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资本市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20:12 1

摘要:作为打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与金融资源的关键桥梁,耐心资本对建立“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规模现已成为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战略方向。本文探讨耐心资本的内涵与特征,分析

文/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博士后罗玉辉,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石璐瑶

作为打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与金融资源的关键桥梁,耐心资本对建立“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规模现已成为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战略方向。本文探讨耐心资本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当前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科学探索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路径。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2024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首次明确要求“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新质生产力代表了当代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

当前,技术迭代持续加速叠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期价值创造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在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高技术壁垒行业,传统资本市场的短期逐利倾向往往导致企业为实现短期业绩目标而削减长期研发投入,这种短视行为严重制约了创新突破和产业升级。

在此背景下,耐心资本凭借其长周期投资视角、较高的风险承受水平以及整合社会价值的能力展现出独特优势。作为打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与金融资源的关键桥梁,耐心资本对建立“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机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培育和壮大耐心资本规模现已成为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战略方向。

耐心资本的内涵与特征

耐心资本的内涵认知

耐心资本注重长期价值投资而非短期收益。这类资本主要投向具有长期成长潜力的项目或企业,展现出较强的市场波动适应性和风险承受能力。与追求短期回报的传统资本不同,耐心资本的投资周期相对较长,能够有效抵御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更关注投资的长期增值潜力。西方学者通常将耐心资本视为一种长期投资形态,他们认为在长期投资的背景下,企业家会投资具有长期战略价值但短期财务回报较低的项目,如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等。

此外,在某种情况下,长期投资者还能通过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减少企业管理中的短视行为。国内学者则更强调耐心资本的“战略投资”和“社会责任”属性,认为其不仅关注财务回报,还注重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社会价值的协同发展。与一般长期资本相比,耐心资本更具主动性和赋能性,能够通过深度参与企业治理,推动被投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耐心资本的核心特征

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耐心资本的核心特征可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其一,耐心资本是长期性的价值投资资本。这种资本形态以长期价值创造为核心导向,区别于传统短期逐利资本,它具有跨越经济周期波动的韧性,能够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资本支撑。这类资本主要依托养老基金、保险资金及产业资本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能够有效规避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从而将投资视野聚焦于长期价值创造。这种长期视角不仅为企业的技术研发和战略布局提供了必要的时间窗口,更在宏观层面发挥着金融市场“稳定器”的作用,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二,耐心资本是创造性的风险投资资本。其突出特征在于对风险的较高容忍度,这使得它能够为创新潜力突出但风险水平较高的新兴行业和初创公司提供支持。区别于注重短期套利的资本形态,耐心资本建立了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即便在被投企业面临技术升级或商业模型调整等发展瓶颈时,依然能够维持原有的投资承诺不变。这种战略定力还源于其与被投企业建立的长期伙伴关系,通过专用“软信息”和范围经济获取超额收益。这种战略性投资方式为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三,耐心资本是多维度的战略投资资本。它不限于财务投资层面,而是打造了“资金+资源+能力”的综合支持体系,通过产业链协同、管理优化和市场资源对接等方式,实现企业、资本与产业生态的价值共振。在投资决策中,耐心资本不仅考量财务回报,更重视环境、社会和治理绩效,推动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践层面,耐心资本通过提供技术顾问、优化公司治理、完善激励机制等手段,帮助初创企业跨越创新“死亡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这种全方位的价值创造模式,使耐心资本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前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面临的主要挑战

政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与优化

完善的政策框架和顺畅的退出渠道是培育耐心资本的必要条件。然而,政策机制的不完善与退出渠道的缺陷,制约了资本的有效配置和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方面,政策的不连续性会削弱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政策调整往往迫使投资者重新评估市场前景,若因政策变动导致对回报预期持悲观态度,可能引发投资中止或撤资。此外,政策执行可能在不同地区或行业存在差异,导致资本投入面临差异化的制度成本和风险。

另一方面,资本退出机制不畅会制约长期投资。科技创新项目周期长、风险高,但现有退出渠道不足,导致资金难以根据市场变化灵活退出,阻碍资本循环。畅通的退出机制是保障投资者权益、吸引社会资本的关键前提。若退出困难,不仅损害投资者利益,还会削弱其参与意愿,减少耐心资本供给,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资金需求与投入间的缺口,最终抑制技术转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综上,政策法规的连续性、执行一致性及退出机制的完善程度,是当前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长期资本市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长期资本市场在培育耐心资本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仍面临若干问题。我国金融体系以商业银行的间接融资为主,占比高达70%,而直接融资中股权融资仅占10%,形成了“钱多本少”的格局。这种结构偏好短期债权和抵押贷款,难以满足科技创新企业“轻资产、长周期”的融资需求。与此同时,资本市场投机氛围浓厚,2024年整体日均换手率为1.42%,是自20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长期投资占比不足三分之一,反映出强烈的短期逐利倾向。这种市场行为与科技创新需要长期持续投入的特性形成尖锐矛盾,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制度环境的制约。

以国资背景的长期资本为例,管理者往往更关注年度投资回报率等短期收益问题,抑制了对基础研究等长周期领域的投资。此外,一二级市场衔接不畅、IPO不确定性高等制度性障碍,进一步削弱了长期资本的退出预期。这种由融资结构偏差、市场行为短期化和制度约束形成的三重困境,导致我国资本市场难以培育耐心资本,严重制约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长期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理念短期化倾向较为突出

当前我国投资主体的风险投资理念尚不成熟,严重阻碍了耐心资本的有效积累和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第一,“挣快钱”与科技创新长期投入之间的矛盾突出。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仅占研发总投入的6.91%,远低于发达经济体水平,反映出投资主体普遍存在的短期逐利倾向。第二,传统投资模式与新产业需求脱节。许多投资机构仍沿用传统评估方法,难以准确把握新技术、新业态的价值成长规律。第三,短期考核机制与长期投资特性不匹配。部分投资机构过度强调短期收益指标,缺乏对长期价值投资的容错机制,导致投资人员更倾向于选择成熟度高、回报快的项目。

这种理念滞后造成大量资本扎堆短期套利机会,而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等真正需要长期资金支持的领域却面临严重资本短缺。这种状况不利于耐心资本的培育和创新生态的发展,可能在未来形成技术积累的代际差距。

科学探索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几条路径

优化政策设计与执行机制

为促进耐心资本更好地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议从以下三方面优化制度设计。第一,增强政策稳定性与执行一致性,建立政策预评估机制,明确过渡期和补偿条款,避免“一刀切”调整,例如给予已落地项目3~5年的政策适用保护期;同时由国家层面统一制定实施细则,减少地方自由裁量权......

来源 | 《清华金融评论》2025年9月刊总第142期

编辑 | 王茅

审核丨丁开艳

责编 | 兰银帆

Review of Past Articles -

01

02

来源:清华金融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