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1日镇江,当“乐活无人机救援队队长庞佳惠因突发心梗离世,年仅40岁”的消息在社交平台蔓延时,认识他的人无一不红了眼眶。这个前一天还在苏超镇江主场和好友谈笑拍视频的汉子,怎么就突然失约了?
9月21日镇江,当“乐活无人机救援队队长庞佳惠因突发心梗离世,年仅40岁”的消息在社交平台蔓延时,认识他的人无一不红了眼眶。这个前一天还在苏超镇江主场和好友谈笑拍视频的汉子,怎么就突然失约了?
一个人,活出了“好几个人”的分量
庞佳惠的人生,像一部节奏满格的纪实片。1985年出生的他,毕业于河南省广播电视大学,却在江苏丹阳活出了多重精彩。
作为媒体人,他是丹阳人的老熟人。打开本地社交平台,总能刷到他为家乡代言的视频:从老巷子里的烟火气,到城市发展的新地标,他用镜头把丹阳的故事讲得鲜活又带劲。9月20日,他还和主持人张蓓蓓在苏超现场谈笑风生,视频里的他挂着工作证、竖起大拇指,谁也看不出这是他留在世间的“最后影像”。
作为乐活无人机救援队队长,他是灾难中的逆行者。洪水淹没街巷时,他穿着救生衣在齐腰深的浑水里蹚行;无人机刺破天际时,他操控设备为救援开辟“空中眼睛”。2016年,丹阳武警中队的慰问音乐会场地搭建、音响设备全由他一手操办,纯公益的付出,只为给官兵们送上一场温暖的视听盛宴。
作为网络舆情分析师,他是网络空间的清道夫。他总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一次次为热点事件发声,呼吁大家共建网络文明。那些“十佳好网民”,十佳热心城管市民”的证书,是他深耕网络公益的勋章,也是他为清朗空间拼过的证明。
除此之外,他还是丹阳市新联会副会长、新媒体同心委员会会长……认识他的人总说:庞佳惠好像永远有用不完的精力,哪里需要就往哪里钻。
公益的“燃灯者”,为何倒在了中途?
庞佳惠永远是“连轴转”的状态:月初还在电话里热情邀约朋友“请你吃饭”,上周二还在约好友喝茶聊聊,去世当天凌晨,他还在社交账号更新了和张蓓蓓的合影。可谁能想到,这份活力的背后,是肉眼可见的疲惫。去世前一天的合影里,他黑眼圈浓重、眼睛浮肿,像很久没睡过一个整觉。
公益人,似乎总在“燃烧自己”。他们把别人的需求扛在肩头,却常常忘了自己也是血肉之躯。庞佳惠不是个例,多少公益从业者在救灾一线熬红了眼,在项目筹备中熬白了头,最终把健康熬成了“奢侈品”。
我们歌颂“奉献精神”,但不该默许“牺牲健康”。庞佳惠的离开,给所有在公益路上奔忙的人敲了一记重锤:只有先好好活着,才能把公益的路走得更长。那些他没完成的救援计划、没更新的舆情科普、没拍完的丹阳故事,本可以在他健康的前提下,继续发光发热。
他走了,但“光”还在
他的媒体朋友也没停下脚步,继续用镜头记录丹阳,只是镜头里多了一份对“好好生活”的提醒。那些曾被他帮助过的人,如今也开始加入公益队伍,把他的善意像接力棒一样传递下去。
有人说,庞佳惠的人生“太短了”。可细细数来,他用40年活出了别人几辈子的厚度:他让被困洪水的村民看到了生的希望,让迷茫的网民看清了舆论的真相,让更多人爱上了丹阳的一草一木。这份价值,从未因生命的停止而消散。
最后想说的话
庞佳惠的离开,像一记耳光,打醒了我们对“健康和价值”的认知。我们致敬公益人的付出,更该呼吁他们“善待自己”;我们惋惜生命的脆弱,更该思考如何让“庞佳惠们”的精神延续。不是通过透支生命,而是通过科学的规划、社会的支持,让公益成为一场可持续的“接力赛”。
愿庞佳惠一路走好,愿他的故事能让更多人明白:好好活着,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所热爱的事业最长情的告白。而他留下的那些证书、那些救援画面、那些充满温度的视频,会永远提醒我们:在丹阳的土地上,曾有这样一个“铁人”,用40年的滚烫人生,把“公益”二字,活成了照亮他人的光。
来源:人间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