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自己也是服刑出来的,所以在网上看到一些讲述里面生活和里面服刑人员心态情况的文章不免就会多看一眼。看到很多家属在评论区都会担心“亲人在里面刑期有好几年,时间这么久,现在社会发展又这么快,等他出来后不会回不适应?还担心在里面会不会跟着别人学坏?” 今天我想用自
这篇文章来自一个服刑出来已经走上正轨的粉丝投稿。希望给那些有这样担心的家属朋友一些安慰和信心。
由于自己也是服刑出来的,所以在网上看到一些讲述里面生活和里面服刑人员心态情况的文章不免就会多看一眼。看到很多家属在评论区都会担心“亲人在里面刑期有好几年,时间这么久,现在社会发展又这么快,等他出来后不会回不适应?还担心在里面会不会跟着别人学坏?”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这个是不一定的,大多数情况下他都会变得更好。
我是因为在一家公司上班,是这家公司的管理层,不懂法,没有意识到公司的违法问题,最后判刑五年,实际服刑了四年,假释了1年提前出来了。说实话,自己在里面从来没有想过这种变坏的问题。现在想起来结合当时经历,人是否变坏的关键并不在于环境,而在于个人选择。
有很多文章会讲,里面的服刑人员都是互相传授犯罪方法。其实并不是,我记得自己在看守所时,我旁边睡的就是一个诈骗犯,他经常讲自己是怎么骗人通过什么方式躲避追踪的。我听后好像没有任何想学来骗人的想法,反而想的是他的方式方法我能否用在合法合规的事情上去运用,毕竟方式方法没有对错,就看用来做什么事情了。
就像一把刀,它可以拿来切菜,也可以用来伤人——工具本身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全看使用的人如何用了。
在里面真的是什么人都有,赌博进去的、诈骗进去的、打架进去的、还有曾经身价几十亿的老板。但大家聊天时,说得最多的都是:“出去后要好好珍惜生活。” 这些话并不是虚伪的要说给谁听的,而是平时聊天的时候大家无意之间表达出来的意愿。
就那我自己来说,在里面的4年时间,我应该是所在监房最爱看书和学习的人了。别人都是借娱乐杂志和小说看,而我到处找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的书看,还会认真做笔记写下自己的想法。慢慢的,我发现身边也会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喜欢看书的人,也有很多回给我联系方式,希望我出去以后能和他们一起做点正规的项目和事情。
确实,环境会影响人,但是它并不能决定人。在里面也确实能听到各种走“捷径”的方式方法,但这些走“捷径”的人不都在里面吗?有时候捷径,反而会成为哪条绕远路的,而且可能还会绕的找不到方向的路。
也许还会有人说:“新闻报道有很多累犯的案件啊!他们不是进去了又犯案吗?” 其实这是一种认知偏差。就像飞机出事总能上头条,而车祸却很少被报道,让我们误以为坐飞机更危险——实际上数据正好相反。只是因为飞机出事的情况和概率远低于汽车,而且一出事基本生还无望,更有新闻性,就好比累犯再犯案哪怕比例很低,但是更有新闻传播性,传播的更广知道的人更多,其实大多数走出高墙的人都在默默努力生活,只是他们的故事不常被看见和传播,也没有什么可传播性。导致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坐过牢的人有犯罪了,实际上累犯只是少数,进去过一次后就改过自新的才是绝大多数的。
所以说一个人变好还是变坏,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选择。而家人的信任支持和鼓励也是他们好好改造改过自新的重要力量。
所以亲人在里面服刑,外面家人的支持和鼓励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鼓励的话、一封信,都是他们坚持下来最大的动力。我们信件助理深知这一点,所以我们帮服刑人员家属寄的每一封信都会以最认真的态度对待,确保每一封信都能以最快的效率到达里面亲人的手上。
通过“信件助理”小程序,您可以直接在线写信、上传照片,我们会第一时间打印并寄送到指定的看守所或监狱。非常方便,为家属省去了跑邮局的麻烦,让关怀不再因寄信繁琐而中断。
来源:美食健康转圈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