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凭借独特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给观众带来了无数欢乐时光。
文|言午玉
编辑|黄毅来了
在当代中国喜剧领域,潘长江无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凭借独特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众多深入人心的经典形象,给观众带来了无数欢乐时光。
然而近些年来,他却陷入了一系列争议之中,公共形象严重受损。
如今,潘长江公开回应网络谣言,试图挽回形象,却没想到引发的质疑声不降反增。
这不禁让人好奇,这位曾经备受尊敬的老艺术家,是怎么一步步沦落至此的?
近日,潘长江在短视频平台回应“全家移民美国,居住的别墅有四个泳池”这一荒诞传闻。
他的女儿潘阳哭笑不得地表示,所谓的移民不过是居住的酒店造成的误会。
至于别墅,家中连四个洗手池“都没有”,更别提泳池了。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潘长江就曾公开回应过移民谣言:
“中国是我的根,我哪里都不会去,还请大家放心。”
不仅如此,他还配上了“谣言止于智者”的图片,试图平息舆论。
不过,在当时,面对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多少网友愿意买账。
而此次,潘长江不仅再次强调自己并未移民,还针对所带货的酒类产品相关争议作出回应:
“有人说我卖假酒,我从未澄清过,要是真出事了,我还会坐在这里吗?”
可惜的是,尽管潘长江一脸无奈与坚定,但此次辟谣依旧未能让网友信服。
在评论区,质疑他的声音铺天盖地。
有人冷嘲热讽,认为潘长江之所以选择在此时发视频,是为了给自己新一轮的直播带货预热。
更有网友怀疑,此次澄清是为了给女儿“引流”,为其事业发展铺路。
曾几何时,潘长江是观众心目中的“喜剧标杆”。
他多次登上春晚舞台,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称得上是“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
可如今,68岁高龄的他却沦落到了“晚节不保”的地步。
不仅往日积累的观众好感度大幅流失,连说出去的话都成了网友口中的“笑料”。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还要从那场广为人知的“潘嘎之交”说起。
2020年前后,事业受阻的嘎子转战直播行业,入驻了短视频平台。
直播初期,他凭借着早年曾经积累的人气,迅速吸引了不少关注。
在尝到流量带来的“甜头”后,嘎子开启了自己的直播带货之旅。
为了吸引眼球,他不惜在直播间上演“自扇耳光”“崩溃大哭”等极端戏码。
更荒唐的是,没过多久,嘎子就被曝出带货“假酒”,市场监管部门查证其卖假货属实。
一时间,观众对他的信任迅速崩塌,纷纷指责其利用观众缘“割韭菜”。
或许是于心不忍,潘长江在一次直播中,语重心长地“教育”谢孟伟:
“带货水太深,你把握不住啊孩子。”
那痛心疾首的模样仿佛是一位坚守道德底线的前辈,在为误入歧途的后辈惋惜。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潘长江前脚刚教育完嘎子,后脚自己就踏入了直播卖酒的领域。
而他在直播间里的表现,比起谢孟伟,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2022年,在一场酒水专场直播中,为了推销茅台虎年生肖酒,潘长江吹嘘自己认识茅台董事长。
他号称为了给“家人”谋福利,前一天晚上特意把董事长灌醉,这才拿到了定价权。
然而两周后,茅台官方迅速辟谣,称潘长江所说言论皆为无稽之谈,并且公司与他没有任何合作往来。
更离谱的是,潘长江口口声声说是福利,但定价却比市场价还要高三百元不止。
面对外界的质疑,潘长江不以为意,反而在虚假宣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售卖一款五粮液的产品时,他称其为“黄金酒”,大力鼓吹该酒的“神奇疗效”。
但事后,有网友扒出该产品实际是五粮液委托巨人集团生产的贴牌保健酒。
这一行为遭到外界的猛烈批评,潘长江也被贴上了“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标签。
种种直播卖酒的争议事件,让潘长江在观众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曾经的喜剧光环逐渐被商业逐利的阴影所掩盖。
这之后,只要是涉及潘长江的负面新闻,很快就会在网络上扩散开来。
即便消息的真实性存疑,人们也似乎更期待他真的有过那些行为,好让自己的指责显得“名正言顺”。
眼看自己在带货界的口碑已然崩盘,潘长江便将目光转向了短剧领域。
可没想到,这一举动竟给他惹来了更大的麻烦。
近日,潘长江主演的短剧《进击的潘叔》正在全网热播。
剧中,他饰演的健身房保洁员,被《甄嬛传》中“端妃”的扮演者李宜娟看上,上演了一出 “富婆爱上我”的雷人戏码。
虽然该剧截至目前播放量已突破三亿次,但潘长江的口碑却没有因此迎来好转。
一些网友认为,作为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正师级待遇的老戏骨。
出演这种情节夸张、缺乏深度的“土味”短剧,是自降身价、晚节不保的行为。
可以说,在历经了各类舆论风波后,潘长江过往积累的声誉如今已消耗殆尽。
人们再也难以像从前那样,客观看待他作出的每一个选择。
也正因如此,潘长江此次在短视频平台发声辟谣,才会遭遇一片嘲讽。
过往的言行,让他彻底失去了公众的信任,如今想要重新挽回口碑,谈何容易。
潘长江的遭遇,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在流量时代中迷失自我的一个典型案例。
他本可以凭借多年积累的艺术成就安享晚年,却因过度追求名利,让自己深陷舆论漩涡。
与此同时,潘长江的经历也给广大公共人物敲响了警钟。
在追求商业利益的过程中,绝不能轻视自身的信誉与社会责任。
一旦为了短期利益而放弃原则,就可能像潘长江一样,声誉扫地,沦为“过街老鼠”。
潘长江未来能否重新赢回公众的信任,目前尚难定论。
但他的这段经历,注定会成为人们探讨公众人物形象管理时的“反面教材”。
部分参考文献:
红星新闻|《潘长江和女儿回应“全家移民美国,家有4个泳池”:为吸引眼球不择手段,我家连4个洗手池都没有,否认卖假酒》
来源:黄毅来了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