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老年乘客需求本”,装防滑扶手应急按铃,武汉新增3条“敬老爱老公交线”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09:32 1

摘要: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2日讯9月22日上午,在武汉东湖绿道,2025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启动,现场颁发了今年的“敬老爱老公交线”和“地铁无障碍服务精品站”。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2日讯9月22日上午,在武汉东湖绿道,2025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启动,现场颁发了今年的“敬老爱老公交线”和“地铁无障碍服务精品站”。

公交215路区间、533路、650路获评“敬老爱老公交线”。 记者陶常宁 摄

4/7号线武昌火车站、6号线五环体育中心站被评为“地铁无障碍服务精品站”。 记者陶常宁 摄

“敬老爱老公交线”每天都有暖心场景

“您老慢点,我来扶您!”22日下午,在汉口火车站,533路驾驶员杨东兴准备发车,看见一位老大爷拖着大件旅行袋乘车,他赶紧上前帮忙搬运行李,稳稳扶住老人的胳膊,叮嘱“注意脚下,不急不慌”,安顿坐到爱心座位后,还细心记下老人下车站点,方便下车时提供助行服务。

533路驾驶员杨东兴准备发车,驾驶室外侧挂着一本“老年乘客需求本”。 通讯员万建国 摄

在武汉公交533路,这样的暖心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今年6月,一位八旬老人在汉口火车站迷路,驾驶员夏坤将她带回调度室照料,最终通过老年证上的电话号码,联系上子女。从那之后,533路开始推行一项专属行动不便、需特殊关爱老人的“红丝带”服务,可向驾驶员领取红丝带和特制老年证卡套,卡套可以填写家属信息,驾驶员看见佩戴红丝带的老年乘客,会特别关注。

为了老年乘客更加舒适,533路采用噪声小、起步稳、低入口踏板的新能源车型,还设置了敬老爱老专座、防滑扶手、应急按铃、爱心医药箱等。“我们根据老年乘客的出行特点,还制定适合老年人乘车习惯的服务规范。”杨东兴介绍,在停靠市六医院、民族路集家嘴、唐家墩老年活动中心等站点时,驾驶员会延长停站时间,语音播报到站信息,还会用车载对讲机口头报站,提醒老年乘客到站下车、注意安全。

记者注意到,每台车还配备一本“老年乘客需求本”,可以记录老人乘车习惯和特殊需求,以便提供精准服务,长期帮扶。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533路服务老年乘客4万多人次,累计收到老年乘客表扬信(电话)24件。

今年,215路区间、533路、650路获评“敬老爱老公交线”,截至目前,武汉“敬老爱老公交线”已达10条。

“地铁无障碍服务精品站”一路“零高差”通行

今年,武汉地铁4/7号线武昌火车站、6号线五环体育中心站被评为“地铁无障碍服务精品站”。

21日,在地铁武昌火车站,行车值班员严艳萍接到电话,有一名坐轮椅的乘客即将下地铁,并准备转乘火车。她安排站台工作人员接到乘客后,又一直护送至火车站。“这是我们每天的工作常态,车站每个出入口张贴了电话,有需要的乘客可以拨打,我们会满足乘客的出行需求”。

地铁7号线武昌火车站工作人员帮扶乘客。 通讯员李媛媛 摄

据了解,4/7号线武昌火车站与国铁武昌站、宏基客运站无缝衔接,是武汉市重要的“三站型”交通枢纽,每日承接大量跨区域旅客,三方共同构建了“一站式无障碍帮扶体系”。

“无论是火车站、客运站换乘地铁,还是从地铁前往其他交通站点,均可享受连贯的无障碍引导与帮扶服务,打通枢纽出行的‘最后1米’。”严艳萍介绍。

6号线五环体育中心站紧邻五环体育中心体育馆,常年承接全国性体育赛事与文艺演出,经常需要服务携带大件行李或行动不便的乘客。车站在A、C出入口设置无障碍电梯与无障碍坡道,实现从路面到站台“零高差通行”,沿路布设清晰的无障碍指引标志,确保“零间断指引”。

地铁6号线五环体育中心站工作人员推着轮椅,帮助乘客从无障碍通道坐垂直电梯进站。 通讯员殷思茹 摄

记者看到,站内还设有专属无障碍卫生间,配备无障碍坐便器、安全抓杆及救助呼叫装置,同时储备轮椅、无障碍渡板等助行设备,乘客应急需求“零时差响应”。

武汉绿色出行比例已达八成以上

活动现场,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不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效和水平,已构建起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截至目前,全市轨道交通线路(地铁+有轨电车)达15条,运营里程567公里,日均运送乘客近400万人次,“地铁+文旅”“地铁+生活”特色化服务不断拓展。

在东湖绿道,倡导公交出行的绿色骑行团队出发。 记者陶常宁 摄

据了解,武汉市常规公交779条线路每天运送乘客170万人次,600余条通学、通勤、就医、旅游等定制公交线路服务市民多元出行需求,一批大站快线、微循环公交解决市民职住分离出行难题,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市绿色出行比例已达到80%以上,“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正在变成现实。

来源:活力能量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