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星光】“卖别人的花”到“卖自己的花”——记庆云镇蔡八里村王高杰的繁花之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3 12:57 1

摘要:《庆云星光》专栏简介:聚焦庆云镇平凡人物的善行微光,挖掘老庆云古驿文脉滋养下的当代故事。通过记录走出去的人才、创业者、文化守护者等平凡人的奉献足迹,汇聚成照亮乡土的精神星河,展现历史文化名镇的温度与力量。“寻光、追光、成为光”,让每颗“星”的光,激活乡村振兴的

《庆云星光》专栏简介:聚焦庆云镇平凡人物的善行微光,挖掘老庆云古驿文脉滋养下的当代故事。通过记录走出去的人才、创业者、文化守护者等平凡人的奉献足迹,汇聚成照亮乡土的精神星河,展现历史文化名镇的温度与力量。“寻光、追光、成为光”,让每颗“星”的光,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清晨5点,庆云镇蔡八里村村民王高杰早早来到自家的月季大棚,熟练地裁剪枝条。“这批欧月花苗再过40天就能出棚,外地花商早就订完了。”

从江苏返乡创业后,32岁的王高杰从“卖别人的花”变成“卖自己的花”。她培育月季苗,一年卖出数万株,让“致富花”在家乡落地生根。

缘起一份热爱

返乡“筑梦”河滩地

大棚内,一株株嫩绿的月季苗整齐地排列在苗床上。王高杰蹲在苗床旁,指尖轻捏着扦插苗的枝条,仔细查看根系生长情况。

为什么选择种月季?“喜欢!”王高杰的回答很干脆。

这份喜欢并非一时兴起。多年前,王高杰就经常网购花苗在自家院子里种植,一来二去地,便和网店老板成了朋友。

2018年,王高杰做起了花卉代理商,在微信朋友圈和电商平台售卖花苗。“店主是江苏宿迁人,他们那里是全国有名的花卉种植基地,邀请我们去那里参观。”

2019年春,王高杰第一次走进宿迁花卉基地,就被层层叠叠、色彩各异的月季花海震撼得说不出话。“当时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花!”

王高杰不想只当一名卖花的“中间商”。她和爱人商量后决定,自己留在基地打工。于是,那个曾经只是帮人卖花的“代理”兼职做起了“花匠”。

2022年,王高杰在宿迁承包了两亩地专门种植月季。由于技术过关,花苗长势不错,销量很好。但随着打工时间越长,王高杰心里萌发的念头就越强烈:“很多北方朋友专门来南方买花苗,老家盐山如果能种出这样的花,应该不愁卖。”

2023年,王高杰决定返乡种植月季。回到老家,王高杰一眼看中了村里的河滩地。“这里离水源近,方便灌溉,虽然土地有点板结,但改造一下就能用。”她承包下土地,雇人平整地块、搭建钢架大棚,一点点把“种花梦”变为现实。

摸索出“北方育苗法”

200多种月季扎根家乡

种的虽然是鲜花,但创业却不是一件浪漫的事。

“刚开始的时候,真是急得睡不着觉。”回忆起返乡后第一次种月季的经历,王高杰至今印象深刻。

2024年春天,她满怀信心地从外地购进3万棵月季种苗,按照在江苏学的技术悉心照料,可没过多久,种苗就开始陆续枯萎,成活率不到三分之一。

看着大棚里蔫巴巴的幼苗,王高杰既心疼又困惑:“技术步骤都没错,怎么到了北方就不行?”她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开始找原因。

本地土壤偏碱性,与南方土壤差异大,部分品种难以适应;北方昼夜温差大,大棚内温度调控需要更精细;宿迁用的是月季专用药剂,而本地农资店只有农作物药剂,浓度过高,月季不耐受;南方湿度高,北方干燥多风,给花苗喷水的次数和用量也不同……王高杰通过仔细观察找到了“病因”,发现直接照搬技术行不通。

“我最初用井水育苗,虽然井水干净,但太咸,长出的根没多久就黑掉。另外,宿迁的种植户自己调配生根剂,生出的白根又粗又壮,成活率高,但人家不会把配方告诉我们。网上虽然有相关药剂售卖,但又怕质量不过关,万一花苗全死了,心血就打了水漂。”

第二批种苗,王高杰重新调整方案。她改良土壤结构,一次次调配营养液,浇灌则由井水改为河水……她每天守在大棚里,记录温度、湿度变化,根据花苗生长情况调整浇水、施肥的频率。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月季种苗的成活率超过了95%。

“最初种的月季品种较多,可有的根系弱,有的不受药,我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重新筛选品种,最后留下了索菲罗莎、莫奈、紫红微月等200多个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质品种。”王高杰说。

花苗育出好“钱景”

想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丁零零……正说着话,王高杰的手机响了,是外地客户发来的订单消息。“做代理时积累的老客户不少,现在线上订单占到总订单的八成,花苗发往全国各地。”

王高杰把大棚里的日常、花苗的生长过程拍成短视频发到微信朋友圈和抖音平台,娇艳的花朵、绿油油的幼苗吸引了不少园艺爱好者关注。为了保证花苗运输过程中不受损,每次打包,她都把月季苗栽到一次性塑料花盆,然后用保鲜膜包裹好再装进纸箱。

今年5月,一位外地园艺爱好者从她这里一次性购买了20棵花苗,1个月后对方发来视频反馈“小苗质量特别好,20棵都活了,长得也很快,实在出乎意料”,这让王高杰打心底高兴。

“很多人喜欢月季,但不敢买苗,怕不会种、养不活。”为此,王高杰经常秒回客户的种植技术问题。她说,客户收到苗长得好,才会再来买,还会介绍新客户,口碑是靠服务攒出来的。

不过,最让她上心的是怎么带动村里其他人一起干。“接下来,我打算再扩建几个大棚,增加一些新品种。到时候教大家扦插、管理技术,让村里的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王高杰信心满满地说。

王高杰的繁花之路,从来不是将所有的花朵据为己有,而是用自己的汗水和心意做种子,播撒一路。然后,静待春暖花开,看沿途风景如何因为你的存在,而变得生机勃勃,四季如春。

这条路,没有终点。因为下一个花季,永远值得期待。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