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公布第九批青岛市知名农产品品牌名单,位于平度市南村镇瓦子丘新村的青岛大洋天德食品有限公司的的生香世家花生制品成功入选;同时,入列“中国好品”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此前还获得“山东名吃”和“好客山东100款精品伴手礼”等荣誉。
日前,青岛市农业农村局公布第九批青岛市知名农产品品牌名单,位于平度市南村镇瓦子丘新村的青岛大洋天德食品有限公司的的生香世家花生制品成功入选;同时,入列“中国好品”战略合作伙伴。公司此前还获得“山东名吃”和“好客山东100款精品伴手礼”等荣誉。
新获得荣誉
走进青岛大洋天德食品有限公司,车间里飘出浓郁的花生香——去皮的平度大花生裹着秘制调料,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翻滚,经过油炸、冷却、包装,转眼就变成一袋袋包装精美的“生香世家”花生制品。这些曾躺在田间地头的普通花生,如今成了远销10多个国家的“金豆豆”,而让这颗“金豆豆”发光的,是放弃大城市高薪、回乡接棒创业的梁礼志与宫莉夫妇。
青岛大洋天德食品有限公司
接棒:从“都市白领”到“花生传人”
“我爸那时候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收花生,麻袋堆在院里能到房顶。”站在公司老厂的仓库前,梁礼志指着墙上泛黄的老照片,回忆起父亲的创业路。上世纪80年代末,平度已是全国有名的花生集散中心,他的父亲梁老汉看中商机,从收购本地花生筛选分级做起,把“平度大花生”卖到辽宁的加工厂。后来又琢磨起深加工,靠着“实在料、用心做”,慢慢在行业里攒下了口碑。
可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夏天,梁老汉突然患病离世,刚从大连外国语学院毕业的梁礼志和宫莉,正拿着大城市外企的录用通知——一个能做外贸翻译,一个能当行政主管,是村里人眼中“飞出农门”的佼佼者。“当时仓库里堆着没卖的花生,车间里几十号工人等着开工,我妈坐在院里哭,说‘这摊子要散了’。”宫莉至今记得,夫妻俩连夜从大连赶回平度,看着厂区里熟悉的机器、村口期盼的乡亲,咬咬牙做了决定:“回村,把爹的活儿接过来!”
放弃高薪回乡,在当时引来了不少议论。“大学生回来炒花生,书白读了?”面对闲言碎语,夫妻俩没辩解,一头扎进了花生堆里。白天跟着老工人学筛选、拌料,记着“盐放多少、炸多久才不糊”;晚上趴在办公室翻父亲留下的账本,研究花生收购的价格、客户的需求。
创新:把“老味道”做出“新花样”
走进大洋天德的研发中心,墙上挂满了专利证书——“一种花生浸泡系统”“奶油香酥花生制备方法”“多味麻辣花生工艺”……足足20多项,每一项都藏着夫妻俩“死磕细节”的故事。
“最早做油炸花生,总遇到一个问题:泡花生的水一天换好几遍,又费水又费电,工人还累。”梁礼志说,2015年,他带着研发团队泡在车间里,连续一个月测试不同的浸泡温度、水量循环方式,终于研发出“循环式花生浸泡系统”——用过滤装置让水重复利用,再通过余热回收节省能耗,单这一项技术,每年就能为企业省10多万成本。
宫莉则更懂“味道”。一次和国外客户聊天,对方说“中国花生好吃,但口味太单一”,她立刻记在笔记本上。回到厂里,夫妻俩带着团队试起了“跨界组合”:把平度本地的小鱼干和花生拌在一起,加葱香、麻辣调味;用麦芽糖浆做裹衣,做出甜而不腻的奶油花生;甚至尝试加芥末,做出适合年轻人的“重口味”花生。
创新不止在口味,更在品质。在生产车间,一台X射线检测机正“盯”着传送带上的花生——哪怕混进一根头发丝、一粒小石子,机器都会自动报警,把不合格产品剔除。“我们有‘四关’铁规:原料关、生产关、检验关、标志关,少一关都不行。”宫莉说,公司专门建了实验室,引进异物检测机、电位滴定仪,每天抽样检测花生的水分、脂肪酸含量,连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批号都要反复核对。
公司还设微生物检测实验室严控卫生。公司配置自动称重分拣线与智能包装设备,按产品规格实施精准分装。根据出口及内销需求,对油炸 / 烘烤花生等产品实施防潮避光分类包装。仓储环节部署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及智能除湿设备,构建标准化常温仓储体系。
严格检测质量
2018 年,公司获青岛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证书; 2019年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每年都加快新产品研发。
守信:从“赔本买卖”到“丝路订单”
“2020年那阵儿,真是难到想关门。”提起疫情初期的困境,梁礼志至今心有余悸。当时车间停工两个多月,订单积压,可更糟的还在后面——复工后,美元汇率下跌,花生原料价格涨了20%,海运费翻了3倍。
最棘手的是一笔发往斯里兰卡的订单。按照之前签订的合同,产品单价不变,交货期不能推迟。“当时核算了一下,这笔订单要赔很多。”车间主任劝他们:“跟客户商量下,要么涨价,要么延期,没人会怪咱们。”可梁礼志和宫莉商量后,还是决定“按合同来”。
“爹以前说,做生意和做人一样,吐口唾沫是个钉。”宫莉回忆,让工人加班赶工,终于在约定时间把货发了出去。客户收到货后又惊又喜,专门发邮件说:“没想到中国企业这么守信用,以后我们的订单只找你们。”
就是这桩“赔本买卖”,让大洋天德的口碑在海外传开了。原本合作了20年的南亚品牌Magna,把订单量增加了一倍;中亚的品牌主动提出长期合作;以色列、吉布提的客户通过老客户介绍,找上门来谈合作。
花生制品受青睐
如今,公司的出口市场覆盖欧盟、南亚、中亚等超 10 国,在部分国家占有率达 60%。“生香世家”的花生顺着“一带一路”,卖到了斯里兰卡的超市、格鲁吉亚的农贸市场、哈萨克斯坦的便利店等。
反哺:“金豆豆”撑起乡村振兴梦
“梁大哥,今天下午能早点下班不?我得回家收玉米。”“行,你四点走,剩下的活儿我们替你干。”在包装车间,工人梁大哥和组长打着招呼,脸上满是笑意。梁大哥是瓦子丘村人,在厂里干了10多年,每月工资5000左右,还能照顾家里的3亩地。
“没建厂的时候,我只能靠种地过日子,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梁大哥说,现在他在厂里上班,家里盖了新房,还买了小轿车,“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在大洋天德,像梁大哥这样的村民有30多人。厂里专门根据农忙调整作息——春播,早上推迟上班;秋收时,下午提前下班。“工人都是附近的乡亲,不能让他们干活、种地两头顾不上。”宫莉说,公司还发劳保用品,逢年过节发食品,“就想让大家在这儿干活像在家一样舒心”。
村里的吴大姐以前是“留守妇女”,送完孩子上学就没事干,现在在车间捡花生,每月能挣4000多元。“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赚钱,比在家待着强多了。”吴大姐边干活边说,手上的动作不停,分拣着花生。
未来:让“金豆豆”走得更远
如今,大洋天德的厂区里,老厂和新厂紧挨着,满是忙碌的景象——新上的自动包装机每分钟能包50袋花生,仓库里的货车排着队等着装货,研发中心的团队正在测试“花生脆片”“花生蛋白棒”等新产品。
宫莉则盯着“双循环”市场:“国内要做更多适合年轻人的休闲花生,比如低糖、低脂的;国外要顺着‘一带一路’,把产品卖到更多国家。”今年,公司新增了以色列、吉布提、格鲁吉亚等5个国家客户,接下来还想开拓中东、非洲市场,“让全世界都尝尝我们平度‘金豆豆’的香味”。
夕阳西下,车间里的花生香飘得更远了。梁礼志和宫莉站在厂区门口,看着满载花生制品的货车驶上高速,朝着胶东机场的方向开去——那些裹着平度泥土气息的“金豆豆”,即将跨越山海,走进更多国家的千家万户。而这对大学生夫妻的创业梦,也将随着这颗“金豆豆”,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宽。
来源:视觉半岛朱业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