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可能不会想到,那些我们一辈子都在做的“呼吸”,其实早就被科学家盯上了。不是冥想、不是瑜伽、不是玄学,而是实打实的“深呼吸训练”,在降低高血压、高血糖方面,正在展现令人惊讶的潜力。
你可能不会想到,那些我们一辈子都在做的“呼吸”,其实早就被科学家盯上了。不是冥想、不是瑜伽、不是玄学,而是实打实的“深呼吸训练”,在降低高血压、高血糖方面,正在展现令人惊讶的潜力。
一项2023年发表于《美国家庭医学杂志》的研究追踪了245名患有代谢综合征的成年人,结果显示:每天只需练习15分钟“高阻力呼吸训练”,连续6周,收缩压平均下降了9毫米汞柱,空腹血糖下降了约14%。
部分人甚至出现了血压血糖双双下降近46%的改善幅度。乍听之下,这像不像一剂“无副作用的药”?但它不是药,是你体内自带的“自愈系统”。
这不是玄学,是生理。
当你深吸一口气,肺部扩张,膈肌下沉,胸腔压力改变,迷走神经被激活——这个神经系统的“刹车”一旦踩下去,交感神经(也就是让你血压飙升、心跳加快的“油门”)就会慢慢松开。
这套机制的医学术语叫“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听起来拗口,但你可以简单理解为:呼吸越深越慢,身体越能从“紧绷”切换到“放松”。
问题来了,谁最该练这个?答案是:那些一测血压就高,一查血糖就偏,天天被医生“警告”的人。
临床上我们常见这样一类人——不是胖得走不动,也不是吃得特别差,但就是血糖血压双高,怎么调都调不稳。我们叫这类人“隐性代谢紊乱群体”。
这类人往往交感神经过度活跃,长期处于微应激状态。你看他睡不好、爱发火、腹部肥胖、脉搏偏快、静息血压偏高——这不是性格问题,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出了问题。而深呼吸,刚好就是在修这套“系统”。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一项研究也印证了这个路径:通过每天10~15分钟的节律性深呼吸训练,8周后受试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提高了17%,糖耐量曲线改善明显。换句话说,深呼吸正在悄悄“调校”你的代谢发动机。
但很多人一听“呼吸训练”,脑子里浮现的还是瑜伽垫、盘腿坐、香薰蜡烛,其实都多余。我们医生最推荐的方法,叫做:
“高阻力吸气”训练(IMST)。它的原理是增加吸气的阻力,让你用力吸、缓慢呼,从而锻炼膈肌、扩张血管、激活迷走神经。
具体怎么练?很简单:
1. 用嘴吸气时慢慢用力吸到肺部完全扩张,大概5秒。
2. 屏气1~2秒钟。
3. 用鼻子缓慢呼气,时间也尽量拉长,5~6秒。
4. 一次循环约1012秒,每天做15分钟,分34组完成。
没设备?没关系。用一根普通吸管,嘴含住吸管吸气,也能模拟“阻力感”。关键是慢、深、有节奏。
你可能会问:这真的有用吗?我们可以看看“表弟王强”的例子。他35岁,IT男,典型亚健康选手。去年体检查出空腹血糖偏高、收缩压140、三围发福。
他不爱运动,说没时间;不愿吃药,说怕副作用。我让他每天用吸管做深呼吸,15分钟,坚持了3个月。他今年复查,血压降到128,血糖回到正常值,睡眠也变好了。不是奇迹,是身体的反馈。
很多人对“血糖血压高”有个误区,以为只有胖人才高,只有老人才高。错了。压力、不规律作息、情绪波动、熬夜、焦虑、久坐,这些才是现代年轻人的“慢性杀手”。而深呼吸,恰恰是这些因素的对抗剂。
我们常说“呼吸是生命的开始”,但我们的大多数呼吸,其实都在“敷衍”?短促、浅表、快节奏,像是生活在打仗。而真正有疗效的呼吸,是深沉、有力、缓慢的,就像一根长长的线,把你从焦虑和紊乱中慢慢拉回来。
除了血压血糖,深呼吸还在改善心率变异性(HRV)上有很强的作用——这是一项衡量心脏健康的指标。HRV越高,说明你的身体越能灵活应对环境变化,越不容易被压力击垮。
有研究发现,每天深呼吸15分钟,连续做30天,HRV提高12%以上,这意味着你不仅血压在稳,心脏也在“练抗压”。
再说个你可能意想不到的:深呼吸还能减少腹部脂肪。不是燃脂的那种减少,而是调节内脏脂肪的分布。交感神经长期兴奋,会促进脂肪向腹腔聚集;而深呼吸通过调节神经系统,让脂肪更多分布在皮下,从“危险脂肪”变成“安全缓冲”。
深呼吸不是万能的。它无法替代运动,无法代替降压药,不能让你暴饮暴食后“归零”。但它像是你身体的一个“调音器”,每天花点时间调一下,整个系统就不会轻易失控。
如果你已经在吃降压药、控糖药,不妨加上这个方法;如果你还没到吃药的那一步,更应该从现在开始,把“呼吸”当作一项日常训练,而不是被动动作。因为越早练,你的神经系统越容易“听话”。
提醒一句,刚开始练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头晕发胀,那是体内二氧化碳水平变化引起的轻微反应,只要不屏气过久,慢慢呼吸,就没问题。有心脏病或严重肺部疾病的朋友,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你或许正在为高血压而烦恼,每天盯着血压计,数字总不让人安心;你也可能在为血糖波动焦虑,努力控制饮食,却总感觉力不从心。
请你给自己一点时间,一点空间,一点呼吸的余地。每天15分钟,关掉手机,坐下来,深深地吸一口气。你会发现,治疗的力量,其实就在你体内。不是所有病都要靠药,有些病,是身体在向你要“节奏”——深一点,慢一点,稳一点。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莉.吸气肌训练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5):1023-1026.
[2]刘婧.节律性呼吸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2):985-988.
[3]张宁.高阻力呼吸训练在代谢综合征干预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9):1112-1116.
来源:岳医生健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