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秋分,民间最怕“秋分一日雨”,秋分下雨有啥预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17:57 3

摘要:“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当时间的齿轮转到,每年的9月23日,我们便迎来了”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当时间的齿轮转到,每年的9月23日,我们便迎来了”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

秋分”之“”,有两层意思:其一,平分昼夜,秋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12小时;其二,平分秋季,秋分处于秋季90天的中间。

秋分气候,渐凉渐变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道:“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过后,北半球的气候开始“大变脸”。

此时,太阳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白天逐渐缩短,黑夜慢慢拉长,接收到的太阳能量日益减少,大气环流,从夏季模式切换为冬季模式,逐步成为冬季风唱主角,暖湿的夏季风则慢慢退场。

天气变得气压升高、气温下降、雨水减少,民间谚语有“一场秋雨一场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讲究。

昼夜温差进一步加大,早晨和夜晚愈发明显。出门在外,置身于两个,不同的季节,中午还可能穿着短袖,早晚却需要披上外套。

这种气温的骤变,很容易让人们的身体,受到侵袭。所以,及时添衣保暖,成了这个时节的重要任务,别让“一场秋雨一场寒”把自己给“”着了。

另外,中国气象局数据显示,秋分后全国平均气温,较白露时节下降2—3℃,昼夜温差可达8—10℃。与民间谚语“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精准概括了,这一变化。

在华北地区,此时平均气温,已降至18℃左右,而长江流域仍维持在22℃上下,形成“南凉北冷”的过渡性气候特征。

秋分三候,又有啥说法?秋分时节十五天,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雷声便渐渐消失。热闹演出渐渐落幕,从春分时节的“雷乃发声”,到秋分时的“雷始收声”,节气里的物候,顺利完成了,从喧嚣到安静的轮回,大自然在此时,回归了一种宁静状态。

二候,蛰虫坯户;天气转寒,蛰伏的小虫;开始忙碌起来。它们往虫穴里钻,并用细沙土;把自己的洞口封住,以抵御寒冷。这些小小的生命,在寒冷中寻找庇护所,它们的行动,更是自然界的“防寒工程”,看到了生命在困境中的智慧。

三候,水始涸;随着秋分的到来,天气变得干燥,降水量逐渐减少,河流湖泊,也开始慢慢干涸。曾经的小溪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浅浅的水,枯萎的草茎间,倒映着天空的干净。这种“节水模式”,在干燥的季节里,一切都变得简洁大方。

“分在社后”,又有何影响?

在民间,有“分在社前,斗米换斗钱;分在社后,斗米换斗豆”的说法。这里的“社”指的是秋社日,它是古代的节日,汉代起,就有在秋社日,祭祀土地神的习俗,以此感恩大自然恩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今年秋社日是9月17日,而秋分日是9月23日,属于“分在社后”。按照老话,这意味着,今年庄稼的收成,可能会相对较好。因为秋社日在秋分之前,往往预示着天气冷的晚,“秋老虎”还比较活跃,农作物有更充足的生长时间,积累足够养分,从而提高产量,这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自古民间常说,“最怕秋分一日雨”,这句农谚,其实更多是农民们,对秋分下雨的担忧。为何要担忧呢?老祖宗早就留下了“三句谚语”让我们参考!

“秋分雷又雨,冬至雪压枝”

秋分时节,正常情况下天气该是逐渐凉爽、干燥起来,天空也多为晴朗。但要是这时候,既打雷又下雨,就说明天气不太“安分”,打破了常规节奏。打雷往往意味着,空气里水汽足、对流强,雨也跟着来了,像突然来了“小意外”。

而到了冬至,这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也是天气开始,真正寒冷的时候。要是此时出现“雪压枝”的景象,那雪下得肯定不小,厚厚的积雪,把树枝都压得低低的、弯弯的。

整句话简单来说,就是秋分那天,如果打雷又下雨,那到了冬至,就很可能迎来大雪纷飞、积雪压枝的寒冷冬天。

“雨打秋分头,八月湿漉漉”

秋分,是秋季的中间点,这一天昼夜平分,之后白天渐短,夜晚渐长,天气也慢慢转凉。要是秋分这天碰上下雨,就像大自然在秋天里“打了个湿漉漉的招呼”。

八月湿漉漉”,说的就是,如果秋分下雨,那接下来的整个八月,雨水可能就会比较多。地面总是湿湿的,空气里也带着水汽,衣物不容易干,庄稼地也可能变得泥泞。

对农民来说,八月本是秋收、秋耕、秋种的关键时候,雨水太多会影响作物采收,会让农民遭受经济损失!

“秋分雨淋淋,阴雨四十五”,

秋分这天,要是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正是老天爷在给大家提个醒儿,接下来的日子,阴雨天气,怕是要常来“做客”了,而且这一来,说不定就得持续,四十五天左右。

秋分时节,正是天气由暖转凉的关键节点,雨水频繁,往往意味着冷空气和暖湿气流频繁交汇。在这四十五天里,天空常常阴沉沉的,雨丝不断。衣服难干,出行也不方便!

所以,要是秋分这天下雨,就得提前做好准备,把晾晒的衣物收进屋,检查好房屋有没有漏雨的地方。提前知晓天气变化,更好地安排生活。

从农事角度来看,秋分时节正是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时期。北方麦田里,农民们忙着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晚稻的收割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如果此时下雨,粮食的采收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雨水会让成熟的庄稼倒伏在泥水中,增加收割的难度,还容易导致粮食发霉变质,造成减产。正如:“秋分下雨万人愁”,进一步看出,民间最怕"秋分一日雨"!

总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秋分的“”寓意着公平,在这个时节,应该关注气候的变化,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对于普通人来说,秋分也是一个提醒我们,调整生活节奏、注意身体健康的信号。随着气温的下降,要及时添加衣物,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适应季节的变化。

来源:丽洁三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