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发现没有?同样是牛仔裤,某宝60块的穿3个月就松垮变形,膝盖鼓个包没法看;优衣库299的那条,有人穿了2年还挺括——差别根本不是“品牌溢价”,是面料来源藏着门道。
“穿优衣库的,竟分两拨极端人。”
有人月入4千,觉得199的牛仔裤贵到肉痛,只敢买99以下的特价款;有人月入1万,却盯着它打折就囤,说“比大牌值太多”。
你是不是也懵了?优衣库到底是宰人的“穷人刺客”,还是藏在快消里的“性价比之王”?内行人扒出的真相,可能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你觉得贵,是因为没看透“面料猫腻”
你发现没有?同样是牛仔裤,某宝60块的穿3个月就松垮变形,膝盖鼓个包没法看;优衣库299的那条,有人穿了2年还挺括——差别根本不是“品牌溢价”,是面料来源藏着门道。
这条299的牛仔裤,用的是“Kaihara面料”。说出来你可能不信,Levis卖1500多的高端款、陈冠希带火的EVISU卖2500的裤子,用的都是同一家的面料。甚至世界上最贵的牛仔裤品牌3x1,也找Kaihara供货。
也就是说,你花299在优衣库买的裤子,面料和那些卖几千的大牌是“同个妈生的”。只是优衣库不咋宣传,懂行的人才知道,就算原价入手也不亏。
还有它家79块的美丽奴羊毛针织衫,你全网搜“100%美丽奴羊毛”,几乎找不到比这更便宜的。普通羊毛衫要么扎人,要么得卖100多,优衣库这件贴身穿软乎乎的,冬天搭外套刚好不臃肿。
扎心的是,很多人觉得“优衣库贵”,是拿它和淘宝50块的衬衫、60块的牛仔裤比。可那些便宜货用的是普通棉,洗两次就起球变形,优衣库敢标“匹马棉”“美丽奴羊毛”,这些面料本身就值这个价——你买的不是牌子,是实实在在的料子。
这3类货别买!优衣库自己都不说的“营销套路”
不是所有优衣库都值!内行人提醒,这3类货再便宜也别当冤大头,全是“营销套路”堆出来的。
第一个就是秋冬卖爆的HEATTECH自发热内衣。广告说“能自己发热”,听着特厉害,可你翻洗水唛就知道——里面有“粘纤”。这东西能吸皮肤表面的汗,变成一点点热量,可吸满了就没用了。
更坑的是,99块的那款粘纤占21%,149块的反而减少粘纤,加了更多棉和晴纶。说白了,便宜的那款“自发热”效果强,但吸满汗会让你更冷;贵的那款其实是靠棉保暖,跟普通保暖内衣没差——你花的钱,一半是为“自发热”这三个字买单。
然后是轻型羽绒服。店员总说“这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可你看吊牌——充绒量才56g,吊牌价快600。同样花600,佐丹奴的轻型羽绒服充绒更多,君羽直接用更暖的鹅绒,根本不用比。
曾在优衣库工作的人说,摇粒绒要等4次打折才值。从299降到249,再到199,最后到99,这时买才只花个加工费。要是原价买,就等于帮优衣库付了商场租金和宣传费。
讽刺的是,优衣库越大力宣传的“黑科技”“明星款”,性价比越低。反而那些没怎么推的基础款,比如牛仔裤、羊毛衫,才是真的藏着“捡漏机会”。
嫌贵还是觉得值?说到底是“收入分层”在作祟
为什么有人觉得优衣库贵到离谱,有人觉得“便宜到随便买”?答案其实很扎心——看你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在日本,优衣库就是“平民款”。日本人平均年收入23万人民币,买件299的牛仔裤,只占月收入的1%多一点;可国内月入4千的人,买件199的牛仔裤,要花掉5天的工资——不是衣服贵,是我们的钱包没跟上人家的水平。
你发现没有?优衣库的门店基本开在一二线城市的商场里,三线城市很少见。它定位的根本不是“所有人”,而是月入6千到2万的工薪族——对这些人来说,花200买件耐穿的衣服,不算压力;可对月入4千的人来说,这钱能抵好几天的菜钱。
有人月入1万,说“优衣库是通勤救星”:不用想搭配,穿去见客户不突兀,洗几次也不变形;有人月入4千,说“淘宝50块的衬衫也能穿,没必要买优衣库”。
其实没有谁对谁错,只是钱包厚度不一样。就像有人觉得“喝星巴克是日常”,有人觉得“15块的奶茶都贵”——优衣库贵不贵,本质是你的收入,决定了它在你心里的“定位”。
你买优衣库踩过坑吗?是原价入手过HEATTECH,还是蹲到过99的摇粒绒?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转给身边总纠结“买不买优衣库”的朋友,让他别再瞎花冤枉钱!
来源:互联网小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