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送爽,高粱映红,茅台镇的高粱陆续进入成熟期。在金黄的田野里,最先看到的是红红的高粱,它挺拔的身姿,低垂的穗实,火红的颜色,诗情画意的背后就是对丰收的期盼与联想。连绵的“红浪”在田野间翻涌,藏不住的丰收热闹从田埂间漫出来。
秋风送爽,高粱映红,茅台镇的高粱陆续进入成熟期。在金黄的田野里,最先看到的是红红的高粱,它挺拔的身姿,低垂的穗实,火红的颜色,诗情画意的背后就是对丰收的期盼与联想。连绵的“红浪”在田野间翻涌,藏不住的丰收热闹从田埂间漫出来。
走进茅台镇的田野间,连片种植的高粱构成了今秋最动人的景象。颗粒饱满的高粱穗压弯了腰,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手握镰刀在高粱地里穿梭,熟练地割下沉甸甸的穗子。收割机在广袤的田野间隆隆作响,有序推进,机器与秸秆的摩擦声,夹杂着人们的欢笑声,交织成这个秋天最鲜活的序曲。
“五谷丰登季,高粱别样红。”八月,“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晚会”在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大坪高粱基地盛大启幕。晚会上,茅台为在黔山秀水间奋斗的粮农颁发属于他们的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们在红缨子高粱种植及乡村振兴上做出的贡献。
在晚会中的归仓仪式上,鼓手击鼓二十四响,寓意高粱生长与传统二十四节气紧密相连。茅台酒酿造技艺传承人和粮农代表共同完成了熏仓、敬天、祭地、礼敬等一系列仪式。这场融合农耕文明与匠心神韵的仪式,不仅定格了红缨子高粱的丰收时刻,更传递着茅台人对天地自然的永恒敬畏。
高粱田中跃动的红色,不仅是茅台酱香的基因密码,更是茅台写就的“共富”答卷。曾经的茅坡村,土层稀薄,地块零碎,亩产仅有三、五百斤。转机始于茅台集团的高粱基地建设。通过“茅台+政府+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茅台出资整治土地,“小土变大土,石头深埋覆土”。在仁怀的绝大多数符合农业耕作的平坦地区,高粱种植早已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
茅台以红缨子高粱为纽带,将土地的馈赠转化为文化的传承、生态的守护与匠心的延续,在赤水河畔奏响了一曲天地人和的永恒乐章。丰收,是土地的答卷,也是时代的温度。9月20日,“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在各大主流媒体平台播出。在这场视觉盛宴中,有粮农“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坚韧,有企业“让农民站在舞台中央”的诚意,更有一粒高粱从田间到舌尖的匠心之旅。岁穗年丰,敬天爱人,这或许正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来源:君兮离别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