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上在菜市场挑青菜,新鲜的菠菜还带着露水,摊主说“再过几天天凉了,就没这么嫩的了”;
早上在菜市场挑青菜,新鲜的菠菜还带着露水,摊主说“再过几天天凉了,就没这么嫩的了”;
傍晚路过小区路灯,暖光里飘着落叶,保洁师傅说“到时候落满了,扫都扫不及”。
你看,连青菜的嫩老、叶子的落期都有定数,人这辈子的来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越想抓住时光、抗拒离别,心里越慌,倒不如顺着日子的节奏,好好过眼前的每一刻。
老祖宗早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不是天地无情,是它有自己的规矩。
春草到了时候会绿,秋叶过了季节会黄,人也会循着岁月的轨迹来又走。
你见过有人能拽住春天的衣角,不让夏天的风吹过来吗?
见过有人能把落下的太阳,重新拉回西边的天空吗?
种地要等节气,清明种的瓜苗冒芽,谷雨播的豆子扎根,差一天都长不好;
生死也一样,到了该来的时刻自然来,该走的时刻再不舍也留不住。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这不是让人放弃努力,是让人明白有些规律改不了,硬扛只会累自己。
就像没法让冬天开出桃花,没法让河水倒着流,也没法跟生死掰手腕,越挣扎越累,最后连当下的安稳都丢了。
朱自清在《匆匆》里写“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
可人们总忍不住盯着“去的”慌:
怕日子不够长,拼命攒钱舍不得花,衣服旧了也不换;
怕身边人留不住,整天盯着对方的行踪,说话都带着焦虑,把原本亲近的感情弄得发紧。
您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候?
一碗热乎的面条放在面前,却想着“以后要是吃不上这么香的面了怎么办”,结果面凉了都没尝出味;
跟家人坐在阳台晒太阳,却纠结“以后没人陪我晒这样的太阳了”,连阳光的暖意都没感受到。
人到了一定年纪该明白,日子不是过在“以后”,是过在“当下”。
手里攥着的热粥、耳边家人的唠叨、楼下邻居打招呼的笑脸,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甜。
总挣扎着担心未来,就像手里攥着沙子,越用力漏得越快,最后什么都没剩下,只落得满心疲惫。
有人说“不挣扎就是破罐子破摔”,这话其实不对。
不挣扎是知道哪些事管不了,就把能管的事做好。
早上起来给自己煮碗稠粥,就着咸菜也能吃得香;
上午去公园遛弯,看大爷们下棋、大妈们跳广场舞,心里敞亮;
晚上跟家人一起看电视,哪怕不怎么说话,也觉得踏实。
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老百姓的好日子,从来都在这些烟火气里。
不用跟生死较劲,不用怕以后怎么样,只要把今天的粥喝热、把今天的步遛爽、把今天的话说透,这一天就没白过。
要是整天皱着眉纠结“还能活多久”,哪能尝出粥里的米香呢?哪能感受到风里的暖意呢?
不挣扎的人,才能把日子嚼出滋味,这不是躺平,是真的懂怎么过日子。
常有人把“生死有命”当成认怂,其实不是这样。
接受生死的安排,是知道“啥时候来、啥时候走”管不了,但“怎么活”能自己说了算。
就像没法决定天气,但能决定出门带不带伞;没法决定花期,但能决定要不要好好欣赏花开的样子。
《菜根谭》里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不是不怕生死,是明白怕也没用,挣扎也没用,不如把心放稳。
买菜时跟摊主笑一笑,走路时跟邻居打个招呼,回家时给家人递杯热水,这些小事里藏着的,都是好好生活的心思。
结语
人这辈子来人间一趟,不是为了跟生死挣扎的,是为了尝粥的香、菜的鲜、家人的暖。
这些滋味尝够了,就算没白来;这些滋味没尝着,再长的日子也没意义。
晚上洗碗的时候,看着水流过碗沿,想起早上买的菠菜炒着正香,忽然觉得日子就是这样:
该嫩的时候嫩,该暖的时候暖,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
不用挣扎,不用慌,每天把饭吃热,把话说软,把身边人待好,就是对“最好安排”最实在的回应。
毕竟日子不是用来挣扎的,是用来好好过的。
来源:清忧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