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乌当区:双岗建功谋发展 尽职履责践初心——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肖立书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21:24 1

摘要:是扎根一线、倾听民声的人大代表,肩负着为民履职的光荣使命;他,也是锐意创新、引领发展的企业“领航人”,承担着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作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五届贵阳市人大代表、十八届乌当区人大代表,同时担任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

他,是扎根一线、倾听民声的人大代表,肩负着为民履职的光荣使命;他,也是锐意创新、引领发展的企业“领航人”,承担着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作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五届贵阳市人大代表、十八届乌当区人大代表,同时担任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〇八三基地主任,肖立书始终秉持“为民履职、为企赋能”的双重使命,在代表岗位与企业岗位之间协同发力,既以精准建言架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又以创新实干筑就电子信息产业的“新高地”,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与国有企业负责人的双重担当,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坚守履职初心,把“民之所盼”变成“行之所向”

“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就得为人民说话、为人民办事。”这是肖立书常挂在嘴边的话。从全国两会的“高站位建言”到基层一线的“解难题办实事”,他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履职理念,让民生诉求有回应、有落实。

在全国两会期间,肖立书紧扣国家战略与贵州发展实际,将目光聚焦在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产业备份基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等关键领域。他提出的“发挥企业专业优势参与乡村振兴”“支持贵州老三线企业发展”等建议,既契合国家政策导向,又精准对接贵州老工业基地转型需求,得到相关部门积极回应,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贵州视角”,助力老三线企业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在地方履职中,他更是把“脚踩泥土听民声”作为常态。振华新天电子元器件产业园周边的“断头路”,曾是困扰园区职工出行、制约园区发展的“堵点”——职工通勤拥堵、安全隐患突出,周边地块价值也难以释放。为此,肖立书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广泛听取职工与居民意见,提出《关于落实振华路(原智慧路)断头路建设的建议》。在他的推动下,该项目成功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提级论证审批,目前已进入可行性报告编制阶段。据了解,这条双向四车道、全长约895米的道路建成后,将实现产业园与相邻地铁站互联互通,不仅能彻底解决职工通勤难题,还将提升周边区域发展潜力。

“停车难、充电难”“子女入学难”“医疗资源薄弱”——面对选民反映的“急难愁盼”,肖立书始终坚持“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他推动园区新增停车位与新能源充电桩,让职工“停车无忧”;多次向相关部门呼吁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为企业留得住人才提供保障;针对振华新天园区扩展项目建设,他提出的建议被区人大常委会纳入督办事项,直接推动项目提速增效,为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增长夯实基础。

为了让民意渠道始终“畅通无阻”,肖立书积极参与“人大代表选民接待日”“集中走访选民”“向选区选民述职”等活动。2022年以来,他累计收集企业发展、民生保障类建议30余条,内容涵盖产业园建设、公交路线调整、老年活动场所建设等领域。在一次人大代表述职会上,有选民提出“道路损坏”“道闸出口拓宽”等问题,他会后第一时间赴现场协调解决,用“高效响应”赢得群众广泛认可。此外,每年全国两会后,他都会通过“现场+视频”的方式,向企业干部职工宣贯全国两会精神,让政策红利精准传递到基层一线。

扛起企业使命,以“创新驱动”打造产业“新高地”

作为中国振华的“掌舵人”,肖立书始终锚定“打造知名电子元器件产业生态链”的目标,推动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企业高质量发展为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强基赋能”。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活水”。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与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肖立书牵头推动振华新材、振华风光等4家所属企业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助力中国振华形成“1+4”上市平台,资产证券化率达90%以上;同时,他促成振华科技、振华新材完成定向增发,企业通过IPO和定增累计募集资金105.92亿元,为中国振华“十四五”规划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资金保障。2025年上半年,中国振华实现产值52.79亿元,同比增长10.88%,上缴税费3.87亿元;其中在黔企业实现产值39.28亿元,同比增长13.98%,上缴税费2.8亿元,为贵州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密码”。肖立书推动实施“头雁领企”“智慧强企”“工匠兴企”三大工程,推出“赛马竞争”“凤凰引才计划”“见习机制”等举措,构建起“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体系。如今,中国振华已有2人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支持计划、3人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评中央企业“大国工匠”、1人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精益求精业务尖兵”,拥有全国技术能手11人,在贵州这片“人才洼地”上成功筑起了“产业人才高地”。

科技创新则是企业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关键一招”。肖立书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核心驱动力”,推动中国振华获批贵州省首批电子元器件实验室(国家实验室预备队),构建起“省实验室+专业研发平台+区域研发中心+高校联合平台”的多层次创新体系。目前,中国振华所属8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成为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7家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成果更是硕果累累,特种钽电解电容器获评“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内首款8位64GADC、25.6Tbps高性能交换芯片、基于RISC-V架构全自主内核的MCU产品等技术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让企业技术水平跃居国际一流,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关键保障。凭借突出的发展成效,中国振华先后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肖立书本人也于2024年获评“2023—2024年度贵州省优秀企业家”。

在肖立书看来,人大代表与企业负责人的“双岗”,从来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赋能的“同心圆”。作为人大代表,他为企业争取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园配套道路、教育医疗资源落地,为产业升级扫清障碍;作为企业负责人,他带领中国振华做强产业生态,创造就业岗位、上缴税费,为民生改善提供物质基础。这种“以履职促发展、以发展惠民生”的良性循环,让中国振华成为贵州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力军”,也让群众实实在在共享发展成果——职工通勤更便捷、生活更舒心,周边居民就业更稳定、配套更完善,真正实现了“产业有提升、民生有温度”的双重目标。

“无论是作为人大代表,还是企业管理者,忠诚履职、依法履职、为民履职的初心不会变。”肖立书表示,未来他将继续在“双岗”上深耕细作,为推动贵州省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