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见过最贵的"手滑"值多少钱?广东四会这位珠宝商家的一个标价失误,直接让公司损失50万!直播间里268万的翡翠吊坠少标一个零,被老顾客26.8万捡漏买下,事后商家拒绝发货竟被告上法庭。这场天价标价乌龙背后,藏着怎样的法律玄机?
你见过最贵的"手滑"值多少钱?广东四会这位珠宝商家的一个标价失误,直接让公司损失50万!直播间里268万的翡翠吊坠少标一个零,被老顾客26.8万捡漏买下,事后商家拒绝发货竟被告上法庭。这场天价标价乌龙背后,藏着怎样的法律玄机?
案情细节中的魔鬼
这起案件的戏剧性远超普通消费纠纷。商家杨某原本是受老顾客周某委托寻找高端翡翠,却在直播展示时因助理疏忽,将268万元的吊坠误标为26.8万元。更关键的是,法院查明商家在三天内就发现了错误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这个时间节点成为认定"重大误解"的重要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周某在购买次日就与他人签订转售合同,且转售价格高达120万元。这种短时间内近百万的价差,恰恰佐证了交易存在明显不合理的特征。
重大误解认定的三重逻辑
法院判决书中隐藏着精妙的司法逻辑。首先,价格差达到十倍这个量级,远超正常交易中的合理误差范围;其次,商家在极短时间内主张权利,证明并非事后反悔;最重要的是,周某作为老顾客理应知晓该品类翡翠的实际价值区间。
我国《民法典》第147条明确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撤销。"但认定标准极为严格,必须同时满足"误解的重大性"和"行为的即时性"两个要件。此案中,商家三天内主张权利,恰好符合法律要求的"合理期限"。
50万赔偿金的计算密码
判决赔偿50余万元看似高昂,实则暗含精确计算。包含周某支付给下家的定金20万、律师费9.8万、资金占用利息等直接损失,以及法院酌情支持的20万预期利益损失。其中预期利益部分的判定尤其值得玩味——法官并未全额支持周某主张的转售差价,而是考虑了翡翠行业特殊的溢价空间。
商家目前已提起上诉,争议焦点在于那份关键"转卖合同"的真实性。若二审能证明合同系伪造,整个赔偿逻辑可能被推翻。这也提醒所有商家,遇到类似情况必须第一时间固定证据。
直播带货的狂欢背后,每个数字都可能是法律陷阱。这次判决给所有电商从业者敲响警钟:标价失误不是简单的运营事故,而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法律行为。在这个万物皆可直播的时代,专业团队的品控和法律意识,或许比流量更重要。
来源: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