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乙烯裂解装置关停风险分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0 16:35 1

摘要:根据伍德麦肯兹乙烯资产基准模型,对2023年和2028年的乙烯生产利润进行比较,并综合考虑资产的战略重要性及国家的法规和政策等因素,从330个被筛选的资产中选出114个存在不同风险级别的关停资产;这些资产占全球乙烯总产能的24%,意味着全球近1/4的产能面临淘

根据伍德麦肯兹乙烯资产基准模型,对2023年和2028年的乙烯生产利润进行比较,并综合考虑资产的战略重要性及国家的法规和政策等因素,从330个被筛选的资产中选出114个存在不同风险级别的关停资产;这些资产占全球乙烯总产能的24%,意味着全球近1/4的产能面临淘汰风险

截至2023年,中国共有53套裂解装置,总产能共计4300万吨/年;其中,装置寿命在30年以上的裂解装置产能为330万吨/年,占2023年总产能的8%;虽然这些老旧的装置经过改造和优化来降低能耗,但部分仍然无法满足基准能效要求,因此,中国现有产能中有330万吨/年面临关闭的高风险,另外240万吨/年面临中等风险

亚洲其他国家共有900万吨/年的裂解产能面临关停风险,占全球高风险产能的20%

欧洲的基础化工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危机,这场危机是结构性的,现在已经不可逆转,未来5年有260万吨/年乙烯产能面临高风险关停的可能性,84%位于西欧

中东和北美的大部分乙烯装置都以乙烷为原料,装置关停的风险很小,但需要应对近期下行的压力

全球乙烯工业目前正处于下行周期,面临多重挑战。全球新冠疫情、地区冲突、经济衰退和产能严重过剩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行业阻力和不确定性。中国在2020~2027年的大量投资重塑了全球供应动态,使得亚洲出现结构性盈余,利润率持续处于低位或负值。在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和需求低迷的背景下,欧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供应脆弱性,合理化的压力加大,新投资停滞。

2019~2027年的大部分时间内,全球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增速,导致全球乙烯开工率下滑。中国的产能扩建将持续到2027年。2023年,全球乙烯平均开工率降至82%的低点,远低于2019年之前90%以上的水平,这对亚洲和欧洲的企业构成了特别严重的威胁,因为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已经因能源和原料成本高企而受到挤压。预测表明,除非进一步合理化,否则未来十年的乙烯开工率将继续低于86%~89%。

乙烯生产利润率将保持在较低水平,2023年乙烯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暴跌至-1%的新低,石化价值链上的利润率仍然低迷。预计乙烯的投资回报率将一直保持在负值区域,直到2027年。

因此,实力较弱的企业不能依靠市场动态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低投资回报率也阻碍了新的投资。由于需求增长滞后于供应扩张,中期产能淘汰将加剧,这主要影响到欧洲、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

全球近四分之一的产能面临淘汰风险

全球乙烯工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宏观经济环境低迷、能源价格高企和产能过剩等因素相互交织,大量乙烯装置面临关停风险,中期合理化和再平衡迫在眉睫。亚洲和欧洲的乙烯装置受能源和原料成本上升影响较大,关闭风险更为突出。

根据伍德麦肯兹乙烯资产基准模型,对2023年和2028年的乙烯生产利润进行比较,并综合考虑资产的战略重要性及国家的法规和政策等因素,从330个被筛选的资产中选出了114个存在不同风险级别的关停资产。这些资产占2023年全球乙烯总产能的24%(约5500万吨/年),超过一半的受威胁装置属于中等或高风险类别。

中国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领先,但取而代之的是建设更大规模的装置

中国乙烯产业自从2019年开始呈现前所未有的扩张模式:中国在全球乙烯行业中的权重不断提升——2019年中国乙烯产能规模首先超越欧洲地区,2021年超过中东地区,2022年又赶超美国,跃居全球乙烯第一生产大国。

目前,中国裂解装置的利润率为行业最低水平,但由于大部分乙烯装置都是和炼厂整合在一起,乙烯单个装置的运行及开工率要考虑到炼厂的物料平衡问题,中国乙烯的开工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然而,在节能和减碳监管政策下,中国小型老旧裂解装置正在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成本竞争力和节能的新世界级装置。

截至2023年,中国共有53套裂解装置,总产能共计4300万吨/年。其中,装置寿命在30年以上的裂解装置产能为330万吨/年,占2023年总产能的8%。虽然这些老旧的装置经过改造和优化来降低能耗,但部分仍然无法满足基准能效要求。因此,中国现有产能中有330万吨/年面临关闭的高风险,而另外240万吨/年面临中等风险。

亚洲其他国家将有900万吨/年的裂解产能面临关停风险

持续亏损已促使亚洲生产商关闭工厂或整合资产。展望未来,中国日益增长的自给率将限制其对乙烯进口的需求,导致亚洲其他地区出现结构性盈余,这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亚洲其他地区的开工。东北亚(除中国外)仍是最容易受到中国日益增长的自给率和日益减少的乙烯单体进口需求影响的地区。伍德麦肯兹预计,亚洲(除中国外)约有900万吨/年的裂解产能面临关停风险,占全球高风险产能的20%。一些企业正在应对目前的严峻形势做出改变。日本出光兴产和三井化学于2024年4月宣布两家公司将其在千叶的裂解业务合并到三井化学的乙烯工厂,并关闭出光兴产的千叶裂解装置,该工作计划于2027年完成。日本ENEOS(引能仕株式会社)计划2027年财政年度关停川崎的一套44.8万吨/年的裂解装置,保留另外一套54万吨/年的装置来满足下游需求。韩国石化生产商乐天化学(LCC)正在寻求出售其在印度尼西亚Merak的乐天化学印尼新乙烯(LINE)项目的部分股份。

在东南亚,大多数生产商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一些生产商被迫无限期停产,包括菲律宾JGSummit,LCTH的第一套裂解装置和越南的Long Son Chemical。许多工厂在原有运营商退出后改变了所有权,同时也有新的挑战者进入。壳牌在2024年宣布将新加坡炼化工厂出售给印尼石化企业ChandraAsri Capital和嘉能可的合资企业CAPGC。

欧洲装置关停风险主要集中在西欧

欧洲的基础化工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危机,这场危机是结构性的,现在已经不可逆转。这场危机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可获得性和高成本,保持国际竞争力所需的规模经济和需求萎缩等。欧洲的开工率在2023年降至新低,虽然现在有所上升,但仍低于2010~2020年的平均水平。再加上本已高昂的运营成本,能源和原料价格的上涨,使得该地区的资产与其他地区的同行相比缺乏竞争力。在供过于求的市场中,这构成了一种生存威胁。2024年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决定关闭法国42.5万吨/年乙烯装置,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关闭荷兰53万吨/年乙烯装置;玮萨黎司(Versalis)计划关停意大利2套各49万吨/年的裂解装置和一套16万吨/年的LDPE装置。由于经济性原因,陶氏(Dow Chemical Company)在今年1月宣布闲置位于荷兰特尔纳赞的68万吨/年的LCH3蒸汽裂解装置,直到市场动态好转。我们估计,未来5年欧洲有260万吨/年乙烯产能面临高风险关停的可能性。在这些最受威胁的资产中,84%位于西欧。

中东和北美受益于原料优势,装置关停风险最小

中东和北美的大部分乙烯装置都以乙烷为原料,因此生产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是最具优势的。虽然装置关停的风险很小,但这两个地区需要应对近期下行的压力,特别是来自需求增长乏力的压力,工厂在整个价值链中要通过降低开工率来管理库存水平。利率上升和资本开支上升也阻碍了新的投资。到目前为止,美国只有少数裂解项目已完成了最终投资决策。在中东,沙特阿美在2024年取消了在沙特建造炼油厂和化工项目的计划。

总结和展望

适度建设和合理化将使全球乙烯工业重新平衡到有利的(有原料优势或炼油厂一体化)地方。随着落后和高成本装置的淘汰,中国炼化高度一体化的裂解装置、乙烷(国内供应和进口)裂解装置和其他大型原料多元化及原料灵活性转换的裂解装置将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留下来。平均乙烯单套产能大幅提升,成本降低,中国的整体竞争力在亚洲提高。

与此同时,中国的新投资者正在把投资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和特殊化学品作为烯烃的下游配套,这将进一步提高价值链竞争力。东北亚(中国除外)的出口导向型生产商继续受到中国产能大幅扩张的影响。随着中国进口市场的萎缩,生产商必须在东南亚和南亚,以及更远的欧洲寻找新兴的出口目的地。随着生产商争夺同一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即使市场复苏,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也将不得不削减产量,并最终考虑合理化以减轻进一步的损失。在有新产能投产之前,欧洲将依靠更多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这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北美、中东和亚洲市场的需求平衡。作者系伍德麦肯兹(Wood Mackenzie)首席研究顾问

来源: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