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六载重聚青春不曾老——记巉口中学八八届初三(一)班 同学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23:29 1

摘要:“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的诗句道尽了相逢的可贵。编者的发小、文友杨海军,实乃一位有心人。他以细腻笔触,将定西巉口中学八八届初三(一)班廿六载同学重聚的故事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满是真挚的同学情谊,满是岁月沉淀的温暖。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杜甫的诗句道尽了相逢的可贵。编者的发小、文友杨海军,实乃一位有心人。他以细腻笔触,将定西巉口中学八八届初三(一)班廿六载同学重聚的故事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满是真挚的同学情谊,满是岁月沉淀的温暖。

十多年前,编者应他之邀,与他的同学们有过一次聚会,那些深刻有趣的画面至今历历在目。今日读他这篇文章,往昔场景仿若重现,格外亲切。他笔下的陇原风光、母校变迁、同窗笑语,皆具打动人心的力量。特编发此文,邀广大读者共赏,于文字间品味这份跨越二十余载的青春眷恋,分享这份久别重逢的纯粹快乐。(李政魁)

廿六载重聚青春不曾老
——记巉口中学八八届初三(一)班26年同学会

杨海军

四月的兰州,黄河泛着粼粼金光,裹挟着黄土高原的暖意奔涌东流。2015年4月26日,定西市巉口中学八八届初三(一)班的三十六位同学,跨越天南地北的距离,赴一场酝酿了二十六年的青春之约。

一、莽权故里入梦来

初夏晨光洒满定西的熟悉土地,昔日的巉口中学早已换新颜,令人心生欢喜。校门口的沙土路蜕变为宽阔柏油路,路旁挺拔的白杨树依旧迎风轻响,似在迎接归来的游子。花丛间蜜蜂穿梭,阳光下蝴蝶翩跹,商贩的吆喝、邻里的谈笑与远处的音乐交织,满是鲜活的生活气息。

母校的变化更令人动容:低矮平房变成了崭新教学楼,坑洼土路铺成了平整大道;学校周边的镇中心新添了热闹市场,整洁街道上车水马龙,一派兴旺景象。

同学会的消息一经传开,便在旧日同窗间迅速传递。筹备的同学们虽不熟悉网络,却凭着热忱建起QQ群,一个个联络散居各地的老同学。群里每一声“叮咚”,都让人心跳加速——又一位老友要归队了。

邀请函里满是家乡的记忆:墩岭山的松香、祖厉河的水汽、教室外白杨树的影子,勾起众人的念想。群里讨论聚会安排的热烈劲儿,一如当年商量春游时的雀跃:有人盼着爬墩岭山,有人念着看祖厉河,还有人惦记着校门口小吃店的酿皮子。

二、兴隆山上忆往昔

4月26日清晨,一辆大巴从定西出发,载着三十多颗激动的心驶向榆中兴隆山。车上的气氛早已沸腾:纵使有人鬓角染霜、有人身形渐宽,一句“你当年就坐我后排”“你当年偷过我的馍馍”,便瞬间拉回青春时光。

“还记得不?你总借我橡皮不还!”
“嘿,你不也老在数学书上画小人嘛!”
“体育课偷偷去墩岭山摘杏子的事,你们忘了?”

一路欢歌笑语,一路尖叫连连,欢声笑语间,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转瞬即逝。兴隆山不愧“陇右第一名山”,满山松柏苍翠,云雾萦绕山间。山路上的嬉闹,与当年春游别无二致——只是从前是追着跑,如今是互相搀扶。有位发福的同学喘着气笑:“不行了,当年能一口气冲山顶,现在走两步就得歇。”身旁立刻有人接话:“怕啥,老同学拉着你,咱们慢慢走!”

半山腰的观景台旁,大家排好队形合影。相机“咔嚓”声响,惊飞了林中飞鸟,也将二十六年的别离定格成重逢的喜悦。照片里,每个人的笑容都格外灿烂,眼角皱纹里满是久别重逢的暖意。

下山路上,众人聊起这些年的经历:有人留在家乡创业,把定西土豆淀粉卖到全国;有人在外地打拼,成了公司总经理;还有人圆了当年的梦,站上了三尺讲台。路途各异,情谊却从未褪色。

三、芳草园中叙情谊

正午时分,大家抵达兰州芳草园手抓饭店。会场布置得格外温馨:墙上的投影仪循环播放着同学们发来的旧影和滚动的画面。看着照片里的青涩脸庞,再望向眼前的彼此,不少人红了眼眶。

联谊会由当年的支部书记丁华主持,他声音虽略带沙哑,却仍有当年主持班会的气力:“同学们,二十六年前,我们各赴远方;二十六年后,我们再聚一堂。时光改了模样,却改不了最纯的同学情!”

班主任王友中老师已满头白发,精神却依旧矍铄。他戴着老花镜,细细端详每一张脸,仿佛还在检查谁没交作业。“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是我最难忘的一届。看到你们个个有出息,老师比啥都高兴!”话语间满是欣慰。

杨海军同学发言时说:“咱们都是墩岭山下的野草,再倔再韧,都带着定西人的朴实。这些年大家或许都经了难,但今天见着大家好好的,我打心底里高兴!”

史海民同学讲起旧日趣事,逗得满场大笑;梁生源同学聊起在外求学的思乡情,引人共鸣;张召同学举起酒杯,动情道:“祖厉河干涸的河床教我们等甘霖,今天,为永不干涸的同学情干杯!”酒杯碰撞声中,二十六年的风雨,都化作杯中酒,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

四、仁寿山下赏春光

饭后,众人前往安宁仁寿山。四月末的仁寿山,正是桃花盛放的时节——红桃似霞、白梨如雪,远远望去像一片绚烂的彩云。山间游人如织,有扶老携幼的家庭,也有并肩而行的同窗,欢笑声在山谷间回荡。大家或悠闲散步,或在花丛中穿梭,或围坐聊天,尽享此刻的惬意。

桃花丛中,众人拍照留念,感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雅致。有同学伴着蝴蝶轻舞,轻声哼唱:“蝴蝶,蝴蝶,飞上金枝玉叶,人前对舞春风,百叶桃花树红;红树,红树,燕语莺啼日丽。”一旁的紫藤花也开得正好,串串花穗垂落,似梦幻的紫色瀑布。紫藤花架下,有人轻声哼起《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很快,所有人都加入合唱,歌声伴着花香,飘向远方。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唱着唱着,不少人的声音都哽咽了。二十六年过去了,祖国确实变得越来越美,而我们也从青涩少年步入中年。

松涛阵阵,凉风习习。女同学们忍不住跳起了秧歌舞,红色的衣裙随风翻飞,仿佛还是十六岁的模样。有几个男同学扯开嗓子唱起了秦腔,虽然音准不一定完美,但那股子豪迈劲头,引得路过的游客纷纷驻足拍照。这群两鬓斑白的“少年”,正在用最古老的方式对抗时间,找回青春的激情。整个下午都洋溢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之中。

五、春天家园夜未央

傍晚,安宁春天家园生态园的晚宴,成了众人倾诉心声的港湾。会场依旧温馨,每张餐桌都摆放着母校的老照片与定西特产小吃,熟悉的气息瞬间拉近距离。

自制视频缓缓播放,当泛黄的毕业照出现在大屏幕上时,惊呼声与抽泣声交织。照片里的我们,穿着当年流行的的确良衬衫,留着整齐的三七分发型,笑容腼腆又真诚。望着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不少人悄悄拭去眼角的泪。

更动人的是外地同学发来的祝福视频:有人站在霓虹闪烁的异乡街头,说着“想念校门口五分钱的冰棍”;有人在外地茶餐厅里唱起《难忘同学情》,标准的普通话里藏着抹不去的陇中口音,惹得大家又笑又哭。

才艺表演将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按桌分组即兴登台:有人跳广场舞,动作虽不标准却格外投入;有人唱秦腔,一板一眼颇有专业范儿;还有人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瞬间点燃全场,引得所有人跟着哼唱。独唱《飘零的落花》《夜皇后》、合唱《天伦歌》、说相声,一个个节目轮番上演,让现场热闹非凡。

最惊喜的是自编自演的秧歌舞——红色绸缎在手中飞舞,欢快的锣鼓点敲出节奏,即便有人动作已不灵活,却都跳得认真又开心,仿佛回到了当年在学校登台表演的时光。

当《难忘今宵》的旋律响起,所有人起身手拉手合唱。有人跳坏了鞋跟,有人笑出了眼泪,还有人望着窗外的夜色轻声感叹:“原来青春从没走远,它一直在等我们重逢。”

晚会落幕,大家仍意犹未尽,三三两两坐在院子里继续畅谈。月光洒在每个人身上,像是给中年身影镀上了一层青春的银边。有人拿出老照片,指着上面的人逐一辨认;有人聊起当年的趣事,笑声不断;还有人静静坐着,只握着彼此的手,无需多言便懂心意。

尾声

深夜的告别宴上,温馨中带着不舍。组委会为每位同学准备了特别礼物——定制水晶相框,里面装着当年的毕业照与此次聚会的合影,定格下两段珍贵时光。

“咱们约定,十年后再相聚!”不知是谁率先喊出这句话,立刻得到所有人响应。是啊,十年后或许白发更多、皱纹更深,但同学情只会随时间愈发醇厚。

散席时,满天星光闪烁。有人紧紧握手不愿松开,有人望着学校的方向久久伫立。墩岭山的轮廓仿佛隐在夜色里,白杨树的清香却跨越几十公里,萦绕在每个同学的心头。

回程的大巴上格外安静。有人翻看这两天的照片,有人在笔记本上记录心绪,偶尔相视一笑,千言万语都在不言中。

这一刻的静谧,恰似对澎湃白日的最好回应。二十六年的距离,在这一握一笑间悄然消弭。岁月或许改变了容颜,却让心灵的纽带更加坚韧。那些共度的青春,已在每个人生命中铸成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我们在人世浮沉中始终可以回溯的精神原乡。

此去经年,山高水长。但只要故乡的白杨仍在路边守望,青烟寺的钟声仍能穿透晨曦,散落在天涯的“蒲公英”们,终会在某个初夏再度重逢。因为二十六年前埋下的情谊种子,早已长成连岁月都无法撼动的森林。这片森林,不仅见证了我们共同的青春,更在时间的淬炼中,成为彼此生命中相互映照、相互温暖的光源。

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愿我们带着这份温暖,继续奔赴各自的人生旅程,期待下一次相聚。


定西市老领导和作者杨海军、编者李政魁应邀参加活动并合影。
作者简介

杨海军 记者经历,作家名头。分享人生,体现百味。

编辑:李政魁(网名:鸿涛 号)

来源:陇声editor李政魁鸿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