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失利!原来还怕被抢工作,看来是白担心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9 22:54 1

摘要: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的马拉松比赛赛道上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主办方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场“人机同跑”的表演赛,让人类运动员和人形机器人方阵同场竞技。

今天上午,在北京举行的马拉松比赛赛道上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主办方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场“人机同跑”的表演赛,让人类运动员和人形机器人方阵同场竞技。

本来以为这会是一场科技碾压人类的“秀肌肉”大赛,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那些平时在实验室里能后空翻、能绣花的机器人,跑着跑着就出状况了。

有的被跑道上的石子绊倒摔了个四仰八叉,有的跑到一半突然“死机”瘫在路边,还有的像喝醉酒似的歪歪扭扭撞向围栏……

最终,能坚持到终点的机器人并不像我们想的手拿把恰。

现场的观众看得直乐,有人开玩笑说:“这哪儿是马拉松,分明是机器人集体翻车现场!”

但笑声背后,这场赛事其实也让大家看到一个憋了很久的疑问:机器人技术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它们真要抢咱们饭碗吗?

这些年关于机器人的新闻看得人眼花缭乱。从特斯拉的Optimus给人递扳手,到小米的“铁大”能端茶倒水,社交媒体上隔三差五就有机器人“吊打人类”的视频刷屏。

但这次马拉松一下子就把网上“神化”的机器人滤镜打得稀碎,把那些光鲜背后的真实水平照了个透亮。

当然,我们也要毫不不避讳的承认一个事实:“实验室环境和真实赛道完全是两码事。”

原来,机器人做后空翻只需要几平米的软垫,绣花得在固定支架上操作,可马拉松要应对的是几十公里不断变化的地形、温湿度波动、电池续航……

看见那些奔跑的机器人,更直观的接触不免让许多人直摇头,它连人行道和盲道的区别都分不清,自己也不能单独行动,更别说避让突然冲出来的人和动物了。

这让我们想起前两年炒得火热的“机器人取代快递员”话题。当时网上有批量投放送货机器人的消息满天飞,结果没几个月就偃旗息鼓。

为什么?因为机器人遇到下雨天就罢工,碰到台阶要人抬,遇到调皮孩子还会被掀翻。

说到底,现在的机器人更像是“单项冠军”,在特定场景下能大显身手,但离全面替代人类还差得远。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要问:这话说得轻巧,那些被机器人挤掉流水线工位的工人怎么办?这问题问得好,那就仔细来看看吧。

西班牙有项调查说,42%的劳动者担心十年内会被AI取代。

可实际情况呢?一些电子厂的老板,他们花大价钱买了二十台机械臂替换掉两百名工人,结果今年又招回五十个技术工。

为啥?因为机械臂只能做标准化组装,稍微换个零件型号就得重新编程,这时候还得靠老师傅的手眼协调。

更别提质检环节,机器人检查产品尺寸快准狠,但要判断皮革纹理是否美观、陶瓷釉色是否均匀,还得靠人眼。

这就像二十年前的ATM机刚普及时,大家以为银行柜员要失业。结果呢?现在银行网点反而多了理财顾问、客户经理这些新岗位。

机器人替代的从来都是重复性劳动,而人类腾出手来做的事,价值反而更高了。一些汽车零部件厂,让工人转岗学机器人运维,三个月培训下来,工资涨了三四成。

过去他们拧螺丝,现在管拧螺丝的机器这哪是抢饭碗,明明是换金饭碗!

不过话说回来,对技术发展的警惕不能丢。这次马拉松有个细节挺有意思:完赛的机器人里,有个团队特意给机器脚装了仿生脚垫,说是模仿人类足弓的减震结构。

这让不少人联想到欧盟刚出台的人工智能法案,把AI系统按风险分四级管理,高风险的要加“安全锁”。

而我国家这几年也在加紧布局。北京刚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要推动万台机器人落地,但配套的伦理规范、数据安全标准一个没落下。

这就好比给狂奔的野马套上缰绳,要让它跑得快,同时不能让它踢着人。

现在给机器人编程,光伦理审查就得过五关斩六将,比考公务员还严。这话虽是玩笑,倒也说出了行业现状。

前段时间也总有人说媒体人就不怕被AI取代?要我说,这事要两看。

很多人应该也试过用AI写评论,它写《过美利坚论》确实文采斐然,但让它分析“AI会不会埋葬官僚主义”,写出来的东西就跟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全是正确废话。

后来我们就明白了:AI能查资料、会算数据,但它不懂中国人说“差不多得了”时的微妙,更不会在敏感话题上把握“既要又要”的分寸。

九十年代电脑刚普及时,老编辑们都说“铅字印刷要完蛋”。结果呢?报社确实不用铅字了,但会操作排版软件的人反而吃香。

现在年轻人玩短视频、搞直播,哪个不得会点剪辑技术?所以说,与其担心“机器抢饭碗”,不如早点学两手新本事。

未来的职业培训学校,专门教外卖小哥学无人机配送,三个月结业直接进物流公司当技术员,收入翻倍不说,还不用风吹日晒。

人机马拉松,虽然机器人跑得跌跌撞撞,但参赛的工程师们应该挺乐观,这次暴露的问题够他们攻关三年了!

更让大家触动的是现场观众的反应,他们给坚持到终点的机器人鼓掌,也给最后一名的人类选手加油。

这种包容是对技术进步充满期待,对人性价值保持敬畏。

说到底,机器人从来就不是人类的对手。它们是我们造出来的工具,就像锄头替代了徒手刨地,汽车替代了马车,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淘汰旧岗位,但也会创造新机遇。

重要的是,别让恐慌蒙住眼睛,也别让傲慢阻碍学习。

下次再看到机器人炫技的视频,不妨淡定点,它秀它的绝活,咱练咱的手艺,这世道终究是“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吃得开。

人机马拉松照见了技术的短板,看到了社会的焦虑。但无论如何,历史的车轮从不为谁停留。

与其纠结“会不会被取代”,不如主动握住变革的缰绳,会骑马的人永远比马跑得更远。

来源:呆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