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 | 丰收,不止于粮满仓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3 14:58 2

摘要:又到金秋时节,齐鲁大地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丰收的芬芳。今天,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携着金秋的馥郁如约而至。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山东再次用沉甸甸的硕果,向世界展现着耕耘的收获和丰收的喜悦。

粮食大省山东到底有多能产粮?

2025年山东夏粮产量再创新高,播种单产452.8公斤/亩,总产547.4亿斤,双双摘得全国桂冠。

农业大省山东究竟有多硬核?

以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产品,坐稳沿黄“齐鲁粮仓”。

又到金秋时节,齐鲁大地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丰收的芬芳。今天,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携着金秋的馥郁如约而至。在这个丰收的季节,山东再次用沉甸甸的硕果,向世界展现着耕耘的收获和丰收的喜悦。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

丰收的意义之于山东来说,早已超越了“吃饱肚子”的基础层面,它既是颗粒归仓、筑牢民生底线的粮食丰产,更是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根基;是科技以智慧赋能生产的创新实践;也是农业产业化链条延伸的价值跃升,最终汇聚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画卷。

丰收,是“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使命担当。

“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从“春种一粒‘良粟’”到行驶一公里误差只有2厘米的“北斗导航”播种机;从盐碱地上造“新粮仓”到设立全国首个“蓝色粮仓”海上经济开发区,除了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山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打造高水平“齐鲁粮仓”,山东不遗余力地深耕齐鲁沃土,不断绘制新“丰”景,让丰收的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端牢端稳端好中国饭碗,关乎国运,紧系民生。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农业大省,农业是山东的一面旗帜。这份沉甸甸的丰收成果,是山东农业硬核实力的直接体现,为国家粮食安全稳定了“压舱石”,这正是山东作为粮食大省“走在前、挑大梁”的坚实底气所在。

丰收,是以科技为翼“耕耘”出的智慧画卷。

在潍坊的寿光冬暖式大棚里,智能喷淋、水肥一体化、自动放风机等智能化设备一应俱全,农民靠手机APP运筹帷幄,施肥、喷灌、温湿度的控制更加精准;

在淄博的一家生态无人农场里,几架无人机在上空嗡嗡盘旋,检测到虫害病情后,智能喷药机器人自动启动喷洒作业, 500亩的智慧农业基地已实现“耕、种、管、收”无人化、数字化、精准化;

在青岛的辽阔海域里,“深海2号”搭载自动投喂系统等诸多“黑科技”的养殖网箱,一年可产1800多吨三文鱼;

科技创新正在重塑齐鲁大地的农业图景,这是数字农业在麦穗间写下的金色诗行,也是山东将千年耕作经验淬炼为现代生产力的生动注脚。

与此同时,一批“新农人”正以各自独特的风格频频出圈,以短视频为笔,书写他们眼中的家乡田园和农人精神,借助直播带货模式,为家乡代言、展示优质农产品、增收致富。

丰收,是以产业融合之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打通“田间到餐桌”“生产到市场”全链条,山东正以农业产业化为纽带,推动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精深加工化延伸。

烟台,开发出苹果脆片、苹果酵素等高附加值产品,将一颗苹果“吃干榨净”。截至2024年,烟台苹果种植面积219万亩、产量660万吨,产量、单产、产值均居全国首位。

寿光,小番茄有200多个新品种,红薯可以长在空中,平均每分钟有超过1.7万公斤蔬菜销往各地……这个“菜篮子”,不仅“买全国、卖全国”,更发展成近千亿元级的蔬菜产业集群。

在山东,初级农产品普遍构建起涵盖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的一体化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截至2024年,山东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达11406家,营业收入达2.3万亿元、占全国1/8,数量和营收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沿着这条加工流水线,农产品完成的每一次“蜕变”,都是一次价值的进阶,更是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的关键一步,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边是农产品的持续蜕变,一边是乡村成为旅游胜地的跃迁。

在青州市庙子镇北崔崖村,群山叠翠间,既有蹦极、漂流,又有乡野意趣的民宿。通过制度创新,系统破解“生态资源碎片化、产业开发低效化”难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24年景区接待游客量突破10万人次,综合收入超过500万元,带动村民致富。

丰收,是在乡村游玩、在田间漫步的动人体验,它让静谧的乡村焕发生机,也让城市人在稻浪翻滚、瓜果飘香中寻回久违的乡土情怀。

山东农业的丰收,意义深远。它不仅保障了民生,让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更加充实丰富,也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24年,山东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57元,增长6.2%,正如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题“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丰收的果实正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幸福。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展望未来,我们相信,这份浸润着汗水与希望的丰收喜悦,终将化作“仓廪实、百姓安”的幸福图景,在这片古老而蓬勃的土地上,生生不息,愈加鲜亮。

文/靖晓红

来源:琦琦的农村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