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2-68,终场哨响那一刻我直接原地蹦起来——三年了,第一次看小日子被咱U16姑娘按在地上摩擦,爽到头皮发麻。
72-68,终场哨响那一刻我直接原地蹦起来——三年了,第一次看小日子被咱U16姑娘按在地上摩擦,爽到头皮发麻。
李沅珊最后那记三分,手起刀落,比分牌瞬间从69-68变72-68,整个直播间弹幕清一色“姐姐杀我”。35分,她一个人得分刚好是日本队首发五人总和,离谱。
可真正让我踏实的是188cm的王梓涵,站里面像堵移动墙,帽完马上长传,一攻一防把节奏死死攥在中国队手里。
她俩一个轰外线一个守禁区,效率值+31.2,肉眼可见的“双人组”味道,对面教练脸都绿了。
日本那边赛前吹得震天响的快攻,这场直接断电——12分,比场均砍一半还多。
藤本结衣被咱后卫缠得运一步都费劲,5次失误里3次是24秒违例,镜头给她特写,汗水混着粉底往下淌,真·社死现场。
更解气的是篮板,45-32,二次进攻22-8,简单说就是咱投不进还能捡回来再投,日本投完直接回家。
第二节他们三分8中0,看台上一片死寂,我在屏幕外都听见自己心跳。
别以为故事到此结束。
日本转头打澳大利亚就掏出15岁山本优奈,小个控卫嗖嗖穿针,三分命中率瞬间拉回四成以上,摆明留着后手。
淘汰赛要是再碰面,人家双控卫+小阵容提速,咱能不能跟上,还得看王梓涵的膝盖和李沅珊的肺。
FIBA把中国队夺冠概率调到42%,仅次于袋鼠,我看着挺客观——有双核,有高度,有防守,但替补得分这两场都不过20,隐患明晃晃。
想捧杯,得先让板凳站起来,光靠俩小姑娘抡,四十分钟可以,连打五天会抽筋。
一句话收个尾:赢日本只是出口气,想登顶,得把澳大利亚也拉下马。
姑娘们,继续冲,别让热度只停留在今晚的弹幕。
来源:不吃饭奶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