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6日,赤峰市巴林右旗组织11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1200余名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9000余株新苗在科尔沁沙地“安家落户”,打响赤峰市义务植树活动第一枪。
《内蒙古日报》(2025年4月20日1版)。
春深4月,远山含黛、近水浮光,内蒙古大地春潮涌动。从城市到农村牧区、从荒山到大漠、从园区到厂矿,一场全民参与、绿化祖国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
内蒙古科技大学学生参加植树。刘晓婷 摄
4月10日,包头市各界600余名干部群众在石拐喜桂图新区康庄大道北义务植树基地挥锹添新绿,拉开了全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序幕。
4月16日,乌兰察布市义务植树活动现场。
4月16日,乌兰察布市启动了声势浩大的义务植树活动,全市各旗县区1.75万人同步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植各类苗木2.89万株。
4月16日,巴林右旗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4月16日,赤峰市巴林右旗组织117家机关、企事业单位1200余名干部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9000余株新苗在科尔沁沙地“安家落户”,打响赤峰市义务植树活动第一枪。
……
2025年,内蒙古计划完成全民义务植树3000万株以上。截至4月15日,全区累计有81.16万人次履“植”尽责,新建义务植树基地20个,栽植各类树木401.08万株,为北疆大地再添新绿。
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今春以来,自治区绿委办及时对全区义务植树工作进行部署,公示135个义务植树接待点,涵盖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志愿服务、捐资捐物、设施修建等多种尽责形式,为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尽责活动提供更多选择。各地积极行动,结合“三北”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开展了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在绿色传承中呈现出新的亮点。
作为内蒙古乃至全国防沙治沙的主战场,3月12日植树节当天,阿拉善盟率先拉开2025年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序幕。为确保义务植树成活率,该盟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义务植树“包片指导、包苗成活、包段管护”模式,共建“种、护、管”一体长效机制,不断完善责任链条,形成“人人参与、长期管护”良好氛围。
3月25日,巴彦淖尔市全民义务植树大会战在磴口县启动,杭锦后旗、五原县、乌拉特前旗同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在磴口县义务植树大会战现场,四十余种造林治沙设备“硬核”亮相。其中,在义务植树区,机器人打坑作业,人工栽植、覆土、滴灌浇水,并配套节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有效提高了义务植树效率。
在恩格贝生态示范区植树基地,治沙“黑科技”——营养桶上线。营养桶由植物秸秆加工发酵后压制而成,前期能保水抗碱,后期自然腐蚀会变成肥料,这一“黑科技”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沙漠造林成活率。
从1981年至今,内蒙古大地这场全民参与的绿色接力已经持续了40多年。时光不言,青山为证。经过持续努力,内蒙古森林覆盖率从13.21%提升至23%,一幅青绿画卷绵延伸展、泽被后世。
呼和浩特汇聚全民力量,积极参与植树造林。(资料图)
4月中旬,一场极端大风天气席卷全国多地,呼和浩特却没有等来想象中的大风,“感谢大青山”冲上热搜。这不仅源于阴山山脉阻挡了来自蒙古高原的寒流和朔风,也是青城人民40多年来持续大规模投身义务植树的结果。自1981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累计有4700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栽植树木1.88亿株,昔日荒山秃岭现已林木满山,郁郁葱葱。
预计今年6月,鄂尔多斯市库布其沙漠北缘420公里锁边林草带将迎来历史性贯通。在过去几十年,每年春季全家出动到沙漠里造林,成为位于这条锁边林草带附近的农牧民共同的记忆。
历史上,库布其沙漠以每年10米的速度持续北侵,极端年份向黄河输沙量高达1.6亿吨,严重危及黄河安澜。从20世纪80年代起,鄂尔多斯在黄河南岸、库布其沙漠北缘,布局建设总长约420公里、平均宽度约3公里的防风阻沙锁边林草带。如今,经过几代人持续努力,锁边林草带已成林见效348公里。
在内蒙古,这场绿色接力,正在一代接着一代传承。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