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谷雨:疏肝最厉害的最后15天,记得做好3宜4忌,散开一身郁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0 09:30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春天快要走完,大多数人却还没从“春困”里醒过来。

不是没睡够,而是怎么睡都累,怎么吃都没胃口,莫名烦躁、焦虑、胸闷,甚至动不动就发火。医院里这段时间来看“肝郁”的病人,比冬天多了一倍。

甚至连不怎么关注中医的年轻人,也开始频繁搜索“疏肝食疗”“缓解焦虑的中药”。

这并不是心理问题泛滥,而是节气与身体节律错位造成的真实困扰。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中医眼中疏肝调气的“最后窗口期”。

如果错过这15天,郁气入夏,就更难清理了。

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春天属木,木气升发,正是肝气最活跃的时节。可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情绪压抑、作息紊乱,再加上饮食油腻、久坐少动,肝气不但没顺着春天升发,反而堵在身体里出不去。

这时候不调,等夏天火气一上来,肝火叠加心火,情绪问题、生理问题,会同时爆发。

中医讲“春养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身体对自然节律的应激反应。尤其在谷雨这个节气,雨水增多、湿气渐盛,肝气本就郁结的人,常常出现情绪低落、胸胁不舒、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口干等症状。

甚至有研究发现,肝郁体质的人在谷雨后抑郁倾向会更明显,睡眠质量也会明显下降。

这15天,调不好,整个夏天都别想好过。

谷雨之后,气温迅速升高,湿气夹着热气往体内钻。

肝气不疏,湿热内生,脾胃就开始出问题。湿困中焦,吃什么都不消化,肚子胀、舌苔厚、便溏、口气重,都是下一步的表现。

很多人以为是“湿气重”,其实是肝气卡住了,带动不了脾气运行。

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反复口腔溃疡、乳腺增生、月经失调、偏头痛的女性。

西医查不出什么大问题,中医一把脉,全是肝郁气滞。尤其是职场女性,压力大、情绪压抑、饮食不规律,肝气堵得死死的。

这个时候不调,到了夏天,轻则烦躁失眠,重则内热上升引发实质性疾病。

很多人误以为“疏肝”就是吃点逍遥丸、喝点菊花茶就完事了。其实,疏肝最重要的不是“吃”,是“动”

肝气主条达,靠的是自由流动,不是靠补药堆出来的。尤其在谷雨这段时间,湿气重、气压低,人容易懒散、迟钝,越躺越累、越不想动。

这个时候,越是动得少,肝气越是淤堵。

简单来说,谷雨养肝的第一件事,就是别再窝着了。

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出去走路、快走、打太极、做八段锦都行,总之不能一天坐超过三小时不动。尤其是饭后散步,对疏肝理气效果极佳。

不要小看这点运动,很多人每天坚持20分钟,两个星期后情绪明显改善,睡眠也稳了。

第二件事是饮食上要“减法”,不是再补了,而是清淡、疏泄为主。谷雨之后,湿气开始占主导,油腻、煎炸、甜食都要尽量少碰。

这些东西只会加重脾胃负担,让肝气更堵。可以适当吃点茯苓、薏苡仁、陈皮、豆豉这类健脾利湿、理气的食材。

绿豆汤、小米粥、薄荷粥也适合湿热体质的人饭后饮用。

还有一点很关键,情绪管理必须上日程。

肝气最怕情绪压抑,尤其是长期的委屈和憋屈感。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实打实的生理反应。

情绪一堵,肝气就滞,血脉就不通。谷雨时节,建议每天给自己留点“情绪出口”的时间。

写日记、画画、唱歌、和朋友聊天都行,总之不能把情绪一口吞下去。

至于中药调理,确实有用,但前提是辨证准确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逍遥丸,肝郁化火的不能乱吃温补,湿热夹杂的不能乱用辛燥。建议去靠谱的中医那里切脉辨体再决定。

如果实在找不到中医,可以从饮食上入手,比如玫瑰花、佛手、陈皮、柴胡等,有一定的理气疏肝作用,但也不能长期大量服用。

谷雨的“3宜4忌”,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实打实的调节肝气策略。

宜顺应节气动起来,宜饮食清淡疏泄,宜情绪管理释放郁气。

忌久坐不动,忌油腻甜食,忌情绪压抑,忌熬夜过度消耗肝血。

尤其是熬夜,很多人以为年轻就没问题,殊不知肝主藏血,夜间是肝血修复的关键时段。长时间熬夜,肝血亏虚,情绪更容易波动,身体更容易出问题。

谷雨这段时间,最忌讳的就是“昼夜颠倒”,一旦错过肝血生成的时机,整个夏天都在透支。

如果你总觉得最近情绪莫名不稳,睡眠浅易醒,饭吃不香,肚子胀气,甚至胸口闷、心烦意乱,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试试看。谷雨是个看似平静,实则转折点极强的节气。

这15天调不好,后面可能就不是“累一点”的问题,而是“出毛病”。

别等到身体出问题才想起“早知道”。很多慢性病的起点,不是某个瞬间,而是长期的疏忽。

每天多走一段路、少吃一口油腻、早点睡觉、适时发泄情绪,看起来没什么,但对疏肝来说,胜过任何药补。

谷雨之后,气温升高,湿热内生。情绪若不及时疏导,很容易演变为肝火上炎,出现头痛、眼红、口苦、便秘等症状。

中医讲“春夏养阳”,但前提是肝气顺畅,否则阳气升而不散,反倒内结成火,伤人更深。

所以,别再等了。

这15天,是你疏肝最好的时机。不是靠某种神奇的食疗或中药,而是靠你每天的作息、情绪、饮食、运动,一点一点把肝气疏出来。

等到立夏后再调整,已经晚了。

肝气通了,身体才有动力向上,情绪才会回归平静。

别让“郁结”决定你整个夏天的状态。

[1]李宏伟,王旭东.肝郁气滞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3,30(04):1-5.
[2]赵颖,陈建.谷雨节气与情志疾病的相关性探讨[J].中医杂志,2022,63(10):874-878.
[3]王丽,张海滨.现代人群肝郁体质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4,30(02):165-169.

来源:健康之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