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把娃送进小学三年级的闺蜜昨晚凌晨三点在群里甩了张截图:老师布置“观察月亮变化”手工作业,底下家长排队+1,队形整齐得像军训。她崩溃私聊我:“双减到底减了谁?怎么感觉更累了?”我反手甩过去《欢乐家长群2》的预告——张嘉益抱着小女儿果宝笑得慈祥,大儿子果宁在角落
“家长群又炸了,这次你准备怎么回?”
刚把娃送进小学三年级的闺蜜昨晚凌晨三点在群里甩了张截图:老师布置“观察月亮变化”手工作业,底下家长排队+1,队形整齐得像军训。她崩溃私聊我:“双减到底减了谁?怎么感觉更累了?”我反手甩过去《欢乐家长群2》的预告——张嘉益抱着小女儿果宝笑得慈祥,大儿子果宁在角落捏着一张59分的数学卷,背景音是陈好饰演的戴静在电话里怒吼“作业不写成绩不要了?”闺蜜瞬间安静,十分钟后发来一句:“这剧偷窥我家客厅?”
剧里把当代家长的狼狈拆成了三份。刘向上写剧本支持减负,回家却偷偷给果宝报钢琴私教;戴静在职场杀伐果断,面对儿子果宁竞选班长失败只能笨拙地说“下次努力”;最戳的是杨明彪,土豪老爸给三胎取名“十六”,被十五岁大儿子吐槽“你干脆凑个足球队”。这些鸡飞狗跳的日常,像把家长群里那些“老师辛苦了”的虚伪面具一把扯掉——原来大家都会在深夜搜索“孩子厌学怎么办”,也会在孩子睡着后对着育儿书第237页红笔标注“此处重点”。
新加入的国际生玛丽更绝。第一次家长会,她用散装中文问:“为什么中国妈妈要替孩子做手工?”全场安静三秒后,戴静默默把藏在背后的火箭模型往桌肚里塞了塞。这种文化碰撞的微妙感,比任何教育专家讲座都管用——原来焦虑不是中国特色,只是我们用错了表达方式。
看剧时最心梗的是唐晓薇。90后单亲妈妈白天直播卖童装,晚上陪儿子写作业到十一点,前夫马英杰突然拎着奶粉出现在门口说“我来晚了”。镜头扫过她开裂的手机膜和冰箱里过期的速冻饺子,弹幕飘过一句“这姐演我”。但下一秒,马英杰笨手笨脚给儿子换尿布的场景,又让所有人哭着打出“原谅他吧”。生活不就是这样?崩溃和治愈永远无缝衔接。
昨晚看到果宁用竞选班长的PPT模板给爸爸做父亲节贺卡,刘向上在书房红了眼眶。突然想起去年我儿子用橡皮泥捏了只歪脖子长颈鹿送我,我当时嫌丑随手放在鞋柜上。剧播完立刻翻出来,长颈鹿脖子已经断了,但底座歪歪扭扭刻着“妈妈别生气”。那一刻突然懂了编剧的温柔——所有教育难题的终极答案,不过是记得回头看看孩子笨拙的爱。
今晚八点,记得把娃哄睡后留半小时给自己。不开1.5倍速,不刷手机,就窝在沙发看这群焦头烂额的家长怎么在作业堆里找糖吃。看完如果还是忍不住在群里回“收到”,至少能学陈好甩锅技巧:“老师,我们家果宁说想自己跟您解释错题原因。”——把主动权还给孩子,比发一百个玫瑰表情有用多了。
来源:影视大哼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