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呼和浩特市多所中小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里稻谷飘香、瓜果满枝,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学生们走出教室,拿起农具,亲手收割、采摘、搬运,在汗水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协作中领悟团结与责任。一堂堂生动的“田间课堂”正在这里精彩上演。
金秋九月,呼和浩特市多所中小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里稻谷飘香、瓜果满枝,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学生们走出教室,拿起农具,亲手收割、采摘、搬运,在汗水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协作中领悟团结与责任。一堂堂生动的“田间课堂”正在这里精彩上演。
“同学们,握铁锹的时候要注意角度,贴地45度下锹,才不会伤到作物的根须。”近日,在武川县第二小学“颗粒归仓・劳动砺心”主题活动现场,老师正手把手地教授该校三年级学生收割技巧。学生们弯着腰小心翼翼地进行操作,尽管手上被植物划出红痕,但没有人喊累。“我以前只知道米饭好吃,却不知道农民伯伯种地这么辛苦。”该校三年级学生李晓明一边擦汗一边对记者说,“体验过亲手收割后,现在我每次吃饭都会把碗里的米粒吃干净。”
武川县第二小学校长赵云龙表示:“劳动是行走的课堂。我们希望通过劳动,让学生亲手触摸果实、体验农耕劳作的乐趣与辛苦,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和粮食的珍贵。”
同样的大丰收场景,在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雏鹰生态园”中再次上演。玉米脱粒、采摘运输……各项趣味劳动竞赛轮番上演,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分工合作,热情高涨。“这是我们第三次举办丰收节,今年新增了农作物分类摆放环节,让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会统筹规划。”该校老师张娜介绍,采摘结束后,学生们将玉米、辣椒、南瓜等农作物运到操场分类区,整齐摆放成“丰收”造型,随后与劳动成果合影留念。“今天不仅玩得开心,我还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初一学生李昊举着与玉米的合影,脸上满是成就感。
在贝尔路小学西校区,每个班级都有一块“责任田”。9月16日,该校举办了“收获金秋,悦享劳动”丰收节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间地头,亲手采摘自己种下的果实(见图)。“我们从春天播种时就给每个班级划分了‘责任田’,让孩子们全程参与作物生长。”班主任李老师告诉记者,老师们会在田间地头传授作物生长知识,让学生们在实践中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采摘结束后,学生们认真清洁双手、整理工具,还将果实带回班级分享。“我要把今天摘的黄瓜带给爸爸妈妈,让他们尝尝我的劳动成果。”二年级学生马宇轩说。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将劳动教育与学生个人生活、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依托劳动教育研学、农业试验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建成7所校外活动场馆、25个室内和8个户外劳动特色教室,以及30亩劳动实践基地,还通过多种方式扩建校内外试验田160余亩。从烹饪、烘焙到学农、木偶工坊,分年级、分层次的“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不同场景中感受劳动价值。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劳动教育放在了育人的凸显位置。
“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担当。”呼和浩特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深度融合,让劳动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助力他们在成长路上收获更多“精神硕果”。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若谷 文/图)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王伊蕾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