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稻浪千重,似大地铺金;颗粒归仓,如岁月凝香。当时节的指针走向2025年的金秋,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带着五谷的醇厚与土地的深情,如约而至。
丰收中国,致敬大地上的耕耘者
作者:万刚
稻浪千重,似大地铺金;颗粒归仓,如岁月凝香。当时节的指针走向2025年的金秋,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带着五谷的醇厚与土地的深情,如约而至。
金秋时节,从东海之滨到雪域高原,从北国麦田到江南水乡,万里山河皆成画卷,千村万户共庆丰年。这不仅是一场自然的庆典,更是一个民族对劳动最深沉的致敬,是对大地与汗水最庄重的回应。
农民丰收的喜悦(摄影:张继明)
我们礼赞丰收,更是礼赞那些俯向大地的人们——他们用双手捧出温饱,用脊梁撑起粮仓。
丰收,是大地抒写的史诗。它不只是一串产量数字、一片耀眼金黄,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敬天惜地、崇穑尚农”精神传统的当代延续。
看东方,茶山叠翠,绿浪接天;望北方,无人农机驰骋沃野,如巨椽挥洒现代农耕的写意长卷;西陲果林,红果压枝、灿若云霞;中部平原,智慧温棚蔬果盈枝,科技为传统农业注入崭新光芒。
今天的中国农业,已跨越“春播秋收”的朴素循环,迈入“智能引领、绿色为脉”的新阶段。
丰收,是奋斗者授勋的时刻。“人生在勤,不索何获”,没有春日的弯腰播种,就没有资格拥抱秋天的饱满粮仓。
丰收季(摄影:张俊臣)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到“指尖种田、云端管理”的智慧;从“靠天吃饭”的被动,到“知天而作”的从容——中国农业的每一次转型,离不开政策的指引、科技的赋能,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农人的坚韧耕耘。种好中国粮、稳好中国碗,是使命,是担当,更是深沉的家国情怀。
丰收,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见证。东海之畔,“渔光互补”实现一水两用、生态共赢;云贵梯田,仍在吟唱“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永恒诗歌;北方牧场,科学轮牧使草场永续、牛羊茁壮。
这一切告诉我们,真正的丰收从不以牺牲自然为代价,而是人与万物共生共荣的和声。它无声诠释着“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也生动实践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理念。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新时代的感恩典礼。它是文明的盛宴——北方擂鼓震天,是厚土的脉搏;江南丝竹悠扬,是水乡的呼吸;民族歌舞欢腾,是群山的回响。
它是品牌的窗口——地标产品走出乡土,“土特产”变身“金名片”,田埂架起直播间,村路驶入快递车,产销对接、城乡互促,丰收之路越走越宽广。它更是希望的接力,既致敬历史,更耕耘未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千百年来诗人吟咏的田园意境,正被一个奋进的时代重新定义。今日中国之丰收,是安全感——粮仓充盈,根基牢固;是先进性——科技赋能,智慧农业;是获得感——村美人富,笑脸绽放;更是文化自信——农耕文明绵延不绝,乡村成为承载乡愁、孕育梦想的沃土。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在这鎏金的季节,让我们向每一寸土地深深致敬,向勤劳不息的中华民族深深致敬。致敬每一位在田间挥洒汗水的耕耘者,也感恩这个充满希望的新时代。愿每一滴汗水都落地生金,每一次弯腰都迎来晨光。
丰收中国,步履不停。让我们相约下一个春天,再次播下希望,再次守望成长,继续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书写辉煌,迎接荣光!
来源:接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