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青岛日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康湾”栏目以专版形式,深度解读了上药国风与青岛根脉相连、枝叶相扶的奋斗历程。百十年来,上药国风以匠心擦亮“青岛制造”,以创新回应城市脉搏,以坚守践行家国情怀。站在新的历史时点,上药国风将继续与国家同频、与城市共荣、
转自:上海医药
9月22日,青岛日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康湾”栏目以专版形式,深度解读了上药国风与青岛根脉相连、枝叶相扶的奋斗历程。百十年来,上药国风以匠心擦亮“青岛制造”,以创新回应城市脉搏,以坚守践行家国情怀。站在新的历史时点,上药国风将继续与国家同频、与城市共荣、与人民同行,共赴“健康中国”。
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百年药香漫卷的城市记忆!
一部与城市共生的药企发展史
百十国风 潮涌青岛
锚定“十五五”,深化“1345”战略
110年上药国风,新起点、再出发
如果要从青岛建制百余年的岁月里“提炼”一本药典,那么第一味药材一定是“国风”。
1915年,高密路82号,青砖黛瓦间飘出第一缕药香;2025年,国家绿色工厂国风工业园,智能生产线昼夜运转。百十载光阴,一座城市从渔村成长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百十载奋进,一家企业从“前店后坊”嬗变为现代化大型国有医药企业。上药国风的110年,是一部扎根青岛、传承创新的奋斗史,也是青岛城市发展和中医药产业进步的生动写照。
站在110周年的光荣时点,国风人再次回望初心,致敬漫漫征途,展望崭新未来。
百年征程 与青岛同心同行
1915年,北京乐家老铺后裔乐达仁在高密路82号开设达仁堂青岛分号,“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自此扎根青岛,播下“做好人、做好药”的种子。彼时的青岛,正处于城市建设和商贸发展的关键时期,中西文化交融,达仁堂的到来,为这座年轻城市注入了中医药血液。
新中国成立后,企业响应号召,逐步由私营转为国营。跟随青岛全力推进工业化建设的步伐,上药国风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步建立现代生产体系,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向工业化生产迈进。这时期,国家和省、市一直对医药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工厂的隶属关系几经变化,厂名也随之发生多次变更,1965年更名为“国营青岛中药厂”,1979年正式确定为“山东青岛中药厂”。青岛中药厂是岛城老百姓最耳熟能详和最亲切的一个药厂名字,“产品疗效好,质量放心”,这是它留在青岛老百姓心底难以抹去的记忆。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青岛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上药国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作为青岛首批股份制改革试点企业,率先迈出市场化改革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三项制度改革,乘势走出胶东、布局全国,成为青岛市场化改革浪潮中的“医药样板”。
2000年后,随着青岛城市空间西拓战略的实施,上药国风再次迎来跨越——选址西海岸新区,700多亩的国风工业园拔地而起,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建设,配备了一流的生产和研发设施,成为青岛最大、最具标杆意义的医药产业园,为西海岸新区的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由此,上药国风促进区域集聚与成长,与新城建设共绘蓝图。
进入“十四五”,青岛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上药国风第一时间响应,确立了“五年再造一个新国风”的奋斗目标。通过深化专业营销体系建设,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激活组织创新活力,在复杂的市场中保持两位数增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活力,助力青岛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匠心筑梦 与城市精神共生
上药国风走过110年风雨历程,在企业存续艰难的大环境下基业长青,究竟是何种力量支撑其绵延不断、生生不息?
艰苦奋斗,镌刻城市奋斗基因。青岛的城市史,就是一部向海图强的奋斗史,国风亦然。创业初期,老师傅们肩扛手提、辗转于街巷之间,在简陋条件下坚持手工制药,精益求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三迁厂址,工人们睡石条床、铺草褥,远赴郊区坚持生产;改革开放后,销售人员为开拓市场睡农舍、跑展会,双脚磨破仍奔走不息。进入新世纪,西迁荒山,自建园区,疫情期间坚守阵地,“逆行”保供,国风人始终以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意志,跨越时代坎坷,突破市场重围,书写发展新篇。
匠心制药,擦亮“青岛制造”招牌。青岛制造,以“工匠精神”享誉全球。上药国风始终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品格融入药品制造全流程。早期老药工凭借高超技艺精准控制丸重,丝毫不差;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风人攻克利胆片湿热灭菌技术,助力青岛医药工业夺得首枚国家银质奖章;迈入新时代,压片班组攻坚裂片难题实现“零缺陷”生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质量团队10万次微生物检验,创造了“零失误”的纪录。一代代国风人以实实在在的技术突破和品质坚守,打造了红源达、养心氏片、苦甘颗粒等“青岛优品”,持续擦亮“青岛制造”的金字招牌。
敢创敢闯,秉承城市开放气质。青岛的开放气质,孕育了一批“敢为天下先”的品牌,上药国风便在其中。其百年历程,正是与这座城市开放、创新精神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立“6·26小组”和“新产品试制组”开启自主研发,到八十年代确立“科技兴企”,与山东海洋药物研究所联合拓展研发平台,再到“十四五”循证医学研究亮相国际学术舞台,国风始终以创新为引擎,持续攀登医药科技高峰。同时,企业不断打破体制束缚,率先推行股份制改革,深化营销变阵,探索学术推广与线上服务,构建共生型组织,以机制创新应对市场巨变。这种“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闯劲,折射出青岛崇尚开放、勇立潮头的城市精神。
执着追梦,赓续城市家国情怀。从“五四”烽火到抗疫一线,青岛从来不缺“国家需要、青岛报到”的赤诚。上药国风自创立伊始,便怀抱“实业救国”之志,将“做好人、做好药”的初心融入血脉。无论是疫情特殊时期千里驰援的担当,还是以环心丹打响民族药企自强之声的坚韧;无论市场开拓中销售员为保订单的拼命,还是新时期挑战“五年再造一个新国风”的魄力,国风人始终以默默坚守和炽热付出,将企业命运与城市、国家紧密相连。他们不仅用优质产品守护百姓健康,更通过精准扶贫、“红遍中国”公益行动、中医药文化传播等持续传递青岛温度。这份执着追梦、实业报国的实践,成为青岛城市精神中厚重而温暖的一笔。
艰苦奋斗、匠心制药、敢创敢闯、执着追梦,是110年来国风企业文化与城市精神血脉交融形成的文化支柱,是企业永续发展的精神源泉,也必将成为推动企业传承历史、再创辉煌的强大力量。
砥砺前行 “十四五”与青岛共进
创新研发,点亮城市科创版图。国家“十四五”规划强调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医药行业而言,创新研发是提升竞争力、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关键。“十四五”期间,上药国风将创新研发作为企业核心动力,深度融入青岛打造医药创新高地的城市战略,4年累计投入近2亿元用于新品研发、二次开发和休眠品种研究。红源达作为国内抗贫血口服铁剂优秀品牌,其IHOPE研究成果2024年-2025年连年入选美国肾脏病年会(ASN) 壁报环节展示,ERIC研究成果亮相2025年国际DOHaD世界大会。上药国风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团队合作的养心氏片HEARTRIP研究成果登上国际权威TOP期刊《Phytomedicine》(《植物医学》)。同时,企业积极开展经典名方的开发研究,成功获批山东省首个国家经典名方目录管理内的中药复方制剂“温经汤颗粒”。国风以扎实的研发行动,为青岛医药科创版图注入了强劲动能,成为城市迈向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的重要力量。
智能制造,刷新绿色城市名片。上药国风积极响应青岛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城市战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卓越制造A+基地建设。“十四五”以来,上药国风累计投入1.54亿元,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升级,重点围绕中药生产关键工序,引进超100台套先进生产设备,依托自动化高速生产线和MES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生产效率显著提升,产品质量更有保障。企业同步践行绿色理念,通过工艺优化、节能改造和污染治理,于2023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成为行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的典范,为青岛医药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学术推广,放大青岛声量。为提升产品学术影响力,上药国风大力开展学术推广活动,打造了一系列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品牌。企业围绕红源达、养心氏片等重点产品,打造“围文论道”“肾铁相随”“心路‘例程’”“心路讲堂”等一系列品牌学术活动,并连续10年承办西学中培训班,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十四五”期间,上药国风累计开展千余场专业活动,推动产品临床应用与中西医结合理念传播。这些深入医院和医生群体的学术实践,不仅强化了产品的专业认可,更让“青岛制药”的学术声音传得更远、扎得更深,显著增强了城市在医药领域的声誉和影响力。
品牌传播,升腾城市文化气场。上药国风将品牌传播深度融入青岛城市文化构建,通过多元载体持续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力。企业依托“一园一馆”——炎黄易医园和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系统展示中医药深厚底蕴,打造青岛“中医药+文旅”的重要地标;通过国风艺术团巡演和国风健康行活动,以艺术和服务,推动中医药走进大众生活。自2020年起,企业连续6年独家冠名“谭盾青岛音药周”,以“樂藥同源”链接世界,为青岛“音乐之岛、影视之都”的城市IP注入岐黄古韵,让全球嘉宾在海风与药香中听见青岛、看见中国。这些实践不仅拓展了中医药传播维度,更显著增强了青岛的文化气场和城市软实力。
再启新程 共赴健康中国
站在110周年新起点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上药国风将积极融入青岛加快建设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城市部署,持续深化“1345”战略,与城市同频共振、共赴健康中国2030壮丽愿景。
上药国风党委书记、总经理孟庆敏向全体国风人发出坚定号召:坚持“战略导航、文化引领、组织强企”不动摇,坚持做实难而正确的事、驱动发展的事、价值增值的事、守住底线的事,朝着“发展领先、品质优异、员工自豪、社会认同”的方向迈进,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岛实践中贡献更多“国风力量”。
面向未来,企业将紧扣青岛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的主题,持续聚焦“大品种、大品牌、大健康”战略,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中药大品种,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循证医学研究、推进智能制造与绿色升级,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秉承“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上药国风将赓续110年奋斗精神和匠心基因,加强传统制药技艺的传承与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企业将进一步强化与客户、民众和各界的协同共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提升“青岛制药”的品牌美誉度和城市认同感。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110年,青岛潮起潮落,国风药香弥新;110年,城市与企业根脉相连,枝叶相扶。今天的青岛,正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要任务,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今天的国风,正朝着“做中国优秀的医药企业”阔步前行,在健康青岛建设中“当主力、作表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药国风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坚定的信念、持续的奋斗和创新的精神,稳步推进新发展目标的实现。在青岛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继续与城市同频共振、共同成长,扎实推动医药事业进步,积极参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康湾”,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更大的国风力量。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