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巴马:16辆公交车换反诈新装开启反诈知识“主动找群众”模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6:49 1

摘要:为有效遏制针对“候鸟人”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进一步拓宽反诈宣传覆盖面,守护康养人士的“养老钱”、“救命钱”,9月22日晚,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公安局联合巴马运达公司,正式启动“景区公交反诈宣传专项行动”。

为有效遏制针对“候鸟人”群体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势头,进一步拓宽反诈宣传覆盖面,守护康养人士的“养老钱”、“救命钱”,9月22日晚,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公安局联合巴马运达公司,正式启动“景区公交反诈宣传专项行动”。

此次行动对巴马至坡月康养核心区的16辆公交车200余个座位进行全面“换装”,通过张贴醒目反诈标语、绘制防骗漫画等形式,将反诈知识融入群众日常出行场景,实现“出行学习两不误,识骗防骗在身边”的精准宣传效果。这是继该局联合美团公司推出反诈小黄车之后推出的又一反诈宣传新举措,标志着巴马警企协作构建康养防骗新格局迈出关键一步。

精准聚焦康养群体,织密“流动反诈防线”

巴马作为世界著名的长寿之乡,每年吸引数十万“候鸟人”前来康养旅居。然而,该群体普遍年龄较大、防范意识薄弱,且多数子女不在身边,容易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

巴马警方通过案件分析发现,针对康养人群的诈骗案件多以“养老投资返利”“冒充公检法”“抖音客服”等类型为主,涉案金额从数千元至数十万元不等,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为破解这一难题,巴马公安局反诈中心联合交通运输部门深入调研,将县城至坡月、长寿村等康养核心区的公交线路作为宣传主阵地。此次“换装”的公交车座位标语涵盖通俗易懂的防骗口诀,例如:“保健品能治病?全是骗局!”、“抖音‘客服’来电帮你解除会员费的是诈骗!”、“凡以远程协助为由,要求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的均为诈骗!”等。

巴马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翟东平表示:“公交车是康养人群日常出行的主要工具,覆盖广、接触频次高。通过景区公交专线反诈换装,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群众找知识’模式,实现反诈知识‘主动接触群众’的创新目标。”

警企联动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宣传场景”

公安局与运达公司连夜组织工作人员对公交车进行全面改造。除座位标语外,车内扶手、车门、车载电视等区域同步投放反诈内容:车载电视滚动播放防骗短视频,还原真实诈骗案例;车窗和座椅张贴“反诈小贴士”,提醒乘客“遇可疑情况立即拨打110、96110或0778-6108005(巴马反诈专线)”;驾驶员还化身“反诈宣传员”,在发车前播报防骗提示,形成“视觉+听觉+互动”的立体宣传模式。

来自黑龙江的“候鸟人”王阿姨说:“我身边有些康养朋友被骗,就是因为大家对诈骗不懂怎么防。现在坐巴马到坡月的公交车,抬头低头都能看到防骗知识,还有司机提醒,听多看多就掌握了技巧。以后接到类似电话,我就知道如何应对了!”

据统计,行动启动首日,已有超过3000人次通过公交车接触反诈宣传内容。

构建长效协作机制,延伸“全域反诈触角”

公交车“反诈新装”仅是巴马构建康养防骗体系的开端。下一步,巴马警方将联合民政、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深化“警企、警社、警民”协作机制。

一方面,扩大公交车宣传覆盖面,逐步将反诈元素推广至全县公交线路及出租车;另一方面,在康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医院、学校等地设立“反诈宣传角”,定期组织民警、志愿者开展防骗讲座和情景模拟活动;同时,依托反诈预警工作机制,针对重点人群(如独居老人)建立“一对一”提醒机制,通过社区民警、网格宣传员推送个性化防骗信息,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全域反诈网络。

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韦联准强调:“守护群众的‘钱袋子’,就是守护巴马的‘长寿品牌’。我们将以此次行动为新起点,不断创新宣传形式、夯实防控举措,让每一位来巴马的康养人士既能享受长寿文化,也能体验到巴马公安带来的安全文化。”

通讯员:林有安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