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一饭封神”背后是认真做菜,坚持自我的人生哲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23:43 1

摘要:他内向到连菜市场的鱼贩都调侃:“黎师傅买菜时,总要把钱数三遍才递给我。”可正是这份笨拙的真实,让他从厨房学徒一路走到米其林一星主厨的位置,更让他在55岁这年,活成了无数焦虑的年轻人心中的一束光。

55岁的社恐大厨黎子安凭借在美食综艺《一饭封神》的完美表现一夜成了顶流主厨他用一道随手创作的“惠灵顿牛肝菌”征服了观众。

没有炫技的摆盘,没有复杂的技法,却让无数人惊呼:“原来做饭可以这么松弛!”

但鲜少有人知道,这个被称作“香港美食界扫地僧”的男人,是个典型的“社恐”。

他内向到连菜市场的鱼贩都调侃:“黎师傅买菜时,总要把钱数三遍才递给我。”可正是这份笨拙的真实,让他从厨房学徒一路走到米其林一星主厨的位置,更让他在55岁这年,活成了无数焦虑的年轻人心中的一束光。

生于香港中产家庭的黎子安,曾是父母眼里的“问题少年”。

12岁被送往美国读书时,父母希望他当医生、律师。

他虽然硬是靠着死磕考进了伯克利艺术系。但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直到他瞒着家人退学,在旧金山一家小餐馆从宰鱼工做起。凌晨四点处理龙虾,手指被剁得满是伤口,他却乐此不疲。

六年后,他成为传奇主厨Alain Ducasse的助手,学习法餐的精髓不是“精致”,而是“像呼吸一样自然”。

2009年,黎子安在香港中环巷弄里开了Neighborhood。没有米其林标准的镀金餐具,没有网红打卡的九宫格菜单,他每天清晨去鱼市“寻宝”。

三刀鱼、花竹虾、镜贝,全凭当日采买的新鲜度决定当晚菜式。

这种“任性”曾让他苦熬两年才盈利。当同行们忙着直播带货时,他躲在后厨研究云南菌菇的发酵工艺;当餐饮博主们追逐流量密码时,他固执地保留着二手书店淘来的欧洲食谱。

直到《一饭封神》的镜头对准他,观众才惊觉:这个总是自嘲“社恐”厨师,早已用30年时光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长期主义”。

节目里,黎子安坦然暴露自己的笨拙。切菜时哼跑调的歌,被评委调侃“像在菜市场唠嗑”,却因此圈粉无数。

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恰恰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隐痛。我们太习惯用精致人设武装自己,却忘了真正的魅力源于接纳。

身上的松弛感,让他从“不务正业”的富家公子,变成了米其林评委口中的“料理诗人”。

而那些曾让他自卑的“缺点”:内向、社恐、不善营销,最终成了他区别于网红餐厅的独特印记。

但黎子安用半生证明:人生不是短跑冲刺,而是一场与自我的对话。

他开餐厅的前十年,每天重复着买菜、备料、打乒乓球的循环。

近乎偏执的坚持,让他等到55岁爆红的契机。就像深海中的珍珠,总要经历漫长的磨砺,才能绽放温润的光泽。

在这个追求即时反馈的时代,黎子安的故事像一剂清醒剂。

他告诉我们:真正的自由,不是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而是像他每天清晨去鱼市那样。带着对生活的热爱,把每个“平凡日常”都变成无可替代的作品。

与其焦虑如何被看见,不如先成为那个“即使无人鼓掌,也会认真做完一道菜”的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

来源:英子音乐故事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