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在人世间了,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属 基本上就不再相互往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00:11 1

摘要: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父母不在人世间了, 什么舅舅姑姑表兄弟, 还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属, 基本上就,读书369,8分钟

读书369

2025年09月24日 00:00陕西

将在09月24日 07:10 直播

预约

人过五十,跑,相当于救命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父母不在人世间了, 什么舅舅姑姑表兄弟, 还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属, 基本上就,读书369,8分钟

♬点击上方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老辈人常说:

“亲戚是串出来的,感情是走出来的。”

可如今才发现,有些亲戚关系,竟像窗台上的盆栽——

父母在时浇水施肥,枝叶繁茂;父母不在了,没人打理,慢慢就枯了。

小时候跟着母亲去舅舅家拜年,能吃到舅妈炸的糖糕;

跟着父亲去姑姑家走亲戚,表哥会偷偷塞给我零花钱。

那些热热闹闹的相聚,那些推杯换盏的寒暄,全因父母在中间牵线搭桥,才显得亲厚。

父母不在了才惊觉,原来很多亲戚关系,早已悄悄埋下了疏远的伏笔。

01

父母是亲戚关系的“黏合剂”

看过一句话: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其实对亲戚来说,父母更像根纽带,一头系着我们,一头系着那些拐弯抹角的亲属。

邻居王阿姨的母亲走后,她再也没去过舅舅家。

“以前去看舅舅,是陪我妈尽孝;现在我妈不在了,去了总觉得别扭,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饭桌上没了母亲和舅舅的家长里短,没了长辈们回忆往事的唏嘘,剩下的只有客气的问候和尴尬的沉默。

有位网友说得更实在:

“奶奶在世时,每年大年初二必回娘家,叔叔姑姑们也都聚在奶奶家,表兄妹们挤在一个炕上聊天。

奶奶走后的第一个春节,去姥姥家拜年,发现舅舅和姨姨们聚在一起,我们这些晚辈插不上话,坐了半小时就匆匆告辞了。”

父母就像亲戚关系的“圆心”,我们是绕着圆心的半径。

父母不在了,半径散了,圆也就散了。

那些曾因父母的面子而走动的亲戚,那些靠长辈的情分维系的往来,终究抵不过“父母不在”这道坎。

小时候觉得亲戚是天生的亲人,长大后才懂,很多亲戚关系,不过是“看在父母的面子上”。

父母在,再远的亲戚也能凑到一桌;父母不在,近在咫尺的表亲,也可能渐渐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02

血缘,原来抵不过“用得上”

曾以为血缘是最牢的纽带,直到父母不在了才明白,有些亲戚关系,早就藏着“有用”的算计。

老家有位大伯,父亲在世时,每年秋收都来帮忙,逢年过节提着水果来看望。

父亲走后的第一年,大伯还来电话问近况;

第二年,只在家族群里发了句“祝好”;

第三年,彻底没了联系。

后来听母亲说,大伯家的儿子曾托父亲找过工作,父亲没办成,大概是记着这事。

更扎心的是一位读者的经历:

“母亲去世后,姑姑家的表哥突然疏远了我。

直到有次家庭聚会,表哥喝醉了才说漏嘴:‘以前跟你走得近,是因为你妈能帮衬我家孩子找学校……’

我愣在原地,原来那些看似热络的往来,全是用得上的权衡。”

父母在时,亲戚间的往来裹着一层温情的面纱——

帮衬是情分,走动是礼数。

可当这层面纱被揭开,才发现底下藏着的,是用得着就亲近,用不上就疏远的现实。

有位作家说:

“亲戚关系就像存折,父母是开户行,血缘是本金,往来是利息。不往来的日子久了,本金再多,也会慢慢贬值。”

那些只在需要时才想起你的亲戚,不是真的念着血缘,只是盯着你“有用”的价值。

可反过来看,那些父母不在了仍能常联系的亲戚,才更显珍贵。

就像表姐,母亲走后,她依然每个月给我打电话,说我妈不在了,我就是你半个姐;

就像表叔,知道我搬家,特地坐火车来帮忙,说你爸不在了,我这个当叔叔的不能不管。

他们从未把“有用”挂在嘴边,却用行动证明:

真正的亲戚,念的不是用得上,而是舍不得。

03

疏远,未必是坏事

有人说:

“父母不在后,亲戚圈的疏远,其实是场自然筛选。”

深以为然。

见过一对姐妹,父母走后,主动断了和那些只占便宜”的亲戚的往来,却和真心相待的表姑走得更近。

姐妹俩常带着孩子去表姑家吃饭,表姑也总惦记着她们爱吃的咸菜,晒干了寄过来。

她们说:

“以前为了让父母高兴,硬撑着参加不想去的饭局;现在不用了,来往的都是真心想处的人,反而轻松。”

其实,亲戚关系的疏远,未必是坏事。

它像一把筛子,滤掉那些虚情假意的应酬,留下真正值得珍惜的人。

父母在时,我们碍于面子维持着表面的和睦.

明明不喜欢某个亲戚的势利,却要笑着打招呼;明明不想参与无聊的攀比,却要硬着头皮应付。

父母不在了,我们终于有勇气说不:不想来往的,不必勉强;合不来的,不必讨好。

就像清理衣柜里的旧衣服,扔掉不合身的,留下舒服的,反而能腾出更多空间。

亲戚关系也是如此。

筛掉那些消耗你的,留下那些温暖你的,日子才能过得更清净。

所以,不必为疏远的亲戚惋惜,也不必为冷清的往来难过。

真正的亲情,从不是靠血缘绑架出来的,而是靠真心换回来的。

与其在虚情假意的应酬里疲惫,不如在真心相待的关系里从容。

《菜根谭》里说:

“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

其实对亲戚,也该如此。

合得来就多走动,合不来就少来往,不必强求,不必介怀。

父母不在了,我们终究要学会——

对真心相待的亲戚,多一份主动;

对虚情假意的亲戚,少一份执念;

对可走可不走的亲戚,随一份心意。

说到底,亲戚关系的本质,是情分而非本分。

恰如老话说的:

“亲戚如同树连根,树倒了,根还在,但未必都要长在一起。”

有些亲戚疏远了,不是谁的错,只是缘分尽了;

有些亲戚还能常联系,是缘分未了,更该珍惜。

同意的点个“赞和爱心”,愿你我都能学会随缘,懂得珍惜。

对留下的人,好好相待;对离开的人,坦然祝福。

这大概,也是对父母在天之灵最好的告慰。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