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2024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一名体重300斤的死囚肯尼斯·米勒,却让现代司法系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从古代“一刀断首”的宿命论,到近代法场补枪的决绝,法律似乎总在试图堵上“意外生还”的缺口。
但2024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一名体重300斤的死囚肯尼斯·米勒,却让现代司法系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因为过度肥胖,行刑团队竟连他的血管都找不到,首次注射死刑被迫中止。
而当第二次执行改用氮气窒息时,米勒在面罩下挣扎了整整6分钟才断气,这场执行死刑的漏洞引发了全球争议。
在美国曾经的黄金时代,米勒便是这大环境下的一员,他谋得了一份送货司机的工作,靠着这份工作所带来的收入。
再加上母亲偶尔给予的生活补助,小日子过得也算自在惬意。闲暇时光,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那些自己喜爱的可乐、汉堡,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
然而,米勒看似没什么,可是他的情绪极其不稳定,甚至还有些偏激。
平日里与人相处,哪怕只是简单的言语交流,只要稍有不合心意之处,就能瞬间与人吵得面红耳赤,情绪激动之时,甚至会大打出手。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他手中还持有一把枪,这无疑让他冲动的行为变得更加危险。
这偏激的性格其实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时期,小时候的米勒调皮捣蛋,没少挨揍,头部更是多次遭受击打,也正是这些经历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
从那之后,虽说旁人不再轻易对他动手了,可他却患上了被害妄想症,总觉得周围的人都对他心怀恶意,看他的眼神、说的话语,在他眼中都仿佛别有深意。
尽管病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但米勒并没有完全丧失自我思考和控制行为的能力,而那些可怕的犯罪行为,皆是他在主观意愿的驱使下实施的。
在工作上米勒的性格也给他带来了诸多麻烦。
起初在第一家公司,他自认为工作认真负责,满心期待领导贾维斯能够给他涨工资,可贾维斯却觉得米勒对待顾客态度不佳,公司接到的关于他的投诉也不在少数,所以拒绝了他的要求。
米勒哪肯就此罢休,他一次又一次地找贾维斯理论,两人之间的争吵愈发激烈,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不仅如此,米勒还多次任性地拒绝执行公司下达的任务,久而久之,他成了公司高层眼中的 “问题员工”。
在后来的裁员潮中,米勒不出意外地被辞退了,可他却将这一切的责任都归咎于贾维斯。
认为是贾维斯在背后散播关于他的谣言,才导致自己丢了工作,仇恨的种子就这样深深地埋在了他的心底。
后来,米勒进入了第二家公司,本以为他会有所改变,可没想到他依旧我行我素,试图通过争取更长的送货路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但踏实努力的同事李和斯科特凭借自身良好的工作表现,赢得了上司的青睐,获得了更好的送货路线。
这在米勒看来,无疑是他们抢走了本属于自己的机会,认定是他们在上司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
他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终于,在2000年 8 月 5 日这一天,米勒心中的怒火彻底爆发了。
那天早上米勒气势汹汹地闯进了李的办公室,一见到李,便破口大骂,各种难听的话语脱口而出,李自然也不甘示弱,当即与米勒对骂起来。
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下一秒,米勒竟直接掏出了枪,对着李就是一阵疯狂射击,李身中数枪。
可求生的本能让他想要挣扎着逃离,然而米勒根本没有放过他的意思,紧接着又朝着李的头部开了一枪,李就这样惨死在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枪声瞬间打破了公司原本的平静,整个公司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可米勒并没有就此收手,他又将枪口对准了斯科特,几乎没有给斯科特任何反应的机会,仅仅三枪,就结束了斯科特的生命。
随后,米勒带着满身的鲜血,驾车径直离开了公司,朝着他的下一个目标 —— 贾维斯而去。
当他来到贾维斯的办公室时,依旧是满脸的愤怒,他大声地指责贾维斯,还没等贾维斯开口解释,米勒便又扣动了扳机,将贾维斯也打成了筛子。
就这样,三条鲜活的生命在米勒的疯狂举动下瞬间消逝,而等待米勒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
米勒犯下如此残忍的三重谋杀罪后,很快便被警方逮捕,法律的审判随之而来,最终他被判处了死刑,这一判决仿佛给这个充满罪恶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
按照原计划,在 2022 年 9 月 22 日,米勒将通过注射药物的方式来接受死刑的惩罚。
那一天晚上10 点,米勒迎来了他所谓的 “最后时刻”,他像往常一样洗过澡,穿好衣服,然后静静地躺到了执行死刑的床上,等待着医生的到来。
通常来说,注射死刑在众多执行方式中,被认为是相对较为 “人道” 的一种,它可以让犯人在药物的作用下,相对平静地离开这个世界,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
可这看似常规的流程,放在米勒身上,却遇到了极大的阻碍。
米勒的体重高达 160 公斤,如此庞大的身躯,使得寻找可供注射药物的静脉血管变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医生来到他的身旁,准备开始操作时,才发现这远比想象中困难。
医生先是在他的胳膊上仔细寻找,试图找到那隐藏在层层脂肪下的血管,可每一次扎针,换来的都是徒劳。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米勒的胳膊上已经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针孔,可依旧没有找到合适的血管。
医生并没有放弃,又将目光转向了他的腿部,继续着那艰难的寻找过程。
然而,结果依旧令人失望,腿部同样扎得千疮百孔,却还是没有成功。
时间在紧张与无奈中悄然流逝,转眼就到了当晚 11 点,整个行刑室里弥漫着一种压抑而又焦急的气氛,所有人都清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可又实在无计可施。
直到 11 点 30 分,经过漫长而痛苦的尝试,医生们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却依然没能找到可以注射药物的静脉血管。
上级在无奈之下,只能被迫下达命令,取消这次的死亡执行。这一结果无疑是令人震惊的,米勒就这样在生死边缘走了一遭,又暂时逃过了一劫。
米勒的死刑执行只是被推迟了,法律的判决终究还是要执行的,于是,时间来到了 2024 年 9 月 26 日,这一次,行刑方式改成了氮气死刑。
死刑执行前的几个小时里,米勒会见了 9 位访客,或许是与亲人们做最后的告别。
之后,他享用了自己的最后一餐,那是一份包含了汉堡牛排、烤土豆和炸薯条的餐食,不知道在吃着这些食物的时候,他心中是否会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产生恐惧或者悔恨。
当下午 6 点 12 分的米勒被带入了那间充满肃杀之气的死刑室。
工作人员给他戴上了面罩,这个小小的面罩,却成为了他与这个世界最后的连接,也是他走向死亡的 “通道”。
刚开始米勒的身体就剧烈地颤抖了起来,那颤抖持续了大约两分钟。
随着氮气开始缓缓注入面罩,米勒的身体缺氧情况愈发严重,他开始出现了 “不自主的挣扎”。
他的双手双脚本能地想要挣脱束缚,即便知道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在死亡真正来临的那一刻,求生的本能还是占据了上风。
他的身体不断地扭动着,试图摆脱那无情的面罩,就这样,他在痛苦与挣扎中,断断续续地喘息了整整 6 分钟,才终于停止了呼吸,结束了他充满罪恶又波折不断的一生。
米勒被依法逮捕判刑后,本应按部就班地接受死刑惩罚,可现实却陷入了重重纠葛之中。
米勒的律师在庭审时,抛出了米勒有精神疾病,作案时大脑不受控制的说法,试图为其脱罪,让案件走向变得扑朔迷离。
而美国的死刑流程本就繁琐复杂,罪犯们有着诸多可以利用的规则来拖延时间,米勒自然也不例外。
再加上他身处的阿拉巴马州,在注射死刑方面频出失误,却又固执地不愿改进,这无疑成了他可乘之机,使得案件不断搁置、延期。
并且,美式民主所强调的不能 “残酷” 对待、“过重” 惩罚等理念,看似是对人权的维护,可在米勒这样的案件里,却成了阻碍正义及时伸张的因素。
一旦行刑过程稍有不符合这些所谓 “标准” 的地方,那些人权组织便会蜂拥而至,给整个司法执行带来极大的舆论压力。
就拿 2024 年对米勒执行氮气死刑这一过程来说,尽管监狱方面声称一切都是按照程序进行,可还是引发了诸多争议。
当外界询问米勒是否注射了镇静剂等关键细节时,发言人却三缄其口,只是将问题推给律师,这更让外界疑窦丛生。
此事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的民主党站出来批评,指责监狱不尊重 “人权”。
甚至连联合国扛着 “人权” 旗号的一些官员,也纷纷对阿拉巴马州的做法表示不满,认为太过不人道和残忍。
米勒凭借着各种复杂因素,在罪恶的深渊边缘苟延残喘了许多年。
然而,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无论过程是多么的曲折坎坷,充满了多少意想不到的变数,米勒最终还是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结束了他那罪恶的一生。
从犯罪到艰难行刑,再到引发的诸多争议,无不凸显司法完善的重要性。
虽过程曲折,但正义终至,警示我们要坚守公平正义,持续优化司法机制,让法律真正成为守护社会安宁、捍卫生命尊严的坚实护盾,让罪恶无处遁形,让公正永驻人间。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