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连民心 小巷换新颜——云阳县青龙街道“双网格”治理实现“小事不出巷”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20:24 1

摘要:“今年以来,高效处置类似‘小事’近300件,‘小事不出巷’成为现实。”9月22日,青龙街道负责人介绍,青龙街道地处云阳县城核心区域,辖区467个老旧小区(楼院),约8成面临基础设施老化、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共同难题。“而今‘线上+线下’双网格治理探索,让这些背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彭瑜

“一条老巷子,堆满杂物影响通行?”云阳县青龙街道磨子岭社区居民王莉莉用手机一拍一发,网格员即刻响应。“上周五反映的问题,周末一上午便清理完毕。”

“今年以来,高效处置类似‘小事’近300件,‘小事不出巷’成为现实。”9月22日,青龙街道负责人介绍,青龙街道地处云阳县城核心区域,辖区467个老旧小区(楼院),约8成面临基础设施老化、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共同难题。“而今‘线上+线下’双网格治理探索,让这些背街小巷成为居民的‘幸福空间’。”

今年以来,青龙街道各类隐患处置的平均时效较往年缩短了一半,网格事件平均解决时长从5天大幅压缩至2.5天,效率提升了一倍。

云阳县青龙街道“青暖仁护队”开展义诊服务。受访者供图

民情“e本账”,架起连心桥

过去,王莉莉与王雨只是“脸熟”。如今,因为社区创建“微信民情册”,两人之间便有了微信交流。

2023年,青龙街道划分出193个线下实体网格。随后,网格员们通过走访“面对面加微信”、社区活动“现场扫码”、邻里推荐“共享名片”等多种方式,构建起210个线上网格。

“光有联系不够,还要精准掌握民情。”王雨解释,网格员常态化采集人、房、物、事、组织等基础信息,为每户居民建立“微信民情册”,实现广泛联系确保覆盖、精准建档摸清底数、动态更新实现精细管理。“确保线下有事,线上能找到人、办成事。”

为将服务落到实处,青龙街道要求网格员,做到安全隐患、不稳定因素、集体诉求、涉黑涉恶线索“四必报”;社区志愿服务、困难病重、邻里互助、矛盾纠纷等“六必到”;对网格内基本户情、公共设施、隐患矛盾、服务需求等“六必清”;对困难群众、留守人员、残疾人家庭等九类重点人群坚持每周“九必访”。

“ 隐患早发现,服务零距离 。”现在每天早上,磨子岭社区党支部书记余海蓉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平台前一日问题清单,随后在工作群派单。“责任干部实时反馈进展,问题解决后由网格员向居民反馈结果。”

此外,居民反映的问题都会标注“紧急程度”和“预计解决时限”。若问题未取得进展,网格员会及时跟进提醒,社区支部书记也会在群内进行督办。

今年以来,从楼道堆物清理、飞线充电整治,到老旧水管维修、健身器材更换等,青龙街道98%的民生问题在一周内得到了妥善解决。

云阳县青龙街道“青音学教团”正在开展活动。受访者供图

力量“攥成拳”,共治添活力

社区治理,绝非网格员和社区干部的“独角戏”,更需要汇聚多元共治的合力。

“把分散的力量‘攥成拳’,打出治理的‘组合拳’。”青龙街道负责人介绍,以1支“三员一长”(网格员、网评员、物业管理员、居民小组长)队伍为核心骨干,联动“山城哨兵”“巴渝网军”2支专业力量,同时统筹网格内的民警、城管、水电气讯等专业服务人员以及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等无限的“N力量”。“构建‘1+2+N’双网格矩阵,推动社区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

如今,由退休教师、党员志愿者组成的“青音学教团”传播理论、倡导文明;“青艺文化社”聚集手工爱好者,传承剪纸、竹编等技艺;“青清行动派”联合保洁员、志愿者,每月整治背街小巷环境;“青暖仁护队”组织医务志愿者、统战人士,开展“同心义诊”“送医上门”;“青风同行驿”依托纪工委干部、党员志愿者,推进清廉村居建设;而整合了“老黄刘”调解室、“颜晓蓉”工作室等资源的“青和说事堂”,则专注于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和矛盾纠纷调解。

上月,天鹅社区退休居民胡植清因邻居深夜打游戏噪音问题,发生口角争执。“青和说事堂”的黄国祥迅速介入,先引用“相邻权”的规定厘清法律边界,再用“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情理进行疏导。最终,双方冰释前嫌。

今年以来,“青和说事堂”已成功化解各类纠纷百余起,群众满意度高达98%。如今,青龙街道培育的“六青”特色志愿服务队已成为“N力量”中的亮丽风景线。

机制“管长远”,小巷换新颜

青龙街道白鹤社区曾有一条典型的“问题小巷”:路边常年堆着旧家具、废纸箱,夏日蚊蝇滋生,夜间仅有的两盏路灯还时常“罢工”。

“居民的痛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街道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回忆,过去也曾试图整治,但因居民意见不一,几次动员会都无果而终。“一下雨,巷子就成了‘泥水沟’。”

转机发生在今年初。青龙街道试行街长管总、网格员管片、商户管门前、物业管院、“N力量”管点的“五管治理”新思路,并配套“居民提议、网格商议、社区评议、专业审议、政府决议”的“五议”协商机制,打破了僵局;同时通过“街道—社区—网格—楼栋—居民”五级联动,收集到背街小巷改造诉求326条;并引入由“党员、居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人士”组成的“五员”监督队伍,全程参与改造质量监督。

今年5月,白鹤社区利用半个月时间连续召开楼院会,最终将“修路、排水、亮灯、清杂”列为改造优先项。

“意见统一了,改造推进得特别快。”居民严青梅高兴地描述着变化:坑洼路面铺上了平整的透水砖;地下管网焕然一新,雨天积水成为历史;10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小巷的夜晚;专门设置的杂物堆放点,每日有保洁员清运。“有居民提议增加休闲空间,闲置空地又改造成了邻里小广场。”

如今,这些曾经的城市“被遗忘的角落”,已成为充满烟火气与温情的“网红打卡点”,日均吸引超5000人次居民前来休闲漫步,真正成了群众的“幸福地标”。

来源:重庆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