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探访烟花燃放场地,高原现状惹众怒,彻底揭开蔡国强“谎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8:30 1

摘要:蔡国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在喜马拉雅山脊上1050盆烟花52秒炸出的“升龙”奇观,却炸碎了300万网友的底线。

文|羊羊不吃草

编辑|司徒夜

蔡国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在喜马拉雅山脊上1050盆烟花52秒炸出的“升龙”奇观,却炸碎了300万网友的底线。

在蔡国强眼中,或许这本该是场令他“封神”的烟花艺术秀,却没想到竟让他一举成了“千古罪人”。

事发三天后,央视的镜头也直抵燃放现场,而烟花秀的后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糟。

9月19日傍晚,烟花艺术家蔡国强与始祖鸟合作,在西藏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进行了一场烟花艺术表演。

烟花分别在山脊点燃,形成酷似“升龙”的景观。

现场或许满是赞叹,可当烟火散尽,留给高原的,却是一片触目惊心的“伤疤”。

然而,这场以“敬畏自然”为名的表演,却被网友们骂惨了。

理由便是“蔡国强眼里都是他的作品,全然不顾高原的脆弱”。

愤怒从不是无端爆发。

谁都知道,青藏高原是全球生态最脆弱的区域之一。

这里的土壤薄如蝉翼,冰川是数万年的自然馈赠,任何微小的人为破坏,都可能引发连锁灾难。

而烟花燃放会产生化学固体废弃物,而这些污染物会直接沉降在冰川和土壤中。

再加上,布置和施工过程中的人为行为也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巨大的爆炸声和强光还可能惊扰当地的高原野生动物。

烟花燃放当天,蔡国强的名字就高高“挂”在了热搜榜首。

即便蔡国强和始祖鸟立即发文道歉,但他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却并不会消失。

一连几天过去,大家还是丝毫放不下对“升龙”的担忧。

终于,随着央视的镜头,所有人才真正看清这场“艺术秀”的破坏力。

画面中,1400米的“伤痕带”清晰可见。

钢筋扦插的孔洞密密麻麻,塑料桶碎片嵌在土壤中。

彩色残留物沿溪流边缘扩散,距离最近的水源仅30米。

更糟糕的是,距最近的冰川仅仅6公里处的山体,也出现局部疏松。

此外,当地居民还表示:“烟花炸完味道呛人,牛羊好几天不敢靠近,小溪边的石头都染成了彩色,如今喝水也成了问题。”

最要紧的是,这部分被破坏的地区土壤极为脆弱,地表仅覆盖10厘米左右的草毡层。

这本是历经千年才形成的“水土保护层”,却被钢筋插杆直击戳断草根。

如果草毡层一旦被破坏,下层的贫瘠母质层就会暴露,全部恢复的话至少需数十年至百年。

不仅如此,该地段生存的雪豹位于生物链顶端,被吓跑的鼠兔与旱獭是它的重要食物来源。

再加上,烟花爆破产生的140分贝噪音远超雪豹的听觉范围,无疑对雪豹听力的损伤可能性极大。

这些“隐性伤害”,想必蔡国强完全没有考虑在内,可他的致歉,却更显不真诚。

对于“烟花彩粉”的污染,蔡国强早有“应对方案”。

他多次在自己发布的作品中强调:彩粉是用玉米淀粉制造的,是食品级可降解材料。

可这话刚一落地,就被专家狠狠打脸。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植物学博士顾垒也表示,可降解材料不是“免死金牌”,能否降解取决于当地环境。

像这种高寒的地区,土壤层厚度仅3-15厘米,且多为冻融土,分解能力就更不用说了。

此外,玉米淀粉是白色的,要呈现五颜六色的视觉效果还得添加各种颜料,而这些颜料中的重金属成分从未被提及。

见“材料无害”的说辞站不住脚,主办方却搬出了“国际奥委会验证”称,其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标准。

这让华旦才让副教授坐不住了,公然反驳道:“平原城市的PM2.5标准不能套用在高原稀薄大气中,这是基本常识。”

不仅如此,该教授还指出,此次烟花秀尚有彩排的可能性,但是影响可能早已超过了我们所看到的。

对于致歉信中的“全链条防护,动物已转移”更是“只阐述部分事实”。

高原属兔本就生性胆小,且长居于洞穴中,烟花试爆早已导致其匆忙“逃命”,何谈“有序转移”。

更让牧民们不满的是,牲畜虽已临时被临时迁走,但草场被污染,放牧区也没有重新规划。

可这些,主办方更是丝毫没提及任何补偿方案。

而蔡国强所说的“补救措施”,更是无稽之谈。

蔡国强团队曾提及对草甸、农田进行翻土与植被修复,这一说法直接就遭到了专家们的质疑。

专家们指出 “高山草甸仅表层十几厘米土壤含生机,翻土会导致裸土扬尘、泥汤流失”。

还有专家认为,高山草甸的土层很薄,翻土等于再次亲手把污染物埋进唯一的生机里,无疑是二次破坏,恢复怕是更难。

且人工干预修复的成功率也仅仅只有30%。

综合分析,蔡国强和主办方的说辞,不过也是为了压下舆论,掩人耳目罢了。

不过,事情能闹这么大,显然不是蔡国强一方的过错。

除了燃放方和主办方,高原生态监测环节也是完全空白。

日喀则市生态环境局江孜县分局一位负责人曾表示,此次活动已经备案,手续合规,因此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仅由乡、村、县三级政府同意即可。

可这一说法,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规定明显相悖。

法律明确要求,“组织或者参加青藏高原旅游、山地户外运动等活动,应当遵守安全规定和文明行为规范,符合区域生态旅游、山地户外运动等管控和规范要求。”

显然在此过程中,确实存在监管漏洞。

再加上始祖鸟的品牌效应,不得不令人怀疑其中是否存在利益捆绑。

更讽刺的是,直到舆论发酵后,相关部门才成立调查组,现场清理过程中也未同步开展环境监测。

所谓的“监管”,也成了“事后补救”的摆设。

结语

52秒的烟花再绚烂,也抵不过草毡层下千年的生态积淀。

艺术家的名气再响亮,也不能凌驾于高原的脆弱之上。

蔡国强的道歉与始祖鸟的补救,终难抵过上百年的生态“自愈”。

部分参考资料:

环球网|记者探访蔡国强烟花燃放地:烟花秀距最近水体约30米,共燃放1050盆,工作人员称燃放了4次

极目新闻|在喜马拉雅山脉放烟花引争议的蔡国强:被誉为“中国烟花第一人”,极具国际知名度的当代艺术家

来源:司徒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