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艺藏第 12 期壁画班西安开课:国宝级专家亲授,前三日实现 “技艺实操 + 历史解码” 双突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00:45 5

摘要:秋日的古都西安,城墙下的千年文脉与壁画技艺悄然共鸣 ——9 月 18 日,中艺藏第 12 期壁画及泥质彩绘传承班在此正式启幕,截至 9 月 20 日,前三日课程已圆满落地,来自全国的壁画爱好者在 “理论 + 实操” 的沉浸式教学中,既掌握了传统技艺,更读懂了壁

秋日的古都西安,城墙下的千年文脉与壁画技艺悄然共鸣 ——9 月 18 日,中艺藏第 12 期壁画及泥质彩绘传承班在此正式启幕,截至 9 月 20 日,前三日课程已圆满落地,来自全国的壁画爱好者在 “理论 + 实操” 的沉浸式教学中,既掌握了传统技艺,更读懂了壁画背后的历史密码。




作为中艺藏旗下核心文化传承项目,本次西安班并非从零起步:自 2014 年成立以来,中艺藏已累计举办 11 期壁画培训,形成了以 “专家亲授、实战为核” 的成熟教学体系;此次西安班更是在往期北京班成功经验上的 “西部延伸”—— 依托西安丰富的唐墓壁画、古城文化资源,精准满足中西部地区学员的学习需求,课程也升级为 5 天 50 余课时的密集训练,覆盖壁画临摹、修复、历史解读等全链条核心内容。



前三日课程的 “递进式设计”,让学员从 “入门” 到 “上手” 步步扎实,每一步都紧扣 “技艺与历史结合”:

首日聚焦 “壁画之基”

以唐代壁画地仗层(载体)制作为核心,学员在老师指导下亲手完成泥板制作 —— 从选土、和泥到上泥层,不仅掌握了古壁画的基础工艺,更通过讲解、实操理解了古代工匠对 “载体稳定性” 的极致追求;

转入矿物颜料的认知与调配上色实践,学员通过辨识天然矿物成分(如石青、石绿、赭石)、学习唐代传统配比,亲手调试出与敦煌、永乐宫、法海寺壁画同款的色彩,直观感受 “唐代壁画为何历经千年仍鲜艳” 的科学原理;

第三日迈入 “临摹实战”

以唐壁画、敦煌壁画、永乐宫壁画、法海寺壁画四大经典为范本,重点练习线条勾勒与上色晕染技法 —— 从模仿唐代宫廷绘画的 “铁线描”,到学习晕染中的 “深浅层次”,学员们不仅复刻了壁画的 “形”,更在老师解读中贴近了作品的 “神”(如唐壁画中的生活场景、宗教寓意)。




撑起这堂 “有温度的传承课” 的,是拥有 40 余年行业经验的国宝级专家 —— 陕西历史博物馆壁画专家王建岐。作为全程授课老师,他不仅是 “技艺传授者”,更是 “历史讲解员”:课堂上,他一边示范壁画临摹、上色、做旧、墙面复刻等核心技艺,一边结合陕历博馆藏唐墓壁画案例,解读壁画中的服饰、器物、场景所承载的唐代社会文化;他反复强调的 “临摹不是技法复制,而是文化解码”,更让学员跳出 “单纯学手艺” 的局限 —— 比如临摹唐墓壁画时,学员会先了解壁画所属的墓葬年代、墓主人身份,再通过线条力度、色彩搭配,还原唐代贵族的生活气质。



课上使用的天然矿物颜料、传统工具,更让 “复刻千年技艺” 变得触手可及。“以前看博物馆壁画只觉得‘好看’,现在亲手做泥板、调颜料,才懂了古人‘慢工出细活’的匠心,也真正摸到了壁画保护的门道。” 一位学员的反馈,恰好戳中了中艺藏课程设计的核心 —— 让 “零基础” 也能 “零距离” 接触传统文化。



值得关注的是,本期学员多为零基础壁画爱好者,但经过三天系统学习,所有人都已完成多幅临摹作品,初步掌握纸本与泥质彩绘壁画的基础技法。接下来的课程中,学员还将深入学习泥质彩绘壁画的勾线细化、做旧技巧,并开展综合修复实战;更令人期待的是,优秀学员作品将获得参展机会,还可通过中艺藏平台进行展示与销售,让 “传承成果” 真正走向大众。




“我们想培养的不只是‘会画壁画的人’,更是‘能懂壁画、传承壁画的人’。” 中艺藏校长范泽宏的话,道出了培训的深层意义;而王建岐老师则进一步补充:“这些学员既是唐代壁画技艺的传承人,更是唐代文化精神的传播者 —— 壁画里的‘中国梦’,需要他们在新时代讲给更多人听。”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