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投创新药?先搞懂这几个关键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23:31 1

摘要:2025年7月,东方马拉松团队在百年财经Barron's巴伦中文网发了篇文章,聊的是科技公司和价值投资咋适配。

2025年7月,东方马拉松团队在百年财经Barron's巴伦中文网发了篇文章,聊的是科技公司和价值投资咋适配。

创新药企业也算科技公司分支,虽说有相通的规律,但这行投资还有自己的门道,今天就跟大伙儿掰扯掰扯,传统价值投资那套咋调整才能用在创新药上。

传统价值投资常说“护城河”,盼着竞争壁垒能一直稳着。

可创新药的核心资产是专利期内的独家销售权,专利一到期,仿制药一冲,收入直接往下掉。

立普妥吧,巅峰时一年卖130亿美元,专利到期才两年,销售额就跌到20亿美元。

修美乐,以前一年卖超200亿美元,2023年专利到期后,2024年销售额直接少了近一半,仿制药抢了六成市场。

创新药专利看着有20年,可研发就得耗5到10年,真正能独占市场的时间也就10到15年。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收回研发成本,“护城河”哪儿能永久呢?

再说说赚钱能力,创新药公司研发期基本都在亏大钱。

还有安全边际这事儿,创新药临床三期折戟率都有三成,就算提前把估值打七折,一旦临床失败,市值照样蒸发一大块。

并非说长期持有不对,而是创新药公司价值太依赖临床数据和政策审批,一个里程碑事件就能让股价大起大落,总不能死抱着不动。

既然老方法不好使,那钱该咋投?关键是资金能放多久,得跟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配上。

创新药价值创造分三个阶段,研发期得5到10年,这段时间基本没资金流,就得靠能扛住长期没回报的钱。

这种钱一般是社保基金、主权基金这类,能等5年以上,普通投资者要是拿短期的钱投这儿,怕是等不到赚钱就得撤。

到了商业化爬坡期,一般3到5年,这时候适合中线资金,也是二级市场的重点

不过得盯着销售团队搭建和医保准入情况,处方量、医院覆盖率这些数据能帮着判断啥时候进场。

成熟变现期只要还在专利期内,就适合想稳赚的资金,重点看资金流稳定的平台。

2024年复星医药靠“汉利康”这款药,一年资金流超20亿,不少保险资金都买了它的股票。

但也得防着专利到期的风险,最好选有多个成熟管线的公司,比如辉瑞、罗氏这些跨国药企,就算一个药专利到期,还有其他药能撑着。

要是资金和周期没配好,很容易亏,阿里拉姆制药上市前7年股价没动静,后来14年涨了60多倍,拿短期钱的根本没赚到。

2024年有个医药基金就这么配,20%投基因治疗公司,50%投临床三期的肿瘤药企业,30%投药明康德,一年赚了18%,这成绩算不错了。

估值风控有门道

钱踩对节奏了,还得知道公司值多少钱,风险咋控,创新药的核心是管线,得用新方法算价值

行业里常用临床、商业、技术平台这三维体系来评估,权重分别是40%、35%、25%。

临床价值看治疗效果和范式革新,比如Keytruda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五年生存率从5%提到23%,CAR-T治血液瘤治愈率超40%。

不过也得结合发病率,罕见病药虽然后果改善明显,但市场小,得平衡临床和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主要看市场空间,美国肥胖人群占比超四成,减肥药远期市场可能超1000亿美元。

技术平台价值看管线拓展能力,荣昌生物的ADC平台,在维迪西妥单抗成了之后,又有3个ADC进了临床。

风控方面,“稳进双驱配置”挺实用,80%仓位买确定高的,比如平台型龙头、商业化好的企业、CXO公司,20%买高成长的。

比如有突破性技术的小企业,或者短期有临床数据要发布的公司。

2024年有个医药基金就这么配,80%买恒瑞医药、药明康德、信达生物,20%买了家做双抗的公司,最大回撤才10%,比行业指数多赚15个百分点。

还得用贝叶斯机制跟踪,按研发阶段设监控指标,研发期看临床入组进度、不良反应率,商业化期看处方量、经销商库存,入组慢20%、不良反应超5%就得预警。

每季度还得调整成功概率,2024年有家药企临床入组快了,二期管线成功概率从40%提到55%,估值直接涨了37.5%。

总的来说,传统价值投资在创新药这儿不是不能用,而是得改,搞“久期-概率-动态”这铁三角。

创新药是医药赛道里的高成长领域,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能达2万亿美元,中国占比超20%,机会不少。

投资者别死盯着DCF模型,掌握好资金匹配、动态估值、主动风控这些方法,才能在这行赚到钱。

来源:念寒尘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