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起突发暴力事件不仅让舆论哗然,后续的抓凶过程更上演了一连串闹剧,多次出现失误,引发民众对执法能力的质疑。
9月10日,美国知名人物柯克在犹他州大学演讲时遭遇枪击,当场身亡。
这起突发暴力事件不仅让舆论哗然,后续的抓凶过程更上演了一连串闹剧,多次出现失误,引发民众对执法能力的质疑。
而事件背后,美国社会本就存在的政治对立进一步发酵,左右阵营围绕案件展开激烈争论,互相指责,原本就存在的政治裂痕被再度拉大。
社会分歧愈发明显,凸显出当下美国政治生态的混乱与脆弱,也让外界看到其内部难以调和的深层次矛盾。
9月10日,查理・柯克在犹他州犹他谷大学演讲时,被200码外楼顶射来的子弹击中脖子,当场死亡。
柯克身份不少,是红脖子军团精锐、保守主义辩经大佬,还是MAGA青年军教父,人称懂王“好圣孙”。
更讽刺的是,他一辈子为美国枪支泛滥辩护,死前还在争论拥枪合理性,最后却死于枪口,成了自己口中“第二修正案的必要代价”。
他之前还提倡死刑直播,结果死刑直播没影,自己被爆头的场景反倒像直播了,戏剧性拉满。
这次演讲本是他全国15场巡演的首站,他选犹他州是想求稳,这里是红州,共和党票仓稳,七成人口是摩门教徒,保守派多,能抵消大学校园的“自由”风气。
柯克嘴皮子厉害,能说动对方阵营年轻人,可他想稳拿开门红,结果“开门见红”,本想挑软柿子,没成想自己脖子最软。
枪击案后,当地警方反应“迅速”,很快抓了“嫌犯”,州长考克斯、FBI局长帕特尔还高调邀功,说“抓到凶手了”。
可没多久就发现抓错了,被捕的是个和案子无关的民主党老头,让人怀疑警察是不是看谁是民主党就抓谁,柯克这MAGA大佬在演讲,民主党人凑过来就成嫌疑人?
抓错人后,FBI和警方就没了辙,几十小时没进展,最后真凶落网,全靠枪手父亲马特・罗宾逊“大义灭亲”。
马特是犹他本地老警察,看到嫌犯照片认出是22岁的儿子泰勒,劝儿子自首,亲手把他送进局子,可州长还兴冲冲说“我们抓到他了”,这哪是他们的功劳。
其实现在美国,抓没抓到人、怎么判都不重要,大家最关心枪手是左是右,嫌犯未必是左,但他杀了柯克,“网左”很开心。
舆论场立马吵翻,右翼要讨“左翼暴力”,左翼则嘲讽庆祝。
更离谱的是,现在MAGA掌权,掌控言论自由解释权,事情演变成文字狱,举报、扒隐私、告密成风。
就算只转发柯克的话不评论,也可能被骚扰、解雇,甚至遭MAGA大军网暴。
你辩解也没用,文字狱本就不讲理,对左翼评论者还有五条规矩:别思考,要思考别说,又思考又说别写,又思考又说又写别署名;不遵守就别惊讶。
“真凶”落网前,懂王一党早定性是“极左疯子”作案,民主党、自由派百口莫辩。
可抓到泰勒后,事情变奇怪了,泰勒家是犹他本地老摩门教徒,保守传统浓,坚定支持共和党,这简直是共和党“大水冲龙王庙”。
但MAGA不松口,说泰勒可能是家庭里的“逆子”,州长考克斯还咬定泰勒“显然”是左。
理由是泰勒有个正在男跨女的同性伴侣,却拿不出证据,泰勒父亲说儿子左倾,奶奶却坚持家里都是保守派,谁对谁错说不清楚。
不过泰勒绝对是“神人”,他的成分复杂到中美都没人能全懂,警方先找到他的步枪和子弹,3枚未击发子弹、1枚未退膛弹壳,关键是4个弹壳都刻着梗,杀人还玩梗,精神状态很特别。
犹他州这起枪击案,从头到尾都透着美国当下的政治怪状,警方一开始的“快速破案”更像一场闹剧,不分青红皂白抓了无关的民主党老头。
暴露的是办案时先看党派立场、再谈证据的荒唐逻辑,仿佛只要是对立阵营的人,就天然带着“嫌疑”,这种带着偏见的执法,根本谈不上公平正义。
等抓错人的闹剧收场,FBI和警方又陷入“集体沉默”,几十小时毫无作为,最后还是靠枪手父亲主动送子归案才破案。
可州长却还想着邀功,把别人的“大义灭亲”说成自己的功劳,完全不顾过程中的失职,只在乎表面上的“破案政绩”,这样的官方态度,怎么能让民众信服?
更让人揪心的是当下美国的言论环境,MAGA阵营把持着言论自由的解释权,把不同声音当成“异端”,搞起了变相的文字狱。
转发一句柯克的原话都能遭骚扰、丢工作,连“中立表达”的空间都被挤压殆尽。
现在的美国,政治立场像一道无形的墙,把人死死框在“左”或“右”的阵营里。
没有中间地带,没有灵活表达的空间,你要么全盘接受某个阵营的所有观点,要么就被归为“敌人”。
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正在把社会撕裂得越来越厉害,支持女权就不能反对LGBT,支持废死就不能反对堕胎,稍微有一点不同意见,就是“忠诚不绝对”。
说到底,这起枪击案只是美国政治乱象的一个缩影。
当执法被党派偏见左右,当言论被阵营立场绑架,当民众被迫在非此即彼的选择中站队,整个社会就会陷入一种非理性的内耗。
而这种内耗,最终伤害的,只会是那些想正常生活、理性表达的普通人。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