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碧海浮翠映青岛,医坛论剑启华章。2025年9月10日-14日,第十一届青岛乳腺疾病大会暨第九届“琅琊论剑”专题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外乳腺肿瘤学界的精英翘楚与青年才俊,共襄学术盛宴,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探讨最前沿的诊疗策略,携手绘制乳腺
编者按:碧海浮翠映青岛,医坛论剑启华章。2025年9月10日-14日,第十一届青岛乳腺疾病大会暨第九届“琅琊论剑”专题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国内外乳腺肿瘤学界的精英翘楚与青年才俊,共襄学术盛宴,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探讨最前沿的诊疗策略,携手绘制乳腺疾病诊疗领域的发展蓝图。会上,肿瘤瞭望特邀大会主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海波教授就本届会议亮点、乳房重建技术推广难点与多学科协作模式价值等话题进行观点介绍,以为乳腺专科发展和青年医师成长提供方向性指引。
01
《肿瘤瞭望》:作为本届大会主席,请您为我们介绍下,本届会议和以往相比,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或创新之处?
王海波 教授:第十一届青岛乳腺疾病大会暨第九届“琅琊论剑”专题会在继承往届名家论道、琅琊论剑等经典板块的基础上,新增了乳腺外科会场、青岛乳房重建培训班等新技术实战培训环节。其中,9月10日(周三)青岛乳房重建培训班的日程聚焦“微创腔镜技术”,我们邀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杜正贵、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唐鹏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王子函教授分别对乳腺癌腔镜技术进行手术演示和理论授课,并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李海燕教授分享“机器人腔镜乳房手术如何起步和晋级”。
9月11日(周四)青岛乳房重建培训班的日程则围绕“高精尖手术-游离皮瓣和保乳整形手术”展开,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炅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厉红元教授带领团队进行现场实操与学术分享,这种结合临床需求的外科学习班将极大推动区域乳腺外科技术的进步。
此外,本届大会还特别设置了多个专题会场,包括临床试验会场、HER2阳性与低表达乳腺癌会场、临床转化会场、HR阳性乳腺癌会场、三阴性乳腺癌会场等,旨在加强对中青年医师科研与原创能力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会议与CSCO BC指南巡讲、CBCS&CSOBO主席团巡讲等国内外品牌学术活动联动,进一步拓展了大会的学术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乳腺专业同仁搭建了更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最终使广大患者受益。
02
《肿瘤瞭望》:我们也关注到本次大会特别设立了多场乳房重建培训班,请根据当前我国乳房重建现状谈谈,您认为当前中国乳腺外科在重建技术推广与规范化培训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
王海波 教授:乳房重建技术的进步,尤其适用于有保乳意愿却不适宜进行保乳手术的患者。该技术能够在保障肿瘤治疗安全的前提下,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外观,促进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更好地回归家庭与社会。近年来,乳房重建技术在国内已获得广泛认可,并逐渐成为乳腺疾病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该技术主要分为一期重建和二期重建,包括植入物重建、自体组织重建以及两种方式的联合应用。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腔镜和机器人技术也已应用于乳房重建领域。在自体组织重建方面,技术从早期的背阔肌或腹直肌皮瓣,逐步发展到如今的血管吻合游离皮瓣技术。这些进步的核心目标,是在根治疾病的同时,尽可能为患者保留或重建自然的乳房外形,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
在国内,乳腺外科领域的专家(如吴炅教授、尹健教授)和整形外科领域的专家(如董佳生教授)等众多学者,积极推动肿瘤外科与整形技术的融合,促进了乳腺肿瘤重建技术的发展与推广。通过持续的学术交流与技术碰撞,不断涌现出新思路与新方法。
03
《肿瘤瞭望》:我们看到本次大会不仅有外科、内科、放疗科的专家参与,还设有护理、康复、科研等专场。您认为乳腺领域这类综合型学术会议在推动乳腺疾病规范化诊疗和青年医生成长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您对青年医生参与这类会议有哪些建议?
王海波 教授:我们始终倡导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肿瘤诊疗模式,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中心化的医疗服务。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为例,自2012年乳腺病诊疗中心成立以来,我们整合了乳腺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整形美容科、乳腺康复科,并协同放疗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多科室资源,真正实现了“一站式”诊疗服务。
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显著提升了医生对疾病的整体认知和全程管理能力。我们强调从早期筛查、规范诊断到个体化治疗的全流程管理,确保患者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得最适宜的治疗方案。例如,早期患者可由外科牵头制定整体治疗计划;即使晚期或复发患者,也可通过MDT讨论转入肿瘤内科进行系统治疗,并由影像和病理科室提供基线及疗效评估,外科和放疗科则在适当时机予以局部干预。此外,康复团队持续跟踪,为患者提供全程指导与支持。
这种一站式、全程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增强了医务人员对疾病和患者整体状况的把握,也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在保障治疗效果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与社会回归,有助于患者实现身心俱佳的健康生活。
王海波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医院院长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病诊疗中心主任
青岛大学实体肿瘤临床转化研究院院长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委员会乳腺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促进会乳腺整形分会常务委员
山东省康复医学会乳腺疾病分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临床肿瘤协会乳腺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乳腺多学科协作分会副主任委员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