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红四军成立时,有哪些上将大将元帅在,他们担任啥职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08:58 1

摘要:1928年4月,红军历史上的两支伟大革命力量——由毛泽东率领的井冈山部队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雏形初现。同年5月4日,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就是彪炳史册的“朱毛红军”,也是日后威名

1928年4月,红军历史上的两支伟大革命力量——由毛泽东率领的井冈山部队与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的主力雏形初现。同年5月4日,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6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就是彪炳史册的“朱毛红军”,也是日后威名赫赫的红一方面军的核心基石。

当我们回望那个充满革命激情的起点,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图景浮现出来:众多未来将在中国革命史上熠熠生辉的开国元勋,此刻正汇聚在这支年轻的人民军队中,他们的职务从军长到战士,跨度极大,共同构成了人民军队初创时期的人才“星图”。

本文主要介绍上将及以上军衔的将帅们,在红军初创时期任职情况。不包含中将和少将(会介绍几位代表人物),及后进红一方面军时期的将领。

说明:红四军成立时,下辖第10、11、12师,但是由于部队减员和编制调整,师级的建制存在时间很短。后来红四军取消师级建制,直接指挥4个团(第28、29、31、32团)。此后的职务调整也就不做详细讨论了。

01

在十大元帅中,有四位其革命生涯的辉煌篇章,正是从红四军的创建直接开启的。

朱德(元帅):任军长。他是这支军队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以其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指挥才能,赢得了“红军之父”的崇高威望。

陈毅(元帅):任军教导大队大队长,不久后接任第12师师长。教导大队是培养红军骨干的摇篮,陈毅在此岗位上为红军早期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彪(元帅):任第10师第28团第1营营长。第28团是叶挺独立团的老底子,战斗力最强。林彪虽年仅21岁,但已显露出其不凡的军事才华。

罗荣桓(元帅):任第11师第31团第3营党代表。他是我军政治工作的卓越代表,从最基层的营党代表做起,奠定了其“政工元帅”的坚实基础。

其他六位元帅此时正战斗在祖国的其他地方,为革命播撒更多的火种。彭德怀即将领导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贺龙已在湘鄂西地区创建了红二军;徐向前还在广东海陆丰地区坚持斗争,后前往鄂豫皖边区;聂荣臻正在上海中共中央军委担任重要职务,同年11月才被派到井冈山;刘伯承正受中共中央委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叶剑英正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这恰恰说明,中国革命的火焰并非独燃一处,而是星火燎原。

02

十位开国大将中,有三位在红四军成立之初就在军中任职,他们均起步于政治工作和军事指挥的关键岗位。

粟裕(大将):任第10师第28团第2营第5连党代表。与营长林彪同属精锐部队,从最基层的连队开始磨练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黄克诚(大将):任第12师第35团团长。是当时职务较高的将领之一,尽管该师团编制存在时间较短,但已展现出独当一面的潜力。

谭政(大将):任军前委秘书,即毛泽东(主席是前委书记)的秘书。这个岗位使他能在领袖身边深入学习建军思想,为其后来成为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奠定了基础。

其他的大将情况,萧劲光在苏联学习,回国后于1930年才进入中央苏区;陈赓在上海主持中央特科行动工作;张云逸正秘密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后与邓小平领导广西百色起义,创建红七军;罗瑞卿也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才被派往闽西苏区;王树声正在鄂豫皖地区参与创建红军;许光达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后前往洪湖苏区,成为红二军团的将领。

03

在开国上将中,当时在红四军的人数很多,职务层次也更为丰富。上将名单更生动地揭示了历史的本真:伟大的事业并非起始于高位,革命的将星也曾是普通的战士、排长、连长。正是在红四军这座革命熔炉中,他们经受了最初的锻炼,奠定了未来成长的根基。

赵尔陆任第10师第28团第2营第6连党代表;赖传珠任第11师第31团卫生队党代表;宋任穷任第11师第32团宣传科干事,很快就调任该团第1营第2连党代表;邓华任第11师第33团宣传队中队长,很快就调任该团第2营第6连党代表;朱良才任第4军军部秘书,很快就调任第12师第36团第1营第1连党代表;这几位上将都是基层政治工作的骨干,保证了红军部队纪律、思想不变色。

萧克任第10师第29团第3营第7连连长; 陈伯钧任第11师第31团第1营第1连连长;张宗逊任第11师第31团第1营第2连副连长; 陈士渠任第11师第31团第1营第1连第1排排长; 黄永胜任第11师第31团第3营第9连第2排第4班班长; 杨得志任军部特务营第3连第3排第7班战士。这些上将是军事指挥的基层中坚力量。

杨至成任第28团副官长,负责团部的后勤、行政,是红军后勤工作的开拓者。

值得一提的陈奇涵上将,虽未在军内直接任职,但作为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积极为红四军输送兵员和物资,与红四军关系密切,后长期在红一军团担任高级参谋和军事教育工作。

井冈山红军万岁雕像

除了耀眼的元帅、大将、上将,肯定也有很多开国中将、少将当时也在这支队伍中。由于篇幅和资料所限,小编无法穷尽所有将军的名字和职务,但几位代表人物也足以说明,他们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他们也是革命胜利的保障,有知道的网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介绍。

王耀南(少将):被誉为“工兵王”的他,当时还只是一名从事爆破工作的普通士兵,展现了红军中技术兵种的早期萌芽。

韩伟(中将):作为秋收起义的老战士,他当时也在部队中担任基层指挥员,后成为红34师第100团团长(这个师唯一活到建国的干部),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断后血战湘江。

刘忠(中将):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优秀的侦察干部,代表了红军情报侦察系统的起点。

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与人民在一起

1928年的红四军,其历史意义远超一次简单的部队整编。它更像是一座流动的、在战火中办学的“革命军校”。从这里,走出了1位共和国领袖、4位元帅、3位大将以及十多位上将,还有更多的中将、少将。

1965年,毛主席昂首阔步重新走在井冈山上

伟大的事业必然汇聚杰出的人才,而杰出人才的成长,离不开一个拥有崇高理想和纪律严明的组织平台,还必须要有一位事业领路人。正是在毛主席开创的“井冈山精神”领导之下,使得中国革命从最初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照亮了整个中国。这些开国将帅们也名垂青史。

来源:恰同学看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