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广西的大山深处有这么一个男孩,他1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3岁时母亲去世。
在广西的大山深处有这么一个男孩,他1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3岁时母亲去世。
与继父相依为命,12岁时继父也突然离去,让他彻底成了孤儿。
他尝遍了人间所有的苦,走遍了人间所有人不愿意走的路。他一边捡垃圾自食其力,一边上学艰难的活着。
他没有放弃,2020年他怀着梦想走进了考场,他就是广西少年韦仁龙。
如今5年过去了,他现在怎么样了?
韦仁龙出生在广西河池市兰木乡王里村的一个贫困家庭。
命运在他还在襁褓时便开始露出了獠牙。
一岁那年,在外打工的父亲意外离世,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塌,母亲在生活的重压下无奈改嫁。
改嫁时,母亲对韦仁龙的继父只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对孩子好。
继父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对韦仁龙视如己出,这也让幼年的韦仁龙感受到了父爱。
本以为这样一家可以好好的生活下去,但是命运没有停止捉弄,三岁时,母亲因病离开。
失去了亲生父母后,韦仁龙开始与继父相依为命,继父虽然身患疾病,但是拼尽全力给韦仁龙关爱和支持,时常告诫他,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继父也成了韦仁龙背后最后的依靠。
为了生活,童年的韦仁龙跟随继父到海南打工,在海南的日子里,年幼的韦仁龙为了分担继父的压力,开始捡起了塑料瓶卖钱补贴家用。
这个时候,命运第三次对韦仁龙下手,继父肺病恶化不能继续打工,不得不回到老家。
韦仁龙也到了上学的年纪,此后他便开始每日往返数公里的上学放学。
这段求学路此后见证了韦仁龙的孤独与坚韧。
午餐对于韦仁龙来说,也成了奢侈,常常只能就着冷水啃馒头。
周末别的孩子玩的时候,他却要四处捡垃圾变卖。
虽然生活如此困苦,但是韦仁龙在学习上却从来没有松懈过,学习上很自觉,接收知识也快。
家里破旧的墙壁上贴满了奖状,这是他和继父唯一的精神财富,也是他努力的最好证明。
2013年,韦仁龙12岁,继父因为肺病的持续恶化离世,这让他彻底成了孤儿,生活的希望瞬间破灭。
12岁的孩子本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但是对于韦仁龙来说,却不得不独自面对接下去的生活。
此后,12岁的韦仁龙开始尝遍人间所有的苦,走人间所有人不愿意走的路。
面对继续上学还是外出打工,韦仁龙坚定的选择了继续求学。
此后,韦仁龙开始了一边捡垃圾变卖,一边上学的艰难生活。
白天在学校,晚上回到家便出门捡塑料纸盒等废品卖钱。
运气好的时候能在垃圾桶里捡到一些可以吃的食物,这是他一天最幸福的时刻。
学校中午打饭时,他会躲到外面,等大家吃完了,他再回去看看有没有剩下的饭菜。
有就吃着,没有就饿着肚子,等到晚上放学回家时再看看能不能捡到可以吃的东西。
有时候还会拿人家不要的烂菜叶子煮着吃。
有个好心的水果摊主知道他的情况后,会经常给他一些卖不出去有点坏了的水果,这个对于韦仁龙来说,是来之不易的食物。
韦仁龙对此一直心怀感激。
为了攒学费,韦仁龙还去山上摘野八角,晒干后拿到集市上卖,卖的钱一点一点的攒起来,一分都不敢乱花。
韦仁龙的困境逐渐被身边的人知道了,班主任发现他很少吃饭,深入了解后得知了他的经历。
心疼不已,立即把韦仁龙的情况汇报给校长,引起了校长的高度重视。
不仅为他申请了补助,减免了午饭的费用,还把韦仁龙的监护权变更到学校,自己成了他的监护人。
并号召学校师生为他捐款,这份来自学校的爱,也让韦仁龙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2014年,邻村的扶贫书记得知韦仁龙的困境后,主动帮他联系当地电视台报道他的故事,节目播出后,韦仁龙的遭遇引起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同情。
一位企业家当场捐款2万,电视台现场也受到了爱心款5万余元。事后社会热心人士不断的为他捐款,政府也为他申请了各项社会补助。
这也让韦仁龙有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2020年,韦仁龙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高考结束后,网传韦仁龙被北京大学录取,但是这个信息后来被证实不实,根据可靠的消息,韦仁龙考上了华南理工大学。
当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韦仁龙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多年的委屈,嚎啕大哭。
他带着录取通知书来到父母和继父的坟前,向他们诉说,自己没有辜负他们。
2025年韦仁龙从大学毕业,面对众多的选择,韦仁龙毅然选择回到老家,回到家乡的中学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还和曾经帮助过他的校长一起创办了助学基金,他住在学校的宿舍,每月工资大部分也都投入到了助学基金上。
受到资助的学生都能收到韦仁龙手写的鼓励信,韦仁龙还会每天骑着摩托车去家访,了解学生的情况。
面对疑问,韦仁龙说“我吃过没书读的苦,我不想别人再走我的路”。
曾经的央视记者李小萌为了能够找到韦仁龙,还专门发视频找他“不知道他如今过得怎么样,如果有他的消息,请在评论区告诉我”。
韦仁龙的故事,从广西的大山深处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了学子人们眼中励志的代名词。
他用自己亲身经历,向世人证明“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绝非一句空话。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光,心中有梦想,就一定能够冲破黑暗,迎接属于自己的曙光。
来源:春风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