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念头至此,张震将军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说:“华野的老首长都已经离开了,以后谁还能给我送行啊?”
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二日,张震正忙着处理公务,办公桌上的座机忽然响起。
他拿起来一看,登时吓了一跳,因为他的战友陈士榘已经病逝了。
他跟陈士榘、张爱萍、宋时轮并称华东野战军的四大座参,如今宋时轮去世多年,只剩下他们三个了。
他的资历比陈士榘这位老上司要低一些。
念头至此,张震将军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说:“华野的老首长都已经离开了,以后谁还能给我送行啊?”
情谊
陈士榘所在的警卫营于一九二七年九月改编为“工农革命”一师一团,这就是著名的秋收起义。
在部队中,陈士榘结识了一位对自己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毛泽东。
秋收起义打响以后,因敌强我弱,长沙之战以失败告终,起义队伍从五千余人锐减至九百余人,其败势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开来。
在生死攸关之际,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于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发动“三湾改编”,
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了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使部队的士气和斗志得到了极大的稳定。
陈士榘那时只有18岁,毛泽东的革命理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给中国的前途指明了一条他梦寐以求的为国而奋斗的道路。
陈士榘的革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他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执着,毛泽东也成了陈士榘终生追随的对象,几经沉浮,始终不变。
“一九二七年十月十五日,对陈士榘来说,是一个永生难忘的一天,军队在湖南省酃县的水口镇,举行了一次新党员的宣誓。
三湾改编以来,这还是我们第一次发展新成员,毛泽东只主持了一场会议,陈士榘就是其中之一。”
一九二七年十月十五日晚上,酃县水口街叶家祖祠的顶楼,陈士榘陪着袁一民和郑毓秀,等大家都到齐了,毛泽东站起来,对大家说:“大家都到齐了,现在就开始宣誓。”
毛泽东向每一位新党员(各支部的党代表)作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庄严地把右手举起来,攥紧了拳头。
然后,毛泽东又对这些新党员进行了庄严的宣誓:“自我牺牲、阶级斗争、服从组织、保守秘密、决不背叛”。
那天夜里,陈士榘参加了入党誓词,那一幕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终身不忘。后来,他率部随毛泽东前往井冈山。
不久之后,毛泽东再次注意到了陈士榘,因为他总是身先士卒,英勇无畏,赢得了士兵们对陈士榘的尊敬。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于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正式建立,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被选为「战士」,并担任「三个常委」之一。
知道消息以后,毛泽东队陈士榘打趣道:“你如今当了县太爷,也是当上了山大王啦。”
陈士榘在1927年末至1934年追随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以及随后的5次“围剿”中,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也是从一个小兵升到了红一军团司令部的作战科科长。
陈士榘在执行任务时,不仅骁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他最出名的当属“茅台洗脚”。
一九四三年的时候,民主人士的黄炎培曾经作了一首诗:“相传有客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
只是黄炎培怎么也没想到,茅台泡脚的主意,正是陈士榘提出来的。
一九三五年三月,中共二渡赤水之后,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兵,决定到遵义西南一带去,陈士榘当时是教导营的营长,就被命令在赤水河上选一条渡河的地方架桥。
毛泽东在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之后,重返党政军领导层。
毛泽东随即任命陈士榘为教导队的营长,让陈士榘担负起“打前站”,“查民情”,“摸敌情”,“探路情”这一艰巨的工作,起到了开路的作用。
陈士榘在勘测之后,决定在赤水河东岸茅台镇附近修建浮桥。但是,建造浮桥的第一个困难就是,
那一年,军队在大雨中连续行进,九成以上的士兵双足肿胀溃烂,缺医少药,大部分人行动不便,但修筑浮桥的工作却是刻不容缓。
紧急关头,陈士榘忽然想起茅台镇就在眼前。
陈士榘得知茅台有杀菌、镇痛的功效,于是在架浮桥的时候,让士兵们喝了一点“茅台”,然后让士兵们轮流用酒来清洗自己的脚。
如此一来,士兵们士气大振,桥梁的工作也做得很好。使命完成
毛泽东告诉陈士榘:“你的主意真多!真的是喝了茅台,洗了茅台脚,架起了茅台桥,还真是过足了茅台瘾啊!”
接着毛主席的脸上洋溢着喜悦。浮桥的成功架设,为“四渡赤水”打下了坚实的基石,“茅台洗脚”的传说,更是在当时的红军战士中间流传开来。
坚定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长征途中。
在那个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毛主席的归来如同神兵天降,挽救了我党的命运,拯救了红军的生机,也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他重返前线,以坚定的声音下达命令!
听到这个消息,正在苦战的红军战士们,个个欢欣鼓舞,士气高涨,以前的怀疑和不满一扫而空,胜利的消息接二连三地传了过来。
1934年的战火硝烟中,陈士榘正身处前线,沉着指挥战斗。
突然间,一枚炮弹划破长空直冲而来。在反应不及之际,左侧的陈士榘不幸被炸弹击中,身体瞬间被炸飞进战壕,陷入昏迷。
等他醒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浑身上下,九处伤痕,脑袋、手臂、双腿,左半边身子几乎没有一块完好的,更是有着一枚金属碎片插在了他的左耳朵里。
陈士榘因伤重,被送往延安的拐梁军医院进行救治。一日,一个女兵骑马到了医院,说要去探望陈士榘。
经人介绍,她见到了陈士榘,并与陈士榘亲切地握了握,说道:“主席派我来探望您,还有王耀南同志。”
说完,就把毛泽东给他的信递给了陈士榘,还给了他200块钱,上面龙飞凤舞地写着“陈士榘同志启”几个大字,还有毛泽东的签名。
毛泽东的来信虽短,却言简意赅,饱含深意。
毛泽东在信中告诉陈士榘,要他好好养伤,尽快恢复,然后再上战场,他的话里充满了希望。
陈士榘见状,热泪盈眶,一言不发,他感觉自己的胸膛里充满了热血,他现在只想立刻冲回抗日第一线,将日本人打得落花流水。
陈士榘代他对毛主席的关怀表示了谢意,并说:“我会努力尽快康复的。”回到前线,
这一幕深深地印在陈士榘心中,使他充满了斗志,鼓起了斗志,在医院接受治疗时,陈士榘将慰问款送给了警卫员。
陈士榘将毛泽东的亲笔书信收藏起来。
陈士榘养好伤,出院后,他怕自己再受重伤,或者战死,这本书就丢了,所以他就把这本手稿交给了分管宣传部的肖向荣。
解放以后,陈士榘曾经去找过肖向荣,要回毛泽东的一封慰问信,想要回去留着,可惜,这封信已经丢失了。
每当想到这一点,陈士榘就觉得自己以前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如果他能把这本信带在身边,他就不会弄丢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和共产党曾有过停战协定,成立了军调部。陈士榘曾任军调部整军处的处长。
在此过程中,陈士榘不但显示了他出色的交涉能力,而且还进行了中共的工作,并开始向国民党干部进行改造。
裴治镕,蒋介石的直系下属,是整编科科长,他对蒋介石挑起内战的不满,被陈士榘看到了。
因此,他一直和裴治镕保持联系,给裴治镕一个新的关于共产主义的观点。
陈士榘把裴治镕列入改造目标,有一天,二人在厕所里见面。裴治镕自告奋勇:「中共应以国家利益为先,把部队交出来。」
陈士榘却不回答,而是由陈毅讲起,原来陈毅以前是裴治镕之父的门生。接着他向裴治镕表示,中共一心为民,不愿打内战,只求中国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陈士榘的话非常诚恳,裴治镕也被他的话感动了。在以后的几天里,陈士榘还主动和裴治镕交谈,裴治镕对中共更加熟悉。
天津之役期间,裴治镕果断地决定加入人民解放军,。裴治镕在经历了几次曲折之后,最终会见了陈毅。
在介绍了他们的目的之后,陈毅对裴治镕的加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裴治镕上任后,更多的国民党高官也加入了共产党的队伍。
而这这与陈士榘事前的准备是分不开的,陈士榘是在裴治镕对蒋介石有意见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最后,裴治镕终于下定了决心,向他投降。最后参加了共产主义。
功勋
陈士榘于一九五五年晋升为上将。三年之后,陈士榘被任命为工程指挥部的司令和政委。
原来是毛泽东同志决定,原子弹、导弹项目就开始了。
陈士榘率领十万人,进入罗布泊,这是一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在严密的保密体系之下,十万名官兵隐藏身份,扎进沙漠深处,开始了对“死亡之海”的挑战。
在那个时候,罗布泊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陈士榘曾经在欧昂楼兰古城的废墟上见过一架类似于恐龙骨骼的帆布翅膀飞行器。
在距离客机80多米的地方,有四具木乃伊,三个男人,一个女人,或蜷缩着,或仰面朝天,从这四具木乃伊的尸体上,可以看出他们在死亡前的挣扎。
施工期间,意外事件不断。“一个地质队的女人,站在自己的帐篷外面,看着报纸,却发现那张报纸不见了。”
“有个士兵去孔雀河砍芦苇,然后也莫名其妙的消失了。之后,军队出动了数千人,组成了一张大网,想要找到他们,却一无所获。
一年之后,他的尸体被发现在了不远处的一片芦苇地里,他的身体已经干瘪了,他的肩膀上还挂着一只手枪和一个水壶。”
另一次,一辆40吨的大型运油车遭遇强风,被冲出200多米,存放在站台上的100多吨水泥也全部被卷走。
因为缺少主食,所以战士们就四处寻找野菜,再掺上一些谷物,一起食用。有的时候,战士从新疆追到青海,就是一头黄羊也要追上数百里。
除了吃的,还有喝水。罗布泊原为一大湖泊,因气候变化而干枯,故历代将士对水源极为珍视。就连陈士榘自己,都曾饮过充满蚊虫的水中。
陈士榘说:“要是把所有的蚊子都弄走,那里面的水就不多了。蚊子也是虫子,吃了之后,或许还能补充一些营养。”
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陈士榘还是领导着所有人,把核武器和导弹基地都建好了。
一九六五年新年,也就是第一次原子弹爆炸之后,在人民大会堂,
毛泽东一只手握住陈士榘的手,另一只手指向张爱萍,“你们在做窝,他们在生蛋,我们中国人说到做到!”“各位,这一次大家可都是有功的”。
逝世
陈士榘对子女教育非常严厉,从来不允许子女有任何特权,
一天,他的大儿子陈华因为要赶不上学校,特意请陈士榘的司机把他送到学校,陈华一下课,就看到陈士榘已经在起客厅里等着他。
陈士榘板着脸说:“你知不知道你今天违反了什么规矩?我这辆车是中央拨给我的,什么时候轮到你自己用了?你给我写2000字检讨!”
后来陈士榘将军叫陈华到毛主席塑像面前反省自己的过错,他妻子心疼孩子,就上线劝丈夫别过于苛刻,陈士榘却说:“不可以!
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要是大家都搞特殊化,那就跟旧社会的地主没有什么两样!让他给我写检讨书!”
李华说道:“爸爸!2000字的检查,未免也太长了吧!陈士榘严肃地说:
“不许漏过一句话!如果你还想要更多的话,那就再写三千字吧!”由此可见,陈士榘将军对自己的家人是非常严厉的。
有一次,中央决定把陈士榘家里的家具都换成新的,因为年代太久远了,已经很破旧了。
他的书房里有一把断了一条腿的椅子,陈士榘找到了一些工具,把它修好了,而且还用了很多年。
陈士榘一回到家,看见屋里的陈设已经完全变了样,脸色就变了,他对老婆说:“什么情况?
陈士榘马上拨通了军委的电话,对他说:
“你怎么把我的东西都换了?我们国家的财政很紧张,很多事情都需要用到钱,你怎么能浪费呢?
把我那些老家具都搬过来,我那几套都还不错,不需要再换了!”
后来经过杨成武的好说歹说,陈士榘才不情不愿地答应用这些新家具。
陈士榘晚年健康状况良好,但在一九九五年的二月五日,突然一病不起,于一九九五年二月五日逝世。
当张震将军得知这一消息的时候,他的心中充满了悲伤。
新中国已经过去了五十多年,但那些曾经的开国元勋,如今却只剩下寥寥数人,张震本人,也就是华野的“老首长”,张震不禁叹了口气:“华野的老首长都走了,以后谁还能给我送行?
没过多久,张震和华野的一些老战友来到北京为陈士榘举行悼念仪式,张震含泪为陈士榘送行。
张震在他的晚年,除了致力于军事建设之外,也在积极地写他的回忆录。
张震将军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又曾担任过参谋,对部队的发展、人员的变化十分了解,所以他撰写的回忆录质量很高,在网络上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张震将军是幸运的,他见证了21世纪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崛起,见证了中国隐形战斗机和自制航母的诞生。
2015年,101岁的张震将军在北京逝世。
全国和军方的领导都出席了他的葬礼,但是,就像他在1995年所说的那样,那些“老首长”已经走了,那些“老战友”也所剩无几。
作为一名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的老将军,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来源:历史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