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杨振宁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的杰出人物之一,与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影响很大,这一理论的提出让他们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晚年的杨振宁对当前物理学界在弦论和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方向产生了质疑,他反对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他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杨振宁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的杰出人物之一,与李政道共同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影响很大,这一理论的提出让他们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晚年的杨振宁对当前物理学界在弦论和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方向产生了质疑,他反对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他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粒子物理学界更倾向于用更大的粒子对撞机进行实验,探索弦论等更高维度的物理模型。杨振宁对于这种“投入巨资建造对撞机”的做法提出了批评。从目前的科研现状来看,巨额资金投入到对撞机的建设上,未必能带来物理学突破。他指出:“爱因斯坦的时代是黄金时代,他赶上了白银时代,现在是青铜时代。”粒子物理学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不一定能带来创新。
美国的Fermilab、欧洲的CERN等大规模粒子对撞机的建设,已经成为现代物理学研究的方向,能够为科学家们提供研究高能物理、粒子碰撞等领域的机会。中国不建设类似的对撞机,是不是在物理学的竞赛中会被“落下”?
杨振宁的坚持来自他对物理学“真正进步”的深刻理解。他始终强调,科学的核心是探索未知。他看来,弦论是目前理论物理学的前沿,它尚未得到实验证明,大量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弦论验证的实验中,会导致更深层次的科学问题被忽视。他说:“弦论只是一个猜想,虽然它非常吸引人,但它是否能够验证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
杨振宁的态度可以是对“弦论至上”的一种理性反思。科学发展需要的是质疑与创新。科学研究要通过探索基础科学的本质,来指导实践与应用。科学的投资不应着眼于某个领域的单纯发展,要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各个学科。
杨振宁不是消极的,他的立场在提醒我们,科技的真正突破来自于对现有路径的质疑和对资源合理的配置。
杨振宁的主张是一种务实的科学观念。当前物理学的资源应更多地投入到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以及教育体系的建设上,不是单纯追求庞大的科研设施建设。这一观点在当前全球高能物理领域具有很大意义。物理学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这一点也是目前许多物理学家所面临的困境。
杨振宁在个人的科研中,见证了物理学的黄金时代。在与爱因斯坦等大师并肩作战的年代,物理学取得了许多惊人的突破,如今,许多“前沿问题”的解答,物理学进入了瓶颈期。我们可以依靠高能对撞机来验证一些经典的物理理论,这种验证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高能物理的时代已经过去,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务实的阶段——“青铜时代”。
这一观点是理性思考的结果。科学的进步是要通过深刻的思想创新与理论的突破,才能带来新的科学革命。
在追求科技突破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反思的是,科学的核心是什么?杨振宁的反对是对当前科研模式的理性思考。
来源:内科医生小红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