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说起来真让人一口气堵在胸口。一场本来普普通通的中超比赛,愣是被主裁判马宁——大伙儿口中的“马大帅”——演成了个人独角戏。李提香手球?判了。嘴巴动了动?黄牌警告。再争辩两句?直接红牌请出场。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下来,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提前排练过,就等着镜头对
马大帅这波操作,裁判界“影帝”非他莫属?
这事儿说起来真让人一口气堵在胸口。一场本来普普通通的中超比赛,愣是被主裁判马宁——大伙儿口中的“马大帅”——演成了个人独角戏。李提香手球?判了。嘴巴动了动?黄牌警告。再争辩两句?直接红牌请出场。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下来,我都怀疑他是不是提前排练过,就等着镜头对准他来个高光时刻。
你说裁判是比赛的执法者,得公平公正,像空气一样存在,但不能抢戏。可这位马大帅倒好,一开场就把自己摆在了舞台中央。李提香那个所谓的“手球”,回放看了好几遍,球打在手臂上那一下,根本就是被动接触,身体都没展开,这都算手球,那以后球员是不是得把手绑背后踢球?更离谱的是,人家球员本能反应说了句“这不算吧”,立马一张黄牌招呼。好家伙,嘴巴动一下也算犯规?那咱是不是得给球员统一配个封条,说话超0.5秒就掏牌?
最让人看不下去的是后续。李提香没忍住,又说了两句,情绪上头也能理解,毕竟谁被这么判都得炸。可马宁反应比触电还快,红牌直接亮出。这一下,不是执法,是泄愤了吧?你想想,球员在场上拼了90分钟,就因为几句牢骚被罚下,整个球队战术全乱,这影响得多大?裁判的尺度一旦失衡,比赛的公平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其实吧,裁判有权威,该管的时候必须硬气。可权威不是靠掏牌堆出来的,是靠每一次判罚的准确、合理、让人服气攒下来的。马宁这些年掏牌掏出名了,但名气和专业度真不能划等号。一场比赛,他吹了十好几个犯规,牌掏得哗哗响,可有几个是真正影响比赛走向的关键判罚?反倒是一些模棱两可的决定,硬生生改变了局势。球迷看比赛,图的是精彩对抗、战术博弈,不是来看裁判秀存在感的。
更别提他那副“我说了算”的架势,头抬得比天高,手势夸张得像在演小品。球员稍微靠近理论,立马摆出“你敢质疑我”的表情,火药味直接拉满。这种对抗性执法,短期看是“镇得住”,长期看,只会让球员、教练、球迷越来越反感。裁判和参赛者之间本该是合作关系,共同维护比赛秩序,现在倒好,活生生搞成了敌我矛盾。
说到底,一场球赛,主角是球员,是教练,是球迷。裁判是规则的守护者,不是剧情的编剧。你可以严格执法,但不能滥用权力。你可以维持秩序,但不能制造冲突。马大帅这波操作,看似威风凛凛,实则暴露了对裁判角色的根本误解。真正的优秀裁判,是让比赛顺畅进行,而不是让自己成为比赛的最大话题。
什么时候咱们的裁判能少点个人表演,多点专业克制,中超的观赏性才能真正提上来。不然,每场比赛都变成“马大帅历险记”,谁还关心球进没进?
——球场如江湖,执法需留痕,过犹不及。
内容来源:懂球帝、直播吧、中超联赛官方技术报告(2023赛季)
来源:乐动体育