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中国光博会)上,苏州立琻半导体有限公司发布了基于LEKIN-SiMiP® 技术的Mini/Micro LED显示模组,该产品代表了公司在半导体光电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整体解决方案,吸引了大量行业客户与专家驻足交流,成为展会中
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CIOE中国光博会)上,苏州立琻半导体有限公司发布了基于LEKIN-SiMiP® 技术的Mini/Micro LED显示模组,该产品代表了公司在半导体光电领域的前沿技术与整体解决方案,吸引了大量行业客户与专家驻足交流,成为展会中备受瞩目的焦点之一。
核心产品发布,破解Micro LED量产难题
本次立琻展出的LEKIN-SiMiP®显示模组尺寸为168.75mm × 150mm,像素间距仅为0.9mm,总像素数量达到28.8k,展现出优异的微间距显示性能。该模组基于立琻自有硅基GaN高效Micro LED技术,在单颗芯片(200μm × 200μm)内集成RGB三基色像元,晶粒即封装结构,大幅简化封装流程。
通过288块显示面板的无缝拼接,可组装成163英寸4K超大显示屏,呈现完整且连贯的高清视觉体验。产品可实现1500尼特的高亮度,并达到110%以上 DCI-P3色域覆盖率,确保色彩表现丰富而精准。
显示技术基础与行业瓶颈
显示技术经历了从LCD到OLED,再到Mini/Micro LED的演进历程。传统LCD依赖背光源,存在光效低、对比度有限的问题;OLED虽具备自发光特性,但面临亮度不足、烧屏和寿命短的挑战。Micro LED被视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主流方向,具备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功耗和长寿命等优势,但其产业化一直受限于巨量转移这一核心瓶颈。
制造一块4K Micro LED显示屏需要精准转移约2400万颗微米级RGB芯片,且良率要求达到99.9999%以上。三星、苹果等国际巨头投入近百亿美元研发,仍难以突破量产成本关,导致目前Micro LED电视售价高达百万元级别。
核心工艺的重大突破
立琻半导体经过多年的持续攻关,成功研发了一种高阶MiP技术 SiMiP (Silicon based Micro LED in Package),采用大尺寸低成本的硅基 GaN 高效蓝光Micro LED晶圆,结合高效色转换技术,实现了单芯全彩Micro LED晶圆。该技术彻底规避了巨量转移工序,工艺链条短,大幅提升了直通良率,降低了制造成本。
SiMiP的核心技术解析
硅基氮化镓材料平台
⭐ 使用大尺寸硅衬底替代传统蓝宝石衬底,支持8/12英寸晶圆工艺
⭐ 硅衬底良好的导热性(~150 W/m·K)显著提升器件可靠性
单芯片集成技术
⭐ 在单颗(200μm×200μm)芯片内集成RGB三基色像元
⭐ 通过晶圆级色转换技术实现全彩显示
像素隔离技术突破
⭐ 通过刻蚀在硅衬底上制作具有反射功能的隔离墙,不仅避免了像素间串扰,还提高了光提取效率,提升了对比度,这是蓝宝石衬底无法实现的工艺。
工艺流程优化
⭐ 免去巨量转移环节,直接使用成熟固晶工艺
⭐ 仅需蓝光芯片,通过色转材料转换实现绿光和红光
⭐ 晶圆级测试与分选,晶粒即封装,大幅提升良率
色转换材料优化
⭐ 立琻联合合作伙伴开发了专用色转换材料体系,实现微纳米级精度图案化
驱动集成兼容(颠覆性潜力)
⭐ SiMiP芯片的硅结构与CMOS的硅基材料热胀系数一致,工艺完全兼容,现有硅基CMOS驱动都是基于8/12英寸的晶圆产线,只有硅基LED可以实现8英寸及以上尺寸的晶圆制造,从而与硅基CMOS实现一对一的键合。CMOS与LED显示芯片的集成,将突破传统的PM驱动模式和玻璃基TFT驱动模式的各种技术限制,打开无限广阔的显示新天地。
⭐ 立琻已经启动开发"灯驱合一"的AM-SiMiP(有源矩阵驱动)产品,可进一步简化显示屏制造工艺。
技术路线对比分析
COB (Chip On Board) ,也称为芯片直接贴装技术,是指将裸芯片直接固定于印刷线路板上,然后进行金线键合(正装COB)或固晶(倒装COB),再用有机胶将芯片和引线包封保护的工艺,从而实现芯片与线路板电极之间的电气与机械上的连接。
MiP(Micro LED In Package),是一种芯片级的封装技术,通过巨量转移技术将剥离了衬底的Micro LED三色发光芯片固定在载板上,随后封装、切割,再进行检测和混光。通过扇出封装(Fan-out)技术放大Micro LED芯片引脚,降低对PCB板/玻璃基板与贴片难度制造的要求(相比COB技术),同时保留Micro LED的高对比度和高亮度特性。
SiMiP (Silicon based Micro LED in Package) ,采用"单芯片全彩化"技术路线。其在硅基氮化镓平台上,通过半导体工艺直接制作像素隔离结构,并采用晶圆级色转换技术实现全彩显示,从根本上避免了传统方案中的巨量转移难题。这种技术路径不仅大幅简化了制造流程,更在材料一致性、色彩稳定性和产品可靠性方面实现了突破。具体而言,SiMiP只需蓝光1种芯片,0次巨量转移和1次固晶工序。同时,还节省了昂贵的巨量转移和修复的设备投资。
量产经济性
小间距直显需要海量的芯片(一台4K显示器约需800万组RGB LED芯片,总计2400万颗Micro LED芯片),成本是最大的推广障碍。SiMiP技术的低成本潜力是其最核心的竞争力。
材料成本优化
⭐ SiMiP芯片基于硅基晶圆,可拓展至8/12英寸晶圆工艺,具有更低的单位面积制造成本和更高的晶圆利用率
⭐ 免去红光AlGaInP芯片(使用有毒磷烷材料)
⭐ 晶粒即封装结构,节省封装基板材料
设备投资降低
⭐ 无需巨量转移设备
⭐ 使用成熟固晶设备,无需特殊改造
⭐ 检测设备投入减少70%
良率提升带动成本下降
⭐ 返修成本大幅降低
按照行业测算,采用SiMiP技术路线,成本同比能降低50%以上。随着产能扩大,其成本下降曲线将更为陡峭。此外,通过芯片尺寸缩小、采用大尺寸晶圆及提升集成度,未来成本有望进一步优化。
应用场景:从专业显示到消费市场的路径
基于上述主要优势分析,SiMiP作为一种高阶MiP,在制造成本、直通良率、对比度、色彩一致性及光电稳定性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在小微间距大屏直显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专业显示市场
SiMiP技术特别适合用于指挥控制中心、广播电视监控、高端会议室、智慧医疗等专业场景。其高可靠性和色彩一致性能够满足专业用户对显示效果的苛刻要求。
商业显示市场
会议一体机、数字标牌、零售展示等商业应用场景对成本敏感度相对较低,但对显示效果和可靠性要求较高,是SiMiP技术理想的目标市场。
高端消费市场
随着成本进一步优化,SiMiP技术有望进入私人影院、高端电视等消费领域。与传统OLED电视相比,SiMiP技术在亮度、寿命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车载显示市场
车载显示对芯片体积、可靠性和工作温度范围要求极高,SiMiP技术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和高可靠性正好满足这一需求,适用于车载中控、透明显示等应用。
新兴应用领域
AR/VR、智能穿戴新兴领域对亮度以及显示像素密度要求极高,SiMiP技术通过进一步微缩像素尺寸,有望在这些领域获得应用。
全球化专利布局+车规级产线保障
专利壁垒:
立琻通过收购LG光电化合物半导体事业部,获得了覆盖GaN、GaAs等技术的数千项全球专利,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壁垒,为后续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扫清了知识产权障碍。
材料与外延专利:覆盖硅基氮化镓外延生长关键技术
芯片结构专利:保护像素隔离墙、反射结构等创新设计
工艺技术专利:涵盖色转换材料图案化、晶圆级封装等核心工艺
驱动与集成专利:包括CMOS集成、有源驱动等技术
品质保障:
立琻半导体已建成并顺利通过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车规级标准现代化生产线,为产品的高品质和可靠性保驾护航。
SiMiP产能建设和展望
立琻SiMiP技术已完成研发阶段,进入客户验证量产阶段。目前已在多家头部企业进行测试验证,获得客户高度认可。目前立琻在利用苏州太仓高新区现有产线进行中试量产,满足前期客户需求。公司将新建一座Micro LED晶圆厂,以支撑未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需求。
立琻半导体开发的SiMiP技术通过技术创新,成功解决了Micro LED产业化的核心瓶颈——巨量转移难题,实现了成本、良率、性能的三重突破。
立琻半导体通过SiMiP技术创新,不仅实现了自身技术突破,更为整个显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随着技术不断成熟和产能持续扩张,SiMiP技术有望成为推动显示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全球显示技术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来源:MEIRI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