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查尔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提出了“适者生存”的机制。这个解释不仅解答了地球的生物多样性,还隐含着一个深刻启示——能够持续胜出的物种,一定可以不断自我进化。
“若无进化之光,生物学毫无道理。”
文|刘俊宏
19世纪中叶,一场思想风暴席卷了西方世界。
查尔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提出了“适者生存”的机制。这个解释不仅解答了地球的生物多样性,还隐含着一个深刻启示——能够持续胜出的物种,一定可以不断自我进化。
2025年,这一理念在赛博世界再度出现。
今年5月,谷歌发布了进化式编程智能体AlphaEvolve,实现了算法的自我进化。
当硅基智能有了自我进化的能力,实现AGI也就变得更加可能。
英雄总是所见略同。
“虽然这还谈不上AI真正‘自主更新’,但它已是‘递归自我改进’的早期雏形。”OpenAI CEO Sam Altman说。
“AI技术,应该是具备自主学习与持续进化能力的“生命体”。”9月,荣耀CEO李健也在微博上发布了AI自进化的观点。
但AI的进化,不应该只停留在软件层面上,要想和物理世界实现交互,必须要借助一个实体终端。
具身智能还远,手机和汽车无疑是当下AI的两个最佳载体。
自从2024年诞生“AI手机”,当下拥有AI能力的手机月活已经达到6.45亿。但是,所有人预想中,AI会带来的类似智能手机对功能机的颠覆,似乎还没有发生。
AI手机的趋势不存在吗?还是AI手机并没有断崖式领先?
显然是后者。之前手机上的AI都太静态了,没有“自进化”的能力。
荣耀CEO李健判断,“自进化”将是LLM走向AGI的关键能力,也将是AI终端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软件和硬件,总是在时代的交替中螺旋上升,相辅相成。随着AI迈入自进化时代,必然也对算力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挑战。没有硬件的支撑,肯定是空中楼阁。
9月25日,高通即将发布最新一代骁龙处理器——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一年一度的手机“旗舰大戏”又将开场。
那么,在时代的交叉路口,谁将成为第一部“AI自进化”手机?
AI行业,正在诞生一个令人兴奋的共识。
正如2016年谷歌DeepMind的AlphaGo掀起了深度学习的浪潮,DeepMind发布的进化式编程智能体AlphaEvolve也揭开了AI“自进化”的大幕。
它不光可以编程,还能根据不同模型(Gemini Flash 和 Gemini Pro 等)给出的评分结果,选择更优的程序来启发下一轮算法生成,通过不断迭代优化,实现算法的进化。
这种算法充分体现了《进化论》里的核心观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开启自进化模式,AI突破了人类56年来苦思不得的瓶颈,彻底打破了“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能”。
谷歌先是将AlphaEvolve应用在矩阵乘法中,通过这种搜索、评估、迭代的方式,它发现了一种用于计算4×4复数矩阵乘法的新算法,相比1965年需要49次乘法的经典算法,这种方法优化到48次乘法。
这一步优化,让谷歌为数据中心调度系统开发了新的启发式算法,成功回收了全球0.7%的计算资源。还将Gemini模型的一个关键矩阵乘法内核加速23%,使Gemini整体训练时间缩短1%。
看似微小的提升,背后不仅意味着几亿美元级别的成本压缩。更是代表着,AI越来越像人类,能够完成“自进化”。
在过往的AI能力提升中,人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通过标注数据、设计模型架构、训练模型等方式,AI能力得以实现步步提升。但AI模型一旦成型,它的能力天花板也就固定在这个时刻——在没有人类继续干涉的情况下,AI只能依赖训练能力完成任务。
对生成式AI悲观的人认为,当下的AI只是从数据的“搬运工”,它只能根据海量信息剪切、拼凑出答案,却并不具备理解这一切的能力。
“生成式模型根本不适合制作视频,大家可能见过能生成视频的AI模型,但它们并不真正了解物理,只是在生成漂亮的图片。”
正如Meta首席AI科学家Yann LeCun对当下AI模型的评价。这样的AI,根本没有可能通向AGI时代。
而现在,AI正在用于拥有自我学习进化的能力,恰如生物学中的进化演变。
由大语言模型提供强大的创意生成能力,而进化算法则确保了高效地选择和优化过程,自动化评估函数则负责量化评估每个方案的性能,从而引导至正确的方向。
“从现在开始,我们已有的工具将帮助我们继续获得科学洞见,推动AI系统进一步提升。虽然这还谈不上AI真正‘自主更新’自身代码,但它已是‘递归自我改进’的早期雏形。”OpenAI CEO Sam Altman说。
从学术研究的小范围扩展到人的生活领域,如何让自进化智能体的能力走向更大的空间?
对此,荣耀给出的解法是,用一个真正具备自主学习与持续进化能力的AI“生命体”,解决无数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突破的成长型智能体。
“懂得自主学习的操作系统,才能时时刻刻懂你所需,”荣耀CEO李健这样阐述荣耀手机系统搭载的智能体YOYO,“它将带来更广泛的自动执行场景,即使在未经训练的新场景中依然稳定输出。”
荣耀智能体YOYO同样以大模型做能力支撑,在能看见、听懂的基础上,它能记住用户的个人偏好、习惯甚至未完成的意图,并在合适的时机主动提供服务,还能通过对话方式自主完成一系列App执行操作。
自进化能力加持下,智能体正在向着“私人生活伙伴”的定位成长。
当进化之光出现,先行者们也看到了更加恢弘的市场空间。
在生成式AI飞速发展的2年间,AI行业的软件市场空间,事实上已经非常可观。
Precedence Research在今年1月发布报告称,2024 年全球人工智能 (AI) 软件市场规模为 2092.9 亿美元,预计到 2034 年将达到约 14588.9 亿美元,2025 年至 2034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21.43%。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自进化能让AI变得更强大。或许,现在对于AI的市场预测还是“太过保守”。
“自进化将是LLM走向AGI的关键能力,也将是AI终端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场AI的自进化中,荣耀CEO李健也看到了属于AI终端的机遇。对于AI终端的定义,他写道,“它是和你一起探索自我的“成长型”硬件,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动态调整性能参数和资源分配,让硬件释放超越参数本身的更大潜能。”
智能终端行业,即将迎来一场新变革。
AI,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硬件载体?
荣耀CEO李健对AI终端的思考,实际上触及了这个AI商业化的基本命题。
自2023年AI大爆炸以来,创业者们在践行着被乔布斯发扬光大的名言——“真正对软件在乎的人,应该去制造属于自己的硬件。”
于是,我们见证了AI+硬件的种种可能性出现,既有Rabbit R1、AI Pin等AI原生硬件的诞生,也看到了AI与眼镜、耳机等现有终端的结合尝试。
但从当下看,相对最成功的案例无疑是AI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的融合。
数据显示,手机AI应用的月活跃用户已高达6.45亿,其中既有互联网的原生AI App,也有手机自带的AI助手、应用插件等产品;而在汽车领域,今年的“智驾平权”浪潮让10万元级别的车型也开始普及L2级以上的智能驾驶。
不过相比汽车,手机还具备一个无可比拟的优势:人不可能永远在车上,但手机却是人们醒来就要触摸、睡前才放下的贴身硬件产品。
手机,已经成为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最长的智能设备。据QuestMobile 《2025 互联网半年大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月活跃用户规模达12.67亿,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达7.97小时,创下历史新高。
目前,手机确实是完成了与AI的结合,但似乎还没有进化成一个真正的AI“完全体”。
2024年,AI手机的进化都走在同一条主线上——升级手机的硬件以支持AI落地,然后靠AI不断优化手机的软硬件体验。
以荣耀为例,在AI刚刚开始被市场大规模关注的2016年,荣耀就开始在业内首次提出AI手机的概念,并开始积极布局基于AI的人机交互和手机操作系统。在AI不断深入与手机的融合下,荣耀将AI落地到手机的方方面面。例如AI算法增强手机信号和AI调教性能释放延长手机使用时长。2024年,荣耀又领先行业,推出了第一个能“一句话点咖啡”的YOYO智能体。
在荣耀实现AI手机的进程中,一条AI带动手机进化的“草蛇灰线”正在徐徐展开。
AI手机的竞争逻辑已经不局限于单纯的硬件堆砌,而是向不断“自我优化”的方向转变。
例如,当AI学习到你喜欢玩游戏,它便能主动优化软件体验,并在硬件层面主动调整手机的性能释放策略;相反,如果你的使用场景比较单一,AI则可以侧重于流畅度优化和实现更长的续航。一台具备AI自进化能力的手机,将真正实现“常用常新,越用越好用”。
AI自进化,颠覆了手机行业过去迭代的逻辑。
如果手机AI能够实现自进化,可能代表全新的手机市场。
手机厂商有望开辟模型优化服务、个性化订阅、生态分成等可持续盈利模式;其商业价值正从终端销售向健康监测、智能家居、车载互联等场景持续延伸,预计将催生万亿级新市场。能否构建自进化能力,已成为企业抢占下一代智能终端生态话语权的关键。
“若无进化之光,生物学毫无道理。”正如生物学家特奧多修斯·杜布赞斯基对《进化论》的盛赞。
手机行业,也正在面临一场从静态工具到动态生命体的变革。
大道至简,大道也相通。
著名哲学家尼采的一个思想的终极表达是,要想成为更高存在(超人),就需要用思想(权力意志)不断超越自身局限。
这无疑是在哲学理念上,对生物学进化论的一次高度暗合。
那么,在AI终端领域,怎么才能造出第一部“AI自进化”手机?
李健认为,要从硬件性能、系统交互、应用生态三大领域,定义最强自进化AI原生手机。
只有这三点都做到极致,才能实现AI手机的“iPhone4时刻”。
它需要具备:
1、和你一起探索自我的“成长型”硬件:这里和传统硬件粗暴加料不同的是,需要结合AI赋能。正如上文提到,自进化手机能根据用户使用习惯动态调整性能参数和资源分配,让硬件释放超越参数本身的更大潜能。
一代手机有一代手机的芯片,芯片算力始终是支撑上层AI运转的基础。
25号高通即将发布最新一代骁龙处理器。荣耀这几年,都是最积极把最新芯片纳入到新机里的厂商,AI自进化的硬件基础,又将进一步升级。
2、自主学习的操作系统
用户感知最强烈的,还是在AI智能体上。从第一个发布手机智能体YOYO至今,荣耀智能体已经多次迭代。而这次升级,将带来更广泛的自动执行场景与更具“活人感”的交互方式。
这里荣耀虽然没有具体透露,但我们猜测或许将超出过去“点外卖”和“打电话”的范畴,能帮我们规划更复杂的生活需求。跟其他AI智能体不同的是,YOYO更像一个更主动思考并持续进化的AI“生命体”。
更重要的是,李健提到,这个智能体在未经训练的新场景中依然能稳定输出。这种泛化性的增强,无疑是“适者生存”的超强进化。
而这个超强智能体,依托的就是荣耀自研的多模态感知大模型——MagicGUI。据了解,该模型主打GUI(图形用户界面)理解与操作,能让手机智能体能够真正“看到”手机屏幕。
借助MagicGUI大模型赋予的感知、推理、规划、反思、执行任务的能力,AI智能体能够像人类助理般拆解复杂任务、调度跨应用资源、闭环完成操作流程。
而这两点,都有望在荣耀即将推出的荣耀Magic8系列上实现。这或许就是第一个能实现“自进化”的AI手机。
3、由AI主导再进化的智能终端生态互动互联:
在手机之外,荣耀也在思考如何让用户在不同终端都能体验能自进化的AI。根据QuestMobile的研究显示,当前不少科技大厂都在积极布局AI跨端能力,希望为用户提供无缝衔接的全场景服务。观察不同终端的活跃用户数量看到,互联互通的AI生态有利于AI厂商在不同终端维持“强者恒强”的身位。
不同于以上这些软件巨头,而硬件的跨端互联,正是荣耀的强项。
在今年的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上,荣耀就展示了Magic7 Pro在安卓系和iOS设备的互传能力,实现了不同操作系统、不同品牌设备之间的无缝互通。针对AI能力,荣耀还专门做HONOR AI Connect平台来开放荣耀的自进化AI给所有的生态合作伙伴。当前,荣耀已经用荣耀车联打通了智能汽车、平板、电脑的生态互联。接下来,荣耀主导AI生态将让更多智能终端实现跨设备互联互通。
跨端互联,意味着荣耀可以将自进化的能力,复刻到各个终端之上。打开万物“自进化”的闸门,整个硬件行业都将步入“AI自进化时刻”。
04 结语金秋9月,又到了手机旗舰机型的发布季。
面对这场所有手机厂商一年一度的“大考”,能陪伴用户“成长”的AI手机,或许又是一次换机潮的开始。
自进化能力AI,是AI通向AGI时代的关键。这一次,荣耀又率先向前踏出了关键一步。
著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曾如此评价过商业创新精神,“进化的力量,用‘海量’的物竞,应对‘复杂’的天择”。
一个成功的人,一定是不断拥抱变化,在适应中成长。一部成功的手机,亦是如此。
来源:商业数据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