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气主燥,燥易伤肺”,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紧绷、干咳少痰等 “秋燥” 症状。中医认为,茶饮调理是应对秋燥的简便良方,既能补水生津,又能借食材药性调和脏腑,以下几款养生茶饮可按需选用。
“秋气主燥,燥易伤肺”,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易出现口干舌燥、皮肤紧绷、干咳少痰等 “秋燥” 症状。中医认为,茶饮调理是应对秋燥的简便良方,既能补水生津,又能借食材药性调和脏腑,以下几款养生茶饮可按需选用。
基础润燥款:
全家适宜的通用方
1. 银耳百合茶
取干银耳 5 克泡发撕成小朵,鲜百合 10 克掰开,加清水煮 20 分钟后加少许冰糖调味。银耳性平味甘,能滋阴润肺;百合性微寒味甘,可清心润燥。这款茶饮质地温润,适合缓解初秋轻微燥咳、咽干,老人儿童均可饮用。
2. 梨皮麦冬茶
梨皮(1 个梨的皮,洗净去蒂)搭配麦冬 5 克、桔梗 3 克,加水煮沸后焖 10 分钟。梨皮能清热生津,麦冬养阴润燥,桔梗宣肺利咽,三者搭配可改善咽喉干痛、声音嘶哑,尤其适合教师、主播等用嗓频繁人群。
体质适配款:
对症调理更精准
1. 气虚者:黄芪陈皮茶
气虚体质特征:这类人群常表现为精神不振、易疲倦乏力,说话声音低微,稍动就出汗,平时易感冒,舌淡苔白、脉弱。
黄芪 10 克、陈皮 5 克用沸水冲泡,加盖焖 15 分钟。秋季气虚者易乏力、怕风,黄芪能补气固表,陈皮理气健脾,可增强抵抗力,避免 “燥邪夹风” 侵袭。注意感冒发热时暂停饮用。
2. 阴虚者:玉竹枸杞茶
阴虚体质特征:典型表现为手足心热、口干咽燥,皮肤干燥、易脱皮,睡眠时易盗汗(夜间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还可能伴有眼睛干涩、大便干结等症状。
玉竹 8 克、枸杞 6 克、乌梅 2 颗,加水煮 10 分钟。阴虚者秋季易手足心热、皮肤干燥,玉竹滋阴润燥,枸杞滋补肝肾,乌梅敛肺生津,酸甜口感还能增进食欲。
3. 痰湿者:茯苓荷叶茶
痰湿体质特征:常见身体困重、四肢乏力,面部易出油、舌苔厚腻,腹部松软肥胖,大便黏滞不爽或不成形,平时易困倦、精神萎靡。
茯苓 10 克、干荷叶 5 克、炒薏米 10 克,煮水代茶。痰湿体质者秋季易困倦、舌苔厚腻,茯苓健脾祛湿,荷叶清暑化湿,薏米利湿消肿,可缓解 “燥中夹湿” 的不适。
饮用避坑指南壹
忌过浓过烫:浓茶易伤胃,过烫茶饮会损伤食道黏膜,温度以 40℃左右为宜。
贰
忌盲目加蜜:糖尿病患者及痰湿重者不宜加糖,可加 1-2 颗乌梅调味。
叁
忌睡前饮用:多数润燥茶饮含水分,睡前喝易起夜,建议下午 3-5 点(肺经当令时)饮用效果更佳。
辨证饮茶提醒
国药东风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继端提醒大家:
李继端,中医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肾病(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肾功衰)及内科杂病。
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周二、周五全天
秋季茶饮调理的核心在于 “契合体质”,上述茶饮仅为基础参考。中医体质复杂多样,除气虚、阴虚、痰湿外,还有阳虚、湿热、血瘀等多种类型,且不少人存在 “兼夹体质”(如气虚兼痰湿、阴虚兼湿热等),若盲目选用不对症的茶饮,可能加重身体不适 —— 比如阳虚者误喝寒凉的梨皮麦冬茶,易引发腹泻;湿热者过量饮用黄芪陈皮茶,可能导致 “上火”。
因此,秋季适合喝什么茶,具体仍需根据个人体质辨证看待。若难以准确判断自身体质,或存在慢性疾病、特殊生理阶段(如孕期、哺乳期),建议到正规医院中医科请专业医生进行体质辨证,在医生指导下定制专属茶饮方案,才能真正发挥茶饮的养生功效。
好消息!国药东风总医院
已实现医保全覆盖啦!
十堰市职工医保
十堰市城乡居民医保
省内外异地医保
均可来院便捷就医
与全市三级医院
来源:胡博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