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加速渗透,农村电商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其发展模式从最初聚焦“农产品上行” 的单一维度,逐步拓展为覆盖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消费服务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体系。这一变革不仅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路径,更显著激活了县域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加速渗透,农村电商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其发展模式从最初聚焦“农产品上行” 的单一维度,逐步拓展为覆盖农业生产、流通销售、消费服务全链条的产业生态体系。这一变革不仅为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路径,更显著激活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且不可替代。然而,农村电商在蓬勃发展进程中,仍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其中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滞后、品牌培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制约了其高质量发展。因此,需通过系统性举措破除发展瓶颈,充分释放农村电商的赋能效应,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持久动能。
一、农村电商重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
农村电商并非简单的“农产品上网销售”,而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对乡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全方位重构,在农业转型、县域经济激活等方面发挥着战略性作用。在农业转型升级层面,农村电商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跨越提供了 “数字化赋能引擎”。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市场消费需求,可精准引导农户按需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推动农业生产从 “经验驱动” 向 “数据驱动” 转变;同时,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倒逼农户采用绿色生态种植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促使农产品从 “非标化供给” 向 “标准化生产”、“初级产品输出” 向 “高附加值加工” 转型,有效破解了传统农业 “小散弱”、农户议价能力不足、收益稳定性差等瓶颈。在激活县域经济层面,农村电商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 “新引擎”,通过带动农产品加工、包装设计、仓储物流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催生了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新业态,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吸引了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返乡创业就业;此外,农村电商发展还倒逼县域完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推动县域经济从 “资源依赖型” 向 “创新驱动型” 转变,助力部分山区县将 “地理区位劣势” 转化为 “特色产品电商优势”,实现县域经济发展质效提升。
二、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
尽管农村电商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受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基础水平、制度保障体系等因素影响,其发展仍面临诸多制约。一是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滞后。我国农业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生产主体分散,导致同一品类农产品在规格、口感、品质等方面差异较大;部分特色农产品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规范、加工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即便部分地区制定了地方标准,也存在执行不到位、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电商市场对产品一致性的要求,影响消费者信任度。二是品牌培育体系不完善。多数农村地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系统性的品牌规划与运营策略,农户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品牌” 的观念,农产品多以 “地域名称 + 产品名称” 的通用形式销售,缺乏高辨识度的细分品牌;同时,农村地区专业品牌策划、营销推广人才匮乏,品牌传播方式单一,导致优质农产品难以实现价值最大化。此外,农业产业化规模不足、线上线下融合不充分、农村电商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也较为突出,进一步制约了农村电商赋能效应的充分释放。
三、多维度构建农村电商发展支撑体系
针对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瓶颈,需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 原则,从基础设施、服务平台、物流体系等多维度发力,构建全方位的农村电商发展支撑体系。一是搭建综合服务平台。一方面,推动农村电商服务站向行政村、中心村延伸覆盖,整合代购代销、物流配送、技能培训、金融服务、政策咨询等功能,为农户和农村经营主体提供 “一站式” 服务,降低农村电商运营成本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建设区域性农村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农产品供需信息、质量标准认证、品牌推广、技术指导等资源,为电商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对接、技术支持、品牌策划等服务,有效解决农村电商发展中的 “信息不对称” 问题。二是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构建 “县 - 乡 - 村” 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加大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重点推进县域仓储物流中心、乡镇物流中转站点、村级物流服务点建设,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仓储设施,提升农产品保鲜运输能力;同时,推动邮政、快递、供销、电商企业等主体加强合作,建立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的物流合作机制,优化物流配送路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实现 “工业品下乡” 与 “农产品上行” 双向畅通。
四、培育主体与产业化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
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是推动农村电商从“量的积累” 向 “质的提升” 转变的核心举措。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一是扶持龙头电商企业,通过政策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品牌运营,构建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小农户融入电商产业链;二是培育农村电商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提升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农户、返乡创业者开展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技能培训,同时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吸引电商运营、品牌策划、数据分析等专业人才扎根农村,为农村电商发展注入内生动力。在产业化发展方面,一是推进农产品全链条标准化管理,制定覆盖生产、加工、包装、检测等环节的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现 “从田间到餐桌” 全程可追溯;二是延伸农产品价值链,支持企业开发休闲食品、保健产品、文创衍生品等深加工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构建品牌培育体系,整合区域特色资源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支持企业培育个性化企业品牌,借助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区团购等渠道构建多元化营销矩阵;四是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鼓励电商企业建设线下体验店、农产品展示中心,开展 “线上下单、线下提货”“线下体验、线上购买” 等模式,提升消费者体验,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当前,农村电商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生态,持续推动农村电商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以电商促产业升级、以产业助乡村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乡间咖红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