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随意丢弃,老来痛哭流涕,想不到大清铜币如今价值百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0 09:06 3

摘要:藏品描述:此枚铜币诞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值清末新政时期,为户部统筹铸造的辅币。铜币正面以高浮雕技术镌刻“大清铜币”四字,中央“闽”字凸显福建官局铸造身份,左右纪年“丙午”与上方满文共同标注时代印记。背面蟠龙纹饰栩栩如生,龙目圆睁,龙须飘逸,环绕

藏品名称: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闽”十文

成交价:RMB 1,830,000(含佣金)

成交日期:2025-04-21

藏品描述:此枚铜币诞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值清末新政时期,为户部统筹铸造的辅币。铜币正面以高浮雕技术镌刻“大清铜币”四字,中央“闽”字凸显福建官局铸造身份,左右纪年“丙午”与上方满文共同标注时代印记。背面蟠龙纹饰栩栩如生,龙目圆睁,龙须飘逸,环绕的珠圈与英文“TAI-CHING-TI-KUO-COPPER-COIN”字样,既体现皇家威仪,又暗含晚清与西方世界的微妙互动。作为福建地区货币史的实物见证,其铸造背景与清政府缓解财政危机、推行铜元替代制钱的政策紧密相关。铜币采用优质铜材,历经百年仍保有温润光泽,包浆自然醇厚,龙纹细节清晰可辨,堪称清代机制币工艺的典范。在收藏市场中,此币因存世量稀少、版式独特而备受追捧,曾以183万元人民币成交,成为研究清末经济政策与区域货币史的重要载体

藏品名称:丙午户部大清铜币中心“宁”十文

成交价:RMB 1,695,000(含佣金)

成交日期:2025-04-21

藏品描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为应对财政危机,在天津设立造币总厂,推行新式铜元“大清铜币”。这枚中心镌刻“宁”字的十文铜币,正是江南江宁(今南京)造币厂的代表作。“宁”字暗含历史余韵——江南省虽在康熙六年(1667年)撤藩分置江苏、安徽,但两江总督衙门仍驻江宁,铸币沿用旧称,既显政治延续性,又暗合江南地区经济重心地位。钱币正面珠圈内“大清铜币”四字挺拔端庄,中心“宁”字工整,外围满文“光绪年造”与干支“丙午”分列左右,下缘“当制钱十文”标明面值。背面蟠龙腾跃,龙鳞细密如织,龙目炯炯有神,周围环绕“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英文,见证晚清货币体系与西方技术的碰撞。铜质精炼,呈紫红色泽,经百年流通形成自然包浆,似古玉润泽,更添沧桑厚重。2024年4月,一枚品相完好的丙午户部中心“宁”十文现身拍卖场。其龙纹立体深峻,巧克力色包浆下隐现底光,旋转时丝滑光泽流转,最终以169.5万元成交。此价既是对其工艺的认可,亦是对江南造币厂历史地位的致敬——作为清代唯一以旧省名命名的铸币机构,“宁”字币承载着晚清货币改革的特殊记忆。

藏品名称:丁未年大清铜币十文

成交日期:2025-04-21

藏品描述:丁未年制大清铜币诞生于清末币制改革的浪潮之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为整顿混乱的货币体系,在天津设立户部造币总厂,试图通过铸造统一制式的铜币来加强中央集权。这枚铜币正面以“大清铜币”四字为核心,外围环绕满文与干支纪年“丁未”,下端“当制钱十文”明确其面值。其设计巧妙融合中西元素:背面蟠龙腾云驾雾,龙身周围环绕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既彰显皇权象征,又体现近代化尝试。无省份标识的特性使其成为户部直铸的典型代表,与地方局铸造的铜币形成鲜明对比。由于铸造时间短暂且发行量有限,丁未年制铜币存世稀少,尤以品相完好者为贵。其铜质精良,包浆自然,龙纹清晰可辨,堪称清代铜币中的精品。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此类铜币价格持续攀升。2025年4月,一枚品相极佳的丁未年制十文铜币以180万元成交,创下同类藏品新高。其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并重,成为研究清末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来源:老郑聊收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