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度自动化的OLED面板工厂里,价值数十亿元的蒸镀机如同一位精准的“米其林大厨”,在真空环境中将有机发光材料以纳米级精度“蒸”到基板上,成就了手机屏幕上绚丽的显示效果。
> 在高度自动化的OLED面板工厂里,价值数十亿元的蒸镀机如同一位精准的“米其林大厨”,在真空环境中将有机发光材料以纳米级精度“蒸”到基板上,成就了手机屏幕上绚丽的显示效果。
全球首条8.6代OLED面板生产线的投资热潮席卷而来——京东方向成都投建630亿元项目,维信诺在合肥布局550亿元产线,TCL科技则选择以295亿元押注广州。
在这场资本盛宴背后,一个关键设备成为各方角逐的焦点:OLED蒸镀机。这一制造环节的核心设备,直接决定了OLED面板的性能、寿命和良品率,也成为中国突破“缺芯少屏”困境的关键一环。
蒸镀机的工作原理看似简单,实则极其精密。它要在高度真空的环境内,将有机发光材料加热蒸发,使其在基板上均匀凝结成膜。这个过程要求膜厚误差控制在纳米级别,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
当前主流蒸镀技术路线分为两大阵营:基于精细金属掩模版(FMM)的传统蒸镀技术,以及无掩模(FMM-less)的新兴技术。
FMM技术如同“刻花模板”,通过带有微孔的金属掩模确保红、绿、蓝三色有机材料精准沉积到对应位置。而维信诺开发的ViP技术则采用无掩模方法,先在整个面板表面沉积有机材料,再通过光刻工艺去除不合适的像素。
蒸镀机的技术瓶颈直接制约了OLED面板的产能与成本。据行业数据显示,蒸镀这一环节约占OLED面板生产总成本的30%左右。更重要的是,目前能够生产高性能蒸镀设备的厂商全球寥寥无几,产能有限导致设备交货周期长达数年。
“蒸镀机的精度决定了OLED屏幕的像素密度和寿命。”一位行业专家介绍,“比如天马TM18产线使用的全球顶尖蒸镀机,能够确保有机发光材料以纳米级精度均匀蒸镀到基板上,这是实现高端屏幕8000nit峰值亮度和95%以上色域覆盖率的基础。”
全球蒸镀设备市场长期被少数几家公司主导。应用材料(AMAT)、佳能Tokki等国际巨头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然而,近年来这一格局正在发生变化。韩国设备企业YAS凭借在OLED电视大尺寸蒸镀设备领域的技术积累,正在成为8.6代OLED蒸镀机领域的一匹“黑马”。YAS采用开放金属掩模版(OMM)技术,其主要客户LG Display在电视等大尺寸OLED应用领域有一定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的崛起。面对蒸镀机这一“卡脖子”环节,国内多家企业已积极布局并取得突破。
吉林奥来德作为国内蒸镀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开发了适用于OLED的蒸发源设备,还前瞻性布局了钙钛矿蒸镀机。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达1.28亿元,同比增长52.43%。
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则开发了改善膜厚均一性的线性蒸镀装置,通过独特的异形块设计,解决了大尺寸OLED面板膜厚均匀性问题。这一技术突破对于推进G8.5及以上世代OLED面板量产至关重要。
OLED蒸镀产业链涵盖上游材料、中游设备和下游面板制造三大环节。
上游材料领域,奥来德在有机发光材料、薄膜封装材料等方面已实现技术突破。公司生产的薄膜封装材料已成功打破国外垄断,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游设备环节,除蒸镀机外,还包括曝光机、检测设备等。天马厦门TM18产线汇聚了蒸镀、曝光、检测等尖端设备,构建起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生产体系。其中,OHS无人运输系统以每小时400笔的搬运效率贯通各个工序,搭配百级洁净环境,为屏幕制造提供理想条件。
下游面板制造,天马、京东方、TCL华星等国内面板企业正积极扩建OLED产线。天马推出的“天工屏”通过了极端环境测试,屏幕可经受60万次反复折叠仍保持完好,远超普通消费者的日常使用需求。
青岛国林科技子公司国林半导体虽不直接生产蒸镀机,但其臭氧设备已中标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用于晶圆清洗、污染物及光刻胶去除等工艺。这表明国产设备企业正在OLED产线各个环节实现替代。
面对中尺寸OLED市场的高速增长,印刷OLED技术正成为传统蒸镀技术的有力竞争者。
TCL科技选择押注印刷OLED技术,其计划投资的第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总投资约295亿元。与蒸镀技术相比,印刷OLED在材料利用率、投资和制造成本方面具备明显优势。
“印刷OLED的材料利用率可达到90%,远高于蒸镀技术约30%的水平。”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表示,“这一技术有望解决中尺寸OLED长期面临的高成本、低良率和形态受限三大难题。”
不过,即便是印刷OLED技术,也并非完全摒弃蒸镀工艺。据报道,TCL华星在8代OLED生产线中,计划在公共层蒸镀环节考虑引入韩国设备企业YAS的设备。这反映出蒸镀技术在特定工艺环节仍具有不可替代性。
技术路线之争的背后是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智能手机等小尺寸显示产品将继续以FMM蒸镀技术为主;而中尺寸IT产品和电视等大尺寸显示领域,印刷OLED和无掩模蒸镀技术可能更具成本优势。
OLED显示技术正迎来市场爆发期。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数据,预计到2030年,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的AMOLED面板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3%,车载显示器年复合增长率27%,桌上型显示器年复合增长率19%。
面对这一增长机遇,中国显示产业链正全面升级。天马“天工屏”的推出,标志着行业从“看得清”转向“看得舒服”,进入以健康为核心的新阶段。OPPO新一代旗舰Find X9已宣布将首发搭载天工屏,将“超级护眼”的技术带给消费者。
国产蒸镀设备及材料的发展,对中国OLED产业降低生产成本、保障供应链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国内设备企业有望在全球OLED设备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科技创新与自主发展是中国企业与生俱来的使命。”天马微电子董事长成为道出了行业共识。从古代的百工技艺到今天的智能制造,中国显示产业正展现出文化延续与技术自信。
随着全球8.6代OLED产线投资热潮的持续推进,蒸镀设备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设备企业能否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纳米级精度的蒸镀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将决定中国在高端显示产业链中的地位。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蒸镀设备产业将步入高速发展期。就像天马TM18产线中那625道工序一样,每一个环节的精细打磨,都是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坚实脚步。
特别提示:文章基于市场公开信息整理编写,仅用于行业信息共享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文章不推荐任何投资行为!请知悉!
来源:建股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