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都不敢这么编!大连一烧烤店老板被逃单后,又被挑衅戏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0 08:22 1

摘要:最近,大连一家烧烤店老板杜先生摊上件糟心事:2月25日,一男子带着10名年轻女子到店消费1050元后逃单,事后还冒出一名“嚣张网友”加微信挑衅:“就不给钱,爱咋咋地!”事件被曝光后,网友炸锅,有人骂逃单者缺德,有人质疑是剧本炒作,还有人感叹“现在吃霸王餐都这么

最近,大连一家烧烤店老板杜先生摊上件糟心事:2月25日,一男子带着10名年轻女子到店消费1050元后逃单,事后还冒出一名“嚣张网友”加微信挑衅:“就不给钱,爱咋咋地!”事件被曝光后,网友炸锅,有人骂逃单者缺德,有人质疑是剧本炒作,还有人感叹“现在吃霸王餐都这么理直气壮了?”

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起事件的前因后果,聊聊逃单背后那些法律、道德和社会信任的“窟窿”。

事情发生在今年2月25日晚上。大连中山区民主广场附近的一家烧烤店里,一名30多岁的男子提前到店,说要带十几个人聚餐。老板杜先生热情接待,拼了两张桌子。晚上7点,男子果然带着10名年轻女子来了,点了一箱啤酒,还自带两瓶酒。席间,男子举杯喊“大家辛苦了”,女伴们齐声回应“不辛苦”,场面像极了公司团建。

吃饱喝足后,男子让10名女子先离开,自己留下结账。杜先生算账时报价1125元,男子却讨价还价:“走账报销,便宜点吧!”最终双方谈妥1050元。可杜先生一转身的功夫,男子溜了。事后,杜先生贴告示、发朋友圈寻人,却石沉大海。

本以为事情到此为止,没想到一个月后(4月12日),一个自称“逃单男”的网友突然加杜先生微信,嚣张放话:“钱就不给了,你能找到我再说!”聊天记录里,对方满嘴歪理:“凭本事吃的饭,你自己不小心让我溜了!”气得杜先生直冒火。更离谱的是,这人第二天又改口说“闹着玩的”,还视频通话露脸,结果根本不是逃单者本人。

这事儿看似滑稽,实则暴露了逃单行为的严重性。

1. 法律上:逃单=诈骗?

根据《刑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财物,可构成诈骗罪。大连这起逃单金额达1050元,已超过部分地区的立案标准(如深圳两女子逃单470元被曝光)。山东淄博也曾有游客逃单被批“涉嫌诈骗”,律师指出,恶意逃单属于侵犯财产权,可报警处理。

不过现实中,维权却困难重重。杜先生报警后,警方因证据不足未立案。类似案例中,商家常因监控模糊、身份不明吃哑巴亏。比如武汉一名主播为博流量,多次约女网友吃饭后逃单,最终因拉扯致人精神分裂才被判刑一年。可见,逃单是否违法,关键看证据和情节严重性。

2. 道德上:逃单者为何如此“理直气壮”?

更让人心寒的是逃单者的态度。无论是大连事件中的“挑衅网友”,还是淄博逃单者拉黑老板的嚣张行径,都折射出部分人道德底线的崩塌。

有网友分析,逃单者可能抱有侥幸心理:“金额不大,店家懒得追究”“法不责众”。甚至有人把“占便宜”当本事,比如深圳一男子带两女子吃饭逃单,被发现后竟当众下跪卖惨,最后靠其他顾客解围。这些行为不仅损害商家利益,更破坏了社会最基本的信任——顾客默认商家会提供服务,商家默认顾客会付钱,这种默契一旦打破,人人自危。

事件曝光后,网友吵翻了天:

- 支持派:“必须严惩!1050元够小店一天利润了!”

- 质疑派:“10女1男组团逃单?怕是自导自演博流量吧?”

- 无奈派:“现在人咋了?吃饭给钱不是天经地义吗?”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逃单成本太低,而商家维权成本太高。以杜先生为例,追讨两个月无果,反被“假逃单男”戏弄。类似困境在国内外普遍存在:新加坡一对男女约会吃烧烤后互相推诿付款,店家只能报警;国内多地推出“扫码点餐预付款”模式,但普及率仍低。

要减少逃单,需多方合力:

- 商家:安装高清监控、推广预付款(如淄博部分烧烤店要求先付后吃)。

- 法律:明确逃单入刑标准,简化小额案件处理流程。

- 社会:建立信用黑名单,让逃单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 个人:守住道德底线,别为几百块丢了尊严。

大连这起事件,看似是1050元的纠纷,实则是社会诚信的一次“压力测试”。当我们调侃“逃单男”的荒唐时,更该思考:如果连吃饭付钱这种基本规则都被践踏,人与人之间还剩下多少信任?

正如网友所言:“淄博的火爆靠的是诚信,别让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希望杜先生能早日讨回公道,更希望所有人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烧烤,诚信才是最好的“买单”。

来源:博学多才的流年如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