借钱盖楼挺吃力,可住着舒坦还能传给子孙,总比年年修修补补强。

刘邦骂归骂,心里头其实美着呢,萧何这套说辞既全了他的面子,又遂了他的私心。

后来这未央宫一用就是千百年,多少朝代更替都没舍得拆,直到唐朝才盖了新宫殿。萧何这手笔,真应了那句老话,会花钱的才是真会过日子。

来源:玉箫苒的笔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