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段子,是以色列国防部25号开出的价码,对象是那个在贝鲁特被炸成碎片的底特律超市老板一家。
“350万美元,换四条命,还得闭嘴。
”
消息弹出来时,办公室刚好熄灯,屏幕那点亮得刺眼。
不是段子,是以色列国防部25号开出的价码,对象是那个在贝鲁特被炸成碎片的底特律超市老板一家。
四天前,人们只记得CNN快讯里一句“疑似无人机误炸”。
现在,数字往上涨:母亲重伤拖了48小时,还是走了;尸检报告里写着“磷残留”,像给尸体盖了枚以色列公章。
联合国安理会连夜开会,美国代表一句“别点名”,联合声明直接胎死腹中。
同一时刻,众议院296票通过新军援,导弹的钱有着落了。
最尴尬的是白宫。
发言人前一天还嘴硬“身份待核实”,24号改口“确实是美国公民”,补上一句“无证据表明故意”。
翻译成人话:炸都炸了,别闹。
可有人偏要闹。
阿拉伯裔超市老板协会把连锁招牌刷成黑色,门口贴手写海报:Our tax money, our blood。
纽约第五大道,两队人隔着警用护栏互吼,17个人被塞进警车,像塞超时的热狗。
技术细节也凑热闹。
以军报告承认,长钉ER导弹GPS模块“易受干扰”,2023年部署以来第四次跑偏。
前三次炸的是空地,这次炸的是美国护照。
底特律的律师直接起诉,要求公开事发时美以军方的加密通话——“让法庭听听,到底是谁的导航在撒谎。
”
ICC检察官办公室门口,黎巴嫩代表团抱着材料排队。
战争罪立案门槛高,但磷弹+GPS失控+保密协议,至少够写一份惊悚小说大纲。
边境的火箭弹数字也在更新:80枚对40个目标,1.2万人撤离。
UNIFIL发报告那天,一名意大利维和士兵在推特发了一张照片——南黎农田里,未爆的火箭弹尾巴上缠着儿童红色风筝。
配文只有一句:the kite won’t fly again。
炸弹落下前,贾马尔·哈桑给底特律店员发语音:“下周回去,超市周年庆,蛋糕订大点。
”
语音还在,人没了。
350万美元到账的话,蛋糕能买七千个,可没人吃得下。
接下来最可能走的流程:
听证会象征性吵三天,军援一分不少;
ICC“审慎评估”半年,卷宗压箱底;
保密协议一签,磷残留变成“技术故障”,完美闭环。
唯一不确定的,是那8.5万还留在黎巴嫩的美国双重国籍。
他们护照封面烫金,却挡不住从天而降的“误炸”。
下次GPS跑偏,谁知道会不会轮到自己的语音留在手机里?
事情到这儿,热闹看完。
若哪天你在超市货架看到中东进口的罐头,不妨拿起来瞄一眼产地。
也许那串字母背后,就藏着下一个“技术故障”的坐标。
来源:佛善捂影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